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可笙垂下眼帘,继续说道:“父亲为了做到一个臣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不辱皇恩,特别遣派探子潜入到灾民群众里去打探事情的经过。”
“群众反映到一个具体情况,那些地方上的官员们接到御史到了的消息后,才开始临时起灶搭棚建设粥厂。”
“还插上一面金灿灿的一面大黄旗,又及时把灾民聚齐成一排排整齐的队伍,让灾民们一抬头就看到那面迎风飘扬的黄旗上的四个大字:‘奉旨赈粥’。”
“而这排着长长队伍的灾民们,必须要等到御史到了跟前,让御史亲耳听到鸣鼓吹号的热烈场面,亲眼看到灾民们接受粥厂的施粥的温馨情景。”
“这样一来,御史们就会非常满意,也就不会仔细查看那锅里的‘粥’,到底是纯粹的米粥还是掺杂了树皮和白泥之类的东西。”
“当然,也没有哪个御史在灾情横溢的小地方待很长时间了。而当御史们转身回京时,一切恢复原状,赈灾行动也自然立即终止了。”
“如此一来,原本受到雪灾的灾民们,因为奉旨赈粥更受煎熬,甚至丢了性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避免得了不发生暴动呢?”
皇上被宛可笙的这番言论,震撼到了极点!
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在他的国度里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他可是一次又一次地亲口下令,动用了四批巡查御史赶赴灾区,也没能调查出灾民暴动的真正原因!
所以,他又怎么会承认宛可笙前面所谓的地方官员贪赃枉法的说辞来?!
但是,看着这位年仅十三四的小姑娘,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出这番有条不素的话来,又怎么能强制性的下结论说她是在胡编乱造呢?!
“朕派往灾区的御史和密探都不少,可是谁也没有调查不出问题所在!”皇帝依然不甘心的挣扎着说道。
宛可笙抬起头来看着皇上,凤眸里闪烁着精光点点,皇上若是轻易就能调查出结果来,那才叫奇怪呢!
难道那些地方上的官员们有那么愚蠢吗?
明知道皇上派了御史和密探去取证的,难道他们会坐以待毙?
不知道消灭那些不费力就能发现问题的证据吗?
而那些可以证明他们行为的灾民们,早就在御史和密探到达之前就威逼引诱让他们闭上了嘴巴。
她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上一世身为楚慕真的皇后,只要大楚发生灾害,她都会亲自参与进去。而那些地方上的官员们,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没逃过她的眼睛。
“因为灾区老百姓都不可能会告诉真相,只知道一味的反抗,所以父亲派去的人最初也一无所获。最后我给父亲提议直接化妆成受灾激怒的群众,深入到暴动的灾民群体里去。”
“自然,用这种直入敌军心脏的方式,达到彻底调查出事情的真相的目送,必定是需要经过周密的部署,仔细推敲出一套完整的方案来,比如这首先是彼此建立起信任……”
“第四,折子里所提到的安抚到位,也就是减税三年,在陛下颁发了该时令的同时,派遣使者到灾区宣读圣上的意旨。这看起来的确是不错的方案。”
“可是,在灾难降临的时候,朝廷还来不及想出对策之际,那些地方官员们却已经对灾区人民进行了紧急征收税务。”
“而当您这道指令下达到灾区时,征收税务的程序也接近了尾声。所以,陛下,您那皇恩浩荡的安抚到位,并没有让灾区的老百姓们受到真正减税三年的实惠。”
“你——”
一直心惊胆跳的老太太不经意间,看到坐在太后身旁的书记官,手握毛笔,深埋着头,一副十分认真专注的神态,记录着自家这四孙女的毫不隐讳的言论。
“陛下,前面那所谓的赈灾妙招十六字方案,不过是未纸上谈兵罢了。还是未能完善的纸上谈兵。”
“比如最后提到成立紧急救援队,具体做法也就是储备公粮。这一条,也是落实不到灾民头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