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长很热情地把几个人迎进去之后,问清来意,让陈玄、王东二人坐着等会儿,很快帮那两个哥们儿办好了皈依证。
这俩哥们儿急着去爬金顶,跟陈玄、王东二人打过招呼,便匆匆赶路去了。
老道长关上门,请陈玄、王东二人吃水果;二人再三推谢之下,仍被道长坚持要求一人拿了两样儿。
聊了会儿,道长问过二人家乡、工作、来历之后,对陈玄道:“娃子,你很不错!
这些年来,我迎来送往很多人,倒是真见着几个很不错的娃子。
不久前,就刚有一个从上海来的娃子,以前做过唐朝的那个很不错的皇帝,现在在心性、做人、做事上也都做得很不错。
你们还是有些缘分的,倒是可以见见……
你们在殿里参拜过祖师没?父母殿去了没?没有的话,我带你们去礼拜一下……”
陈玄回道:”都参拜过了……“
道长道:”恩,参拜过,那信息就传过去了。不要着急,顺着本心走,上面都会安排好的……
娃子,宫里都转过了吧,要不我领你们走走?“
陈玄回道:”基本都转完了,感觉非常好,是个修行的好地方……“
道长道:”那你都看出什么来了?“
陈玄回道:”玄武垂头、朱雀翔舞、双龙戏珠、众灵围护、圣人回首……“
道长道:”我就说嘛,娃子你真的很不错!
有说前面是龙凤呈祥的,反正我看到的是,两条很吉祥的龙,前面有一颗很明亮的珠子……
娃子,你要不要办个皈依证,走个形式,正式入册归入老君门下,还是有些好处的……”
陈玄道:“那就办一个吧!不过刚才我们在宫里订了个房间,背包儿放下了,我得去拿照片……”
道长道:“那好,赶紧去吧,我等着你们……”
于是,陈玄、王东二人便先作礼离开,回到房间取照片。
途中,王东问道:“皈依有什么好处?”
陈玄回道:“皈依,也叫三皈依,是皈命于、依止于三宝的意思。
三宝,佛教叫佛、法、僧,道门叫道、经、师,意思是一样的,佛、道是根本,法、经是路径,僧、师是引路人。
至于皈依的好处,就相当于,在佛祖、道祖这些大能的门下,正式注册,成为一个初级的记名弟子。
就像学生有了学籍一样,学校会给你提供条件学习、符合条件便可以升级、表现优异还会有奖励……
最直接的是,一旦皈依,如果守五戒,便会有五个护法护持。
不过,一旦不再守了,护法也会走掉;等你守了,会再回来。就像学校里的老师,对不上进的学生一样,表现不好就不怎么关注你了,表现好起来,也会重新重视你……”
王东道:“听起来好处多多啊……
这样的好事儿,怎么少得了我,那必须皈依……”
陈玄没好气地道:“又犯迷糊了……
从来没有绝对的好事儿,合适你、匹配你的阶段和层次的,才会是好事儿。
就像进了学校,如果目的不是学习,那就是束缚、甚至受罪了……
你确定,能差不多守住基本的五戒十善了,再皈依不迟。
不然,教导主任可能会教训你……”
王东听了,自言自语道:“不杀生,基本能做到;不偷盗,这个我肯定能做到;不邪淫,应该能做到;不妄语,我尽量做到;不喝酒,我试着做做吧……
貌似不太难嘛,那先皈了、有个学籍再说……”
二人取了刚好都带着的照片,便很快回到道长那里。
此时,房间里却是又有几个人在,道长指着一个颇面善的男子介绍道:“这个,便是我刚才跟你提到过的,上海来的不错的娃子,坐在他旁边的两个是他的朋友。
他们是来我这里聊天的,先办你们的皈依证……”
陈玄把身份证和照片递过去,道长仔细看了看,道;:“现在武当门内,排到第十五代弟子,是理字辈儿;不过你名字里带个玄字,十四代弟子也正好是玄字辈儿,便破例把你归在玄字辈儿吧!
你还没有真正拜师,便算是直接挂在道祖、三丰祖师门下。
至于法名,我再考虑一下,你再说说你对修行的认识吧,我很喜欢听你讲这些……”
陈玄仔细想了想,理了理思路,道:“我是从了解禅宗,真正接触修行的,便从佛法的角度说起吧……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观自在菩萨说:经历,经历,超越经历,超越那经历,成就得菩提。
世间万物,皆随时势而聚散;世间万法,皆随因缘而生灭;惟一理真如、大道本源,如主宰者般超然于时势因缘、长存于时空万物衍变生灭的过程之中,一以贯之。
故认知之过程,必先体查万物而得时势因缘之特性,之后藉此以推括万法,而明机缘生灭之理。
明于一物,可使一物为我所用;明于一法,可使一法为我所用。
然世间何止万物?何止万法?
故欲得生命之圆成,而通达于时空物法,便须于万物之性、万法之理中,推括出万物万法之根本——真如不易之理,道、圆觉或根本律。
一人之所明,愈接近于此真如不易之理,愈接近于道、圆觉或根本律,他便愈接近于明了时空万物的本质、愈接近于生命之自在、实在与圆成。
人得父母之精气而生,汲天地之灵气以长,因有食色之欲而得延续繁衍,因有悲喜之情而得提升演进,因受欲与情之纠缠而常陷