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真快,这么快,苏联完蛋了,日本被攻击了,然后……日本你向中国求援的事情能像我们解释一下吗?
以上是对近三个月以来的世界大事所做的统一概括,具体内容请看下章分解……
才怪!
——————————我是又跳时间且一本正经水字数的分割线——————————
苏联完蛋了,完蛋于外敌的入侵。
实际上当时苏联的正面防线已经基本稳定。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如此。
苏联人在战线上的布置可以说浓厚的苏系风格:在近千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构建大规模贫铀地雷,大量生产并紧急列装上百架战术机的壮举……中美两国表示,臣妾做不到……
贫铀地雷是苏联人早在东欧防线上就使用过的反BETA武器,当年小批量使用部队反响一般,但胜在便于生产。所以以老毛子的习惯自然是能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
而等到BETA进入苏联境内后,如同过去的T-34那般。大量的贫铀地雷终于显示出了它的“一定价值”,曾经一度阻碍了BETA的进攻。
而在苏军铺设雷区过程中,某些无良士兵曾一度尝试将雷区铺设到中苏边境,希望借此“祸水南引”,然后就被机智的中国士兵向北移动了30公里。
而在铺设雷区,消耗库存的同时,苏联正在尽其所能的生产与改装战术机。
遗憾的是,由于苏联的军工厂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中东部可用的重工业工厂少的可怜,即便是重工业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水泥化工等一系列与机械不搭噶的工厂。所以战术机的生产速度相当缓慢。
最后苏联人死马当活马医,把仅有的几个机械工厂改装为生产车间,其他几个工厂能生产什么零部件就改产什么。甚至出现面粉厂改产零部件的奇闻。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苏联军民万众一心,居然硬是这些散件拼出不少战术机。但是这些依靠粗制部件组装的战术机的作战性能可想而知,这些玩意儿的战力甚至不如还不如从坟场里拉出改进的mig-21。
但此时的苏联人表示他们不在意这些了,因为早就把能从西伯利亚里拉出来的战机坦克都拿出来了。也幸亏mig-21与歼七有那么一点“亲缘关系”,还真让苏联人用中国人给的技术改出几架mig-21,甚至还因地制宜地用上了一台su-27的发动机,不过丧心病狂的兵工厂完全没考虑mig-21的结构问题,为省工时苏联人根本就没给mig-21做结构强化处理,就只是几架当初雪狼改造机的翻版。
苏联人还用这种方法改出了几架mig-23,并重新命名为mig-25。
考虑这些mig-23的吨位,服役年限。改装对他们的结构影响较mig-21会小一些,但对于也只是轻型机的mig-23来说,这样的改进依然是种挑战。
还有一个插曲,那就是美国人给予的军事援助。
当然不会是什么先进的东西,除了少量F-16以外,更多的是老旧的F-4与F-5。另外还有一种据说是F-5升级版的F-20,据说提升60%的出力,机动性可以与二代机甚至三代机抗衡。
其实这些东西并不比su-27甚至mig-29,但是现在的苏联正处于危难之际,哪里还会在乎
给的是什么,直接照单全收。
不过在成功改出“新型”战机的苏联军方眼中,F-16,F-20可以勉强入眼直接列装,F-4,F-5这是必须进行大规模改装的。
然后苏联军队中就多出了不少新编号,例如什么mig-25(mig-23改进型),mig-31(mig-27改进型),su-4(F-4改进型),su-7(F-5改进型)。
更幸运的是中国也终于挤出一部分实际列装中多出的部分歼七III以支援苏联。
之后几年苏联军队中就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由于mig-21仿自F-4,歼七仿自mig-21,导致三款战术机的外形基本类似,唯一可见的区别可能是mig-21改使用的是su-27的发动机,F-4改使用的是剩余的mig-29的发动机,而歼七III使用的是歼八II的发动机。
所以在苏联军中为方便称呼同意使用“mig-21改”代称。
而技术最先进最安全的歼七III一度被误以为是苏联自己制造的。
知道在东北看到中国大规模装备的歼七III才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