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有言,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
脉口,是手太阴肺经出于肌表的一个地方,因而属阴,主人身五脏阴气;人迎,是足阳明胃经出于肌表的一个地方,因而属阳,主人体六腑阳气……
《素问》有言:
“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
通过左右脉口,诊查人体左右阴经之盛衰强弱;通过左右人迎,诊查人体左右阳经之盛衰强弱;然后对比同一侧之人迎与脉口之盛衰强弱,诊查阴阳盛衰程度……
再对比四处之寸、关、尺部位的脉气差别,以及脉气一来一回、一正一负的差异,便可以确定病机、找到根源、对症下药……
要对比脉象,先要清楚正常、健康的脉象是怎样的,也就《内经》所谓的平人……
不病的平人,周身气血阴阳,是自然与天地自然交互感通,相应年、月、日、时的周期性阴阳五行循环而变化的……
”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
这样经脉气血通畅,灵变无阻塞与堵车,并与时节之阴阳五行相应,便就是正常的健康脉象,反之便就是有邪气与疾病在身了……
知道了怎样的脉气流动之象是不健康的,气机又够旺盛敏感而能诊查清楚异常的脉气所在,接下来便是根据这异常的脉气状况,依照经脉中脉气循行的灵机分析判断出具体的病因病机……
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崩溃,以部落巫师传承的上古医道传承基本断绝,脉口人迎阴阳双诊与很多医道秘传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后来医者对脉象的诊断便基本单靠脉口,而关于脉象与病理病机的理论总结也越来越趋于复杂……
可其实如果洞明了灵变无端的脉气灵机之运行机理,把握住了其主要的特点与规律,剩下的问题其实是很简单的,根据这些特点与规律随机应变就是了……
人体就像一个城市,五脏是担负供给与调控职能的机关区与工厂区,六腑则是负责运化与流通的市场区与商业区,十二经脉就是联接这些区域的主干道,与依附于其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经络构成一个规划严谨的交通网络……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这四条经脉构成的一个循环线路,沟通至阳与至阴,是脉气的最核心循环,就像城市的核心环路……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这四条经脉构成的循环线路,沟通阴之中与阳之中,是脉气核心循环外的中间一层循环,就像城市的二环路……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这四条经脉构成的循环线路,沟通阴之初与阳之初,是脉气循环的最外一层循环,就像城市的三环路……
脉口、人迎是核心环路上的易于在体表诊查的两个关口,核心环路上出故障而造成的脉气异常会直接反映出来……
所以,一旦邪气侵袭或七情扰动导致脉气堵塞,阴阳脉气所产生的偏差便会最明显;二环路上出状况,脉气异常传导过来,就要削弱很多,差不多要削弱一倍,三环路的状况传导过来,又差不多要削弱一倍……
一旦堵塞而未能自我疏导成功,又没有到全盘堵死的程度,脉口与人迎所诊查出的阴阳偏差比例,便至少七三之上,阳经部分堵塞而脉气积聚于阳经导致阳盛了,脉象显现便是人迎盛大于脉口三倍,阴经部分堵塞而导致阴盛,便是脉口盛大于人迎三倍……
《内经》有言,人迎三盛于脉口,病在足阳明,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泻手阳明而补手太阴,二泻一补,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疏取之,上气和乃止……
阳经之脉气盛大三倍于阴,则邪气与堵塞在阳经,手为阳而足为阴,人迎脉气三盛于脉口而又躁动,则堵塞出在阳中之阳手阳明,三盛而不躁动则出在阴中之阳足阳明;阳经脉气盛,则取二穴泻阳经以疏导堵塞,为免过泻而伤阳气,则取一穴略补同一小循环之阴经,以调平阴阳……
二环路、三环路以及脉口之脉气盛大于人迎的状况,亦同此理……
人迎二盛于脉口,病在足太阳,泻足太阳而补足少阴,二泻一补;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泻手太阳而补手少阴,二泻一补,二日一取之……
人迎一盛大脉口,病在足少阳,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泻手少阳而补手少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
脉口三盛于人迎,病在足太阴,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二泻一补;三盛而躁,病在手太阴,泻手太阴而补手阳明,二泻一补,日二取之……
……
总之,如同城市交通疏导与调度一样,通过脉口与人迎阴阳两处关口的脉气同行状况之对比,判断出脉气流通是否正常、堵塞何在,再根据整体线路网络找出最简单有效的疏导方案……
单独诊查一处,即便经验丰富的医者也难免出错,毕竟奇葩的人、奇葩的状况,说不准什么时候便会遇到,阴阳对比之下,可以排除大多的干扰,诊脉这个中医最大的课题与难题,也就简单多了……
至于如何清晰准确地察知脉口与人迎两处的阴阳脉气流动差异,那就要看自身气机的强盛与平和程度了……
元气的强盛,是命功修养的范畴,需要饮食作息、乃至动静行止上的坚持调理与修养,足够强盛了,则神清气定而不易被病气与外物干扰……
元气的平和,则是性功修养的范畴,全看人生感悟积累与智慧开发程度了,足够平和的话,便易于对比鉴照异常之处……
元气强盛而平和,气机感知自然敏锐而精确,因循人身造化阴阳之理,便不难明察症结、对症恰当处置,轻则按摩导引,重则汤药针灸……
针灸的根本机理,是通过刺激调度与引导周身经脉窍穴之元气,疏导淤塞而通达气机、调有余以补不足,调平不平之阴阳,因而阴阳俱盛与俱虚都还是不适用的,还是要靠药物对治……
天地阴阳造化万物,化类五行,万物各有其特有的阴阳五行之性,具体表现为气、味之性,热、温、寒、凉四气为阳,辛、甘、酸、苦、咸五味为阴……
热、温属阳,为阳中之阳,为太阳;寒、凉属阴,为阳中之阴,为少阴;辛、甘、淡属阳,为阴中之阳,为少阳;酸、苦、咸属阴。为阴中之阴,为太阴……
万物各随其阴阳升降之性、气味厚薄清浊之性,同气相感而入于各经各脏腑,是为归经,是为药性……
藉此药性以对治堵塞与和盛衰,是为药物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