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听,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变脸,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意,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一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个眼睛马上瞎掉,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瞎掉两只眼睛!
原本这件礼物非常美好,可以使两位好朋友互相共享,但是人的“贪念”与“嫉妒”,左右了他们心中的情绪,所以使得“祝福”变成“诅咒”、使“好友”变成“仇敌”,更是让原来可以“双赢”的事,变成俩人瞎眼的“双输”!
如果他们每个人都有知足者常乐的心态,抱着有美好的礼物总比没有好的态度,不在乎多少,我想他们最终也不会有这样悲惨的结局。但知足并不表示不进取,物质上要知足常乐,但追求上要不断向前。物质上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之类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毁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拥有的欲望,并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欲望太多的结果,就使自己不满足、不知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或嫉妒别人比我们更多,以致心里产生忧愁、愤怒和不平衡。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幸福。因而要获得幸福,就要减轻欲望,懂得舍弃。而外在的放弃让你接受教训,心里的放弃让你得到解脱,从而心里变得安宁。
在利益面前,有的时候也需要放弃。放弃是一门艺术。人生苦短,要想获得越多,就得放弃越多。要懂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那些什么都不放弃的人,是不可能有多少获得的。其结果必然是对自身生命的最大的放弃,让自己的一生永远处在碌碌无为之中。
放弃是一种让步,但让步不是退步。放弃是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东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撑着去做呢?放弃更需要明智,该得时你便得之,该失时你要大胆地让它失去。有时你以为得到了但可能失去的更多;有时你以为失去了不少,却有可能获得许多。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去,该放则放。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卡耐基也曾说:“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请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
7.学会放弃,才能走得更远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孩,她很爱自己的恋人,和我一样,生怕失去对方,因此就无时无刻不监视着他,弄得他心烦意乱,提出要和她分手,这使她很伤心。她母亲是一个很有哲学家气质的人,听女儿诉说了自己的烦恼后,带她到了海边,捧起一捧沙子对女儿说:“孩子,你看,我轻轻地捧着它们,它们会漏掉吗?”女儿看了一会儿,一粒沙子也没有从母亲手中滑落,就摇了摇头。接着,母亲说:“我再用力抓紧它们,你看会漏掉吗?”说完,就用力去握沙子,奇怪的是,她握得越紧,沙子从指缝里漏得越多、越快,不一会儿,所有的沙子就都从母亲的手中漏光了。这时,女孩忽然明白了:爱情和沙子一样,握得越紧,就越容易失去。
对于高级的动物——人来说,放弃一段恋情是困难的,尤其是放弃一场刻骨铭心的恋情。但是既然那段让你心动的岁月已悠然遁去,既然那个背景已渐行渐远,又何必要在一个地点苦苦地守望呢?不如冷静地后退一步,天涯何处无芳草,学会放弃,一切又会柳暗花明。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面对、去追求,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选择、去割舍。为人处世,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例子实在是太少,你在得到一样东西的同时也会失去另外的一些。在得与失当中要想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获得”与“失去”的过程。如果没有一种豁达的心态,那么不管怎样幸运的人,他的人生也不会真正完美、快乐。因为即使是出生于帝王之家,或者含着金钥匙出生,也不可能永远只是获得,而从不失去。这就需要人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不但要有敢于为获得而拼搏的勇气,更要有当失去时能够放弃的豁达。
获得,并不是非要我们事事精通,无所不能;放弃,也并不是要我们去愤世嫉俗,远离红尘。为人处世当中,做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不仅要能够入得其内,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更要出得其外,不被一些事情所牵绊。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你才会成为一个快乐而充满魅力的人;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会拥有一个成功而幸福的人生。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获得又不断失去的过程。
列夫·托尔斯泰曾描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过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就都归你。于是那人拼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尽管在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精疲力竭,一头栽倒就再也没起来。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时,指着那个新坟,对周围的人说:“一个人要多少地呢?其实这么大就够了。”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告诫人们,在得与失的这个问题上不可过于强求,而且是在启发我们要平心静气地去思考一下:什么是得,什么是失?
