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温如玉以历练为由去学堂请了半月假。随后带了自己几乎所有的家当进入云城。
云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庞大城市,人口众多,各行各业都相当发达。城内主道两边的建筑都恢弘壮观,宽阔的街道可以容纳十多辆马车并排而行,两边商铺林立,繁华热闹。
从空气中吸取水灵气来修炼的困难程度,温如玉这几天深有体验。仅仅是从灵徒三级到灵徒四级,就用了好几年,更别提接下来的修炼了。
虽然这之中有原主的懈怠,但也让她明白这条路的艰难。
相对应的,如果利用玉矿,那么这个过程会快上很多。水杉森林里的资源,是世人所公认的,无论是玉矿,还是玉灵兽,都不可计量。
想要进入水杉森林,首先要准备好武器。她目前连琢玉的工具都不全,更不必提自保的武器了。
温如玉一个人坐在马车里向城东驶去。
城东的玉石市场,是云城最大的玉石交易市场,同时许多玉石相关的产业都在这里聚集,器玉坊,灵兽坊,以及关于玉石的书籍,无论是小摊还是大商铺,都在这里聚集。
车夫依照温如玉的吩咐,将车停在千玉阁门口。
千玉阁是云城最大的玉店,里面不仅有各种器玉,而且收售各种玉石,以及琢玉工具。云城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只要是你能想得到的工具,千玉阁的工匠们都能帮你做的出来。”
虽然狂妄,但说的却没有虚假。
这个世界对于琢玉师的要求很高,主要是因为琢玉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更要和灵玉交流,这需要很强大的精神力量。
而诸如铸器师一类,无疑简单了许多。
可以说,一个铸器师不一定能成为琢玉师,但一个琢玉师一定是一个出色的铸器师。
走进千玉阁以后,马上就有青衣小厮迎了上来,低首弯腰着,恭敬问道:“客人万安,请问客人需要点什么?”
温如玉颔首,没有绕弯直接道:“我要些琢玉的工具,需要定制,不知可否与铸器的师傅面谈?”
千玉阁的客人中不乏定制琢玉器具的,小厮没有过多的反应,保持着躬身的姿势,做出一个“请”的动作,为温如玉带路。
千玉阁六楼,一楼是专门接引客人的,从二楼往上依次是玉矿,武器,玉简书楼,灵玉,玉灵兽。
千玉阁里面人自然不少,古香古色的四角阁楼,安着三道宽而安全的楼梯。琢玉工具属于“器”,要定制的话,自然是去二楼。
那接引的小厮一边上楼一边向温如玉介绍道:“铸造工具的四位师父都是苦练技艺几十年的大师,齐大师擅长精巧的工具,叶大师精通琢磨的工具,赵大师掌握火候淬炼是远近闻名的好手,而孙大师则擅长铸造刀具。不知道客人打算请哪位大师帮您铸造?”
温如玉听了,心下有了计较。不过却是没有回答,而是微微一笑问起了其他:“不知道这铸造过程中能否亲自参与?”
刚好上到了二楼,直直一条大理石通道将二楼分成左右两排。那小厮继续带路,同时回答道:“这个当然行,客人即使想自己亲自上手铸造都可以,但无论铸不铸得成,客人都得付账。”
温如玉也觉这千玉阁生意做得滴水不漏。不仅服务到位,还保证了自己的利益。
由那小厮领进一个房间。
房间里面闲坐了六个人,五个青衣的中年男人,还有一个年轻的男子。
年轻男子大约十五六岁,身穿湖蓝色锦袍,面如冠玉,温文儒雅,仿佛带了一身的书卷气,然却毫无优雅地坐在了大开的窗口,有一搭没一搭地摸着一把刻玉刀。
耀眼的阳光落在男子身上,仿佛为他渡上了一层神圣色彩。
因那年轻男子实在抢眼,温如玉不由得多看了两眼。随即反应过来,为自己刚才的行为失笑,但心里却暗道“好一个翩翩少年”。
小厮则对着其中一位中年男人说了温如玉打算定制琢玉工具的请求。
转身对温如玉介绍道:“这位便是齐大师,其他三位大师正忙。客人有什么请求,可以对齐大师提出来。”
温如玉本就打算让齐大师出手铸造,来得正巧。她从袖子中拿出这几日里修改了许久才画出来的一叠图纸,递给齐大师,“这些工具,大师能否做得?”
齐大师什么都没说,挥了挥手让那小厮出去。其他几人都静静地坐到其他地方去了。
千玉阁有规矩,凡事定制工具或者武器,图纸除了接活的师父外,其他人一律不能观看,即使是千玉阁的当家人也一样。
温如玉画的图纸总共有六张,上面分别画了解玉刀、砣机、孔钻、刻玉刀、磨玉刀、锼弓子。
然而除了旋车和砣机各只有一个,其他的纸张上面都画了不下十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工具。
齐大师还从未见过琢玉工具有如此精细的分类,尤其是那三十六个标示着尺寸的孔钻,大的粗如手指,小的细如牛毛,简直是别开生面。
他都能想象出来,有这样一套琢玉工具,对于一个灵玉师来说,帮助将有多大。
眼睛里精光直泛,齐大师连客人都忘了。手里捧着图纸,像一阵风一样奔出房间,进了隔壁的铸造室。
温如玉见状也跟了上去。
选材,起火,铸炼,打制,淬火。
虽然只有这五个基本步骤,但不同的师父顺序和打制次数都不一样。再加上打造手法不同,铸造出来的工具各不相同。
齐大师吩咐手下的几个弟子烧火,他自己则在选好材料以后细心琢磨起来。那图纸上面的东西太过精巧,连他这个专弄巧工的都难到了。
无疑,这一套工具打制的次数决定了它品质的好坏。
然而那最小的工具细如牛毛,极其容易在打制过程中断掉。即使是他选了韧性和硬度最好的金刚石,也没有十分的把握。
走来走去想了许久,他也想不出一个巧妙的法子。神情中不免带了几分焦躁。
温如玉大致猜到了齐大师为什么而烦心。她仔细想了一下,提议道:“若将模具提前做好,将材料直接熬成液,灌进模具里面使其成型,不知会怎样?”
齐大师听了,当即反驳道:“模具虽有助于成型,却于淬火不利。”
温如玉便接道:“那将模具用可以帮助淬火的工具代替来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