1岁半~2岁:开始表现出独立性,会说“我自己来”和“不”;占有欲强,不能与人分享;要马上得到想要的东西;有时会生气和发脾气;在生人面前表现出害羞;在熟悉的环境中喜欢傻笑和喊叫;能用名字或“宝宝”称呼自己;能模仿成人的动作并在游戏中反应出来。
2岁~2岁半:坚持自己做几件事(如吃饭、穿衣等),不要别人帮忙;可能会专横和固执;对照料人的关心有占有欲,会表现出妒忌;喜欢做简单的“假装游戏”;不愿和别的小朋友玩,常常一个人玩;能很大方地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但要他们归还。
2岁半~3岁:渴望成人注意自己和同意自己的行为;能接受建议井遵循一些简单的指示和规则;能在集体中互不干扰地在一起玩,能相互观察;喜欢互相模仿语言和行为;会关心和同情同伴;喜欢竖起耳朵听成人讲话;喜欢帮忙做简单的事情;喜欢听关于自己的故事;对成人表示亲热和厌恶;遇到困难时会请求成人帮助;在完成一项事情后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喜欢玩娃娃家等角色游戏;喜欢看别人表演。
五、艺术感受力的发展
0~3个月:能注视有响声的、有红颜色的玩具,能倾听柔和的音乐。
4~6个月:喜欢玩发声的玩具。
7~9个月:喜欢玩红颜色的纸片:听到音乐时有更多表示专注的反应。
10~12个月:喜欢看彩色图片、鲜花、彩纸等鲜艳的物品;听到歌声或乐曲时四肢会乱动或安静下来,表示出愉快的神情。
1岁~1岁半;听到音乐会学着大人做点头、拍手、摆手等动作;能握笔涂画。
1岁半~2岁:喜欢看、听成人唱歌、跳舞和打击乐器;喜欢模仿成人跟着音乐随意性地活动,有少量的韵律感;能自己敲击物体,倾听发出的声音;能从周围环境反复出现的歌声中自发地学唱;对鲜艳明亮的色彩产生兴趣;能对绘画、造型产生兴趣;能用笔在纸上大胆地乱涂。
2~3岁:在听音乐的随意性动作中有较多的韵律感;能跟随节奏做简单的模仿动作;能按节拍进行拍手或打击乐器;喜欢并唱出简单的曲调;能注意色彩之间的不同差别;看绘画或造型时,能用语言表述作品中熟悉的色彩和形象的名称;能用不同颜色的彩笔进行大胆的涂画。能对画出的色块、线条或图像进行解释和命名,逐渐发展到能进行有意识的涂画;能有兴趣地学习用各种材料进行造型游戏,并在操作中逐渐获得色彩、线条、构图的初步感受力。
针对以上所述婴儿智力发展的规律,在教育上应把握婴儿教育的以下特点;
1.家长应在婴儿智力发展阶段协助他自然地发育。婴儿的生理机能是按阶段发育的。婴儿想做什么的时候,就是他自己的机能发育到了一定的程度,他能力能达到、有这样的需要的时候,所以这时就是最适合于让他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成人掌握这个时机非常重要。因此,家长应观察、抓住机会,协助他自然地发育。而很多成人在孩子想自己做的时候,以危险、困难等种种理由阻止他,或是从旁插手代劳,同时另外又要他记住一些文字、数字,变成婴儿想做的事不让他做,婴儿不想做的事硬要他做,这种做法对婴儿的发育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妨碍了他的发育。
2.应该将婴儿整体的发展作为目标。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对婴儿的教育也应全面考虑。即使想教婴儿做某件事情,也不能只考虑到这件事情,应该以关心婴儿全面的发展为目标。例如,婴儿开始学习语言的时期和开始学走路的时期重叠,这时如果只注意到孩子在学走路,忘了婴儿语言的发展,他语言的发育就会迟缓。然而如果只将精神集中在孩子语言的教育上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也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不应该狭隘地看待事物,应该以整体的发展作为目标,对婴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3.学会欣赏和赞美孩子。婴儿不是缩小的成人,他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失误,出现差错。家长不要指责婴儿不会做某某事情,应该认同他会做的事情。不要对他说“你还不会做这件事情!”而应该对他说“你已经会做这件事情了!”要学会欣赏和赞美孩子,看到婴儿的长处,要不断夸奖他、鼓励他、指导他,这样他会做得越来越好。
4.尊重和承认每个孩子的个别差异。每个小孩子都是独立的,存在着个别差异。没有任何两个婴儿的发育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成人不该机械地思考“这个孩子不会做某某事是不行的”,家长应该配合小孩子自身的发育阶段和特点,适当地采取对策。
5.应让孩子有独立做事的机会。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自己独立地尝试、操作,才能获得本领。因此,家长不要抢在婴儿的前面帮助做事情。在孩子想做什么的时候,如果成人总是抢先在孩子之前做好,这样孩子就无法因为自己完成了某件事情而体验到活动过程的经验,也无法获得满足感。当家长观察到婴儿自发地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即使会多花一些时间,即使做不了多少,也要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出有能力的小孩。