要想拿起更多的东西,我们必须要学会适当地放下,如果你什么都想要得到,最后只会变得一无所有。
林语堂言:“懂得如何享用你所拥有的,并割舍不实际的欲念。”
人们总想多得一些,结果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也失掉了。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那个人,一心想要得到更多的土地,而不知他所失去的将是自己最为珍贵的生命。
人生路上很多时候得亦是失,失亦是得,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与失之间,我们无须不停地徘徊,更不必苦苦地挣扎,我们应该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要清楚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然后主动放弃那些可有可无、不触及生命意义的东西,求得生命中最有价值、最纯粹的东西。
放弃也许是无奈的,放弃可能是痛苦的,但是你的每次放弃都将无愧于自我,学会了放弃你才能够向成功的彼岸迈进,在不断的放弃与选择中展现出真正的自我。放弃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尺,而能否成功并不是要你得到什么,而是要你放弃什么。
在师范院校毕业之际,痴迷音乐并有相当音乐素养的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还是做歌唱家?”其父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帕瓦罗蒂选了一把椅子——做个歌唱家。经过7年的努力与失败,帕瓦罗蒂才首次登台亮相。又过了7年,他终于登上了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坐上了世界歌坛巨星的宝座。
选择职业需要舍弃,舍弃其他椅子,而只选择其中的一把。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是脆弱的,但目标只能确定一个,这样才会凝聚起人生的全部合力,将其攻下。确定了目标选定了路,不管路有多崎岖,同行者怎样寥寥,你都要忍受孤独和寂寞将它走完。尤其在诱人的岔路口,你必须不改初衷,有心无旁骛的坚定信念和超然气度。
人的自我定位如此,企业的自我定位也是如此。诺基亚放弃了包括当时市场很好的电视在内的所有产品,而选择了当时市场不怎么看好的无线通信产品,取得了成功。有很多企业却像万能手一样什么行业都想涉足,哪行赚钱就干哪行,一个品牌承受着太多产品的拖累。像这样的企业,一荣不能全荣,但一伤肯定是俱伤的。
人生是艰难的航行,绝不会一帆风顺。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放弃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慧根的显现,一如放鸟返林、放鱼入水。当必须放弃时,就果断地放弃吧。放得下,才能走得远!
8.学会放弃,懂得驾驭自己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因为不懂得放弃所谓的固执、不肯放手,而不得不面对许多无奈的痛苦,其实这些让我们身陷其中而无法自拔的困境,貌似无法解脱,实际上在我们懂得了放弃的艺术之后,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了起来。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着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如果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无虑。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见屡劝同伴不听,最后只得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
他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甚至还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得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了。
有一位登山队员去攀登珠穆朗玛峰。经过奋力拼搏,攀爬到7800米的高度时,他感到体力支持不住,于是断然决定停了下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朋友们都替他惋惜: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呢?为什么不再咬紧一下牙关,爬到顶峰呢?
他从容地说:“不,我最清楚自己了。78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能力的极限,所以我一点儿也不感到遗憾。”
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不到的事。相信自己做不到的事,就是做不到,坦然处之,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更不会影响自信心,这就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信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是一种勇气,放弃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是一种智慧。
一只鹬伸着长长的嘴巴在湖边悠闲地行走着,突然它眼睛一亮,发现前面有一只肥肥的蚌正张开蚌壳在晒太阳,那肥而嫩的蚌肉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诱人,于是鹬就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用长嘴一下就啄住了蚌肉。然而,蚌也不是省油的灯,只见它忍住疼痛,猛地将蚌壳收紧,把鹬那长长的嘴死死地夹住,就这样,它们谁也不让谁,拼着性命僵持在一起。这时,一个老渔翁刚好从这里经过,说了声:“下酒菜有了。”轻易地将鹬和蚌收入囊中,扬长而去。
这是有名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很容易得知:鹬和蚌之所以成了渔翁的下酒菜,就是因为它们过于执着,它们的思维已成定式,谁都舍不得放弃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