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上,一众学生被单修一番文武论,震惊的无以复加。先是,周大学士一问“何为文”,让众人苦恼。单修却从文的形成,具体表现方式两大方面入手,阐述了何为文。且声音洪亮,对答入流,言语间充满自信。
接着,周大学士二问“何为武”。单修略微思索,以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这方面入手,言明了何为武。言辞谨慎,丝丝入扣。
下来,周大学士三问“武者练气,文者呢?”。单修虽然开始迷茫,但在周大学士的引导下,说出了武者练气,文者修神。
最后,周大学士四问“何为神”。单修更是以武为对照,以神的作用点明了何为神。
单修三魂融合后,虽说达到了大智者境界,可他对这方面知之甚少。方才与周大学士四问四答,让他想通了许多。感觉神清气爽,浑身飘飘欲仙。身心明悟,类似于“悟”的体现。
单修三魂初融时也有类似的感觉,只是那时比现在强烈万分,可称为“悟”。那时单修还没有修武,“悟”就后让他有了洪境的心境。
而此时天巫诀运转比平常快了一成,本来洪境一品的心境更是提升了一大步。眼睛愈加明亮清澈,似乎能看透人的心神,眼波流转智者神光更加浓郁。
周大学士看着单修不住的点头,赞赏之色毫不掩饰。
“多谢老师提点。”单修神情肃穆,躬身道。单修心思何等敏捷,心念运转,便已明白周大学士在指点自己。
“无妨,孺子可教也。”周大学士挥挥手,淡然道。
在座的众多学生也回过神来,忍不住相互询问这人是谁?见识如此了得?怎得对文对武,都有如此深得理解?
听歌更是目瞪口呆,她觉得单修能在人境,战胜玄境武者已经很了不起了,没想到单修还有这般卓越的见解。
听歌一直想不明白一个过去如此简单的人,好像阅美无数,对自己容貌都不在意。她越是接近单修,越是感到单修神秘,强大,此刻更是被单修不凡的谈吐,不凡的见解所动容。
听歌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已陷入单修的泥潭,且越陷越深,如今无法自拔。
周大学士压压手,示意单修坐下。环视一干学生,沉声道:
“做为文修,你们是否感觉到,自己没有武修强大的身体力量而感到惋惜?做为文修,你们是否对手无缚鸡之力,这个评价而痛心?”
一干文修有的底下头颅,有的神情茫然,间接的肯定了周大学士的问话。单修精光闪烁,凝神静听,他知道周大学士接下来的话会对自己很重要。
周大学士将一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再看到单修的反应,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手指单修夸赞道:“这位学士回答的很好。”而后神情一整,严肃道:
“人有精气神,精为元阴,是生命起源的根本,这是天之阴。五谷含精,武者练气劳精,则需大量进食补精,为后天之阴。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武者有内憋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武者练气强身,练的就这口气,气强则身强。神是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是知觉,是意识,最简单的说就是灵魂。不论文武,神在则人生,神去则人亡。你们可曾想过,为何古有圣人,手可擎天?”
这最后一问,气势恢宏,震慑心神。
一众学生都在心中思量,为何古有圣人,手可擎天?圣人是文修到极致的尊称。一心修文者,不习武道,皆身体羸弱,怎能以手擎天?
单修双手交叉放在腹部,拇指转动。眼睛微闭,隐隐有些头绪。
周大学士再道:
“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死,这三样是生命活动的根本,缺一不可。精、气、神三者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助长。人的气势是神的表现。为何武道高深者,都气势庞大?因为气足神则旺。反过来说,神旺气则足。文者养神,若神强大,则身强大。所以古有圣人,手可擎天!”
一众文修士初以为自己这修文者,也能拥有向武者一样强大的身体,皆兴奋不已。到最后才明白,那得需要达到圣人的境界,都唏嘘不已。圣人,那是在上古才出过的人物,如今人间陆几千年都没出过圣人了。
单修则是恍然大悟,他从修武到现在还不足五个月,就达到了人境八品。单修知道不光是天巫诀的作用,他强大的灵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什么会起到作用,单修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经过周大学士讲解他才明白,自己灵魂强大,也就是“神”强。而精气神又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神强大则带动精气也强大,练气也就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正所谓神旺气则足。
上古圣人,“神”强大的程度是想象不到的,滋补的气也就强大无比,比之上古大能练气者,更是不差,所以也就有了擎天之力。
同时也说明,文修要想有大能力,比武修艰难万倍。通透点说,就是修文,强大的是灵魂,修武,强大的是身体。神旺则气足,灵魂强大,身体也会强大。同样气足则神旺,身体强大,灵魂也会强大。不论修文还是修武,最终结果都是灵魂和身体强大,正是殊途同归之意。而自己文武双修,齐头并进。可是文又如何修呢?灵魂该怎么修炼?
单修不住的思考: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的多了,知识就多了。思考事情依照的参考物就多了。不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到的多了,眼界就开阔了,心境就会有所提升。可是,心境提升与文修有什么关系?
就这样单修陷入了沉思中,待他会回过神来,发现周大学士正含笑的看着自己,听歌静坐在一旁没有打扰自己。而偌大的学堂只剩了三个人。
“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周大学士微笑着对单修道。
“学生有一事不明,还望老师指点。”单修诚恳道。他对这位第一次见面,就指点自己的周大学士,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但说无妨。”周大学士面色和蔼着说。
“学生已明白,不论武者练气还是文者养神,最后都是殊途同归。可是,神该如何养?”单修把自己刚才想不明白的事情的问了出来。
“不错!不错!能洞察殊途同归这个道理,已经很了不起了。”周大学士对单修赞赏道,而后又引导性的说“武者练气,直接的表现是强身健体。文者养神,则是修身养性。你且在想想。”
“修身养性便是修养心性。神是知觉、意识、灵魂,亦是是心。养神就是养心,文者修身便是修心。学士明白了。”单修想通后,躬身道。
“你在说说,如何修心。”周大学士边点头边问单修。
“如今文者都以琴棋书画,修身养性。学士以为,人心是无限广阔的,修心不应有拘束性。今日舞文弄墨,醉酒当歌;明日便可舞刀弄棒,以身搏杀。学士还以为,应该多听,多看,多想。多听别人讲话的内容和方式,丰富自己。多看亦是多行,走的地方多了,看到的多了,心胸自然开阔。多想便是多思考,遇到事情多思考其起因,经过,结果。长此以往对事物和人性的把握将会更加细腻。同时也就丰富的了自己的内心,提高了自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