2.2.2婴儿期教育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实现婴儿期教育的任务,让每一个婴儿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在婴儿教养工作中应注意下列原则:
一、关怀和爱抚的原则
在婴儿期,特别是婴儿出生后第一年,婴儿主要的需要是生理的和情感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依靠于抚育人。所以对婴儿来说,抚育人就代表一切,抚育人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抚是婴儿正常发展的首要条件。抚育人应了解婴儿的种种表达方式:如哭、发声、身体动作等,耐心地温和地给予安慰或满足其需要;常常抱起婴儿、抚摸婴儿;经常微笑,用目光与婴儿接触;用友好的声音对婴儿谈说或唱歌。随着婴儿的长大,增加用语言的安慰和鼓励。让婴儿生活在慈爱温暖的气氛中,感到安全、有依靠,并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的周围世界,培养他们的信任感,促进婴儿社会性的和情感的发展。反之,如果成人对婴儿缺乏爱心,把抚育和教育婴儿的工作当作机械的事务性的工作来完成,或者一切以成人的工作方便出发,漠视对婴儿的培育,这种无情、无味的环境,不仅会阻碍和有害于婴儿的发展,甚至还会引起婴儿的残障或死亡。
二、动手操作性原则
婴儿的生长和发展,不是一个被动的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婴儿主动地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和人们互相交往、互相作用的过程。婴儿出生后,就通过他们的感觉(看、听、闻、尝、触摸)和身体的动作,不断地尝试、重复、模仿、操作而获得经验,从而推动婴儿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如:婴儿重复地抛掷,是在练习和发展手臂和手腕的能力:而咕咕发声或咿哑学语,是发展语言重要的练习。这些活动都需要成人提供条件,提供婴儿能主动探索的环境,培养婴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反之,让他通过自己的身体和感官同时或相继作用于同一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的某些特征产生较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如认识苹果,不仅看成人的展示和讲解,还应让孩子亲自摸一摸,尝一尝,比较与其他水果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操作能提高孩子自发探索的兴趣。孩子只要一看到物体,就会用手去抓握、摆弄。因此,操作活动是婴儿发展的需要。成人组织开展的每项活动,都应要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与实践。
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原则
在教育工作中有许多相对事物,如婴儿的主动性与抚育人的指导;锻炼与保护;活动与休息;动的活动与静的活动;自由活动与有计划的活动;户外活动与室内活动,等等。家长和保育员要适当地处理多重因素的关系,以适合婴儿发展的特点与水平,通过支持、鼓励、启发、诱导、示范等各种方式的指导,促进婴儿的发展,如鼓励婴儿配合哺喂,提供小杯玩假装喝水游戏等。如一味听任婴儿自发活动,就不能促进婴儿各种能力有效地发展,反之,活动贫乏或包办代替,婴儿无机会尝试和学习,也会妨碍婴儿主动地发展。在锻炼和保护上,包括体力、智力、能力等各方面,既要求婴儿尝试力所能及地锻炼,又需成人给予监护和保护的措施,如鼓励婴儿自己爬,但要考虑无碰伤的危险,并指出哪些地方不能爬。对婴儿活动方面,要鼓励婴儿多活动,但要控制活动时间和活动量,注意动静活动的配合。婴儿的活动应是多样的、灵活的,自由活动的分量要多。要根据各年龄段婴儿和每个婴儿的特点,处理好事物间多重因素关系。
四、差异性原则
每个具体的婴儿由于遗传和环境教育各有不同特点,各有自己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我们应在掌握婴儿发展和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把每个婴儿看作是个别的、有特点的人,按照每个婴儿的特点进行教育,具体地观察、了解婴儿的日常生活节奏、习惯、各种能力发展的水平以及他们的喜爱和兴趣等等,有目的地选订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更有效地促进婴儿的发展。反之,如果根本没有婴儿发展和教育的知识,或者认为婴儿的发展是一律的、一种模式的,或者错误地评估婴儿的发展,这些都不可能使教育有良好的效果,反而会有害于婴儿甚至摧残婴儿。
在掌握差异性原则时特别要考虑年龄段差异,一般说来,孩子的年龄越小,发展越迅速。同龄间孩子个体的差异也很大,每个孩子在气质、兴趣、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倾向性,表现在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是不同的。在活动中,教师应避免那种以活动的结果为评价标准的表扬,而应以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专注性、操作的细心耐心,以及对活动的持续兴趣,并表现出早期的创造萌芽作为评价标准,而这一点每个孩子都是能逐渐达到的。
五、渗透性原则
孩子越小,活动能力表现在各领域的细化水平越低,而整体、综合性越强。艺术领域能发展动作、语言和认识能力;社会领域也能发展语言和认识能力;身体动作领域也能发展语言、认识和生活技能,如此等等。成人在组织开展某一个活动中,如以一个领域的目的为主,应关注使其他相关领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因此,成人在组织活动中,应尽可能地使婴儿在各领域的能力都得到渗透、融合,进而促进全面发展。3岁前婴儿专门的学习活动时间是很短暂的,大量的学习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如社会性行为,只有在有交往需要时进行,效果最好,如问好,问早安,说谢谢、对不起等等。一些生活技能和生活习惯,需要在生活中得到培养。有些能力,则需要家长把它们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培养。
六、反复性原则
孩子经验、能力的获得都需要多次反复,每一次反复又帮助强化他自己已经获得的经验和能力。所以,婴儿喜欢反复操练同一种技能,反复倾听同一个故事,反复进行已经玩过无数次的游戏。这类反复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孩子学习、发展的需要。在每一次反复中,婴儿都能获得新的感受和新的能力。成人完全可以利用婴儿这一特点,经常有间隔地练习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有选择、有间隔、有变化地反复进行,以满足婴儿的学习需要。同时,也要帮助婴儿积累多种经验,并在有趣味的活动中,逐渐让婴儿养成喜欢探索、勤于动手的习惯。日常生活的能力培养是婴儿的重要教育活动,如吃饭、洗手、穿脱衣裤等,特别需要在操作活动中反复练习和指导。
2.3婴儿期日常生活的护理和教育
2.3.1婴儿期日常生活的护理
婴儿的日常生活指每日进行的饮食、睡眠、排便、盥洗等生活活动,这是维护婴儿生命、促进他们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护理好婴儿的日常生活,并在这一过程中向婴儿进行教育,是婴儿教育特殊重要的任务。在婴儿日常生活的护理中,如哺喂或进食、盥洗、衣着等不仅是一项维护婴儿生存、增进婴儿健康的必要活动,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是向婴儿进行各方面教育、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是向婴儿进行教育的好时机。通过对婴儿的日常生活护理,能促进他们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引起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自理能力,加强对语言的理解或运用。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出现的材料(如乳瓶、各种食物、衣物等)、动作(如扶乳瓶、用匙、脱衣等)是真实的、有具体形象的,适合婴儿学习的特点、而且经常重复,易为婴儿接受和熟悉。日常生活活动在婴儿生活中又占据大量的时间,通过这些生活活动,促进婴儿各方面的发展。
一、制订合理的生活制度
生活制度是根据婴儿的身心特点对婴儿一天中睡眠、哺喂或进食、盥洗及其他活动的时间、顺序、次数和间隔予以适当、合理的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能保证婴儿身体正常生长和发展,促进他们智力的、社会的和情感的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合理的一日生活活动安排除了要根据婴儿的吃、睡的生理节奏外,还要注意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合婴儿的发展水平,注意动静结合。婴儿要有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在第一年中都是个别活动,第二年开始可逐步进行小组活动,持续时间从3分钟逐渐增至10分钟,在活动中容许婴儿有一定的自由。此外,在制订生活制度时,还要考虑家长工作时间及不同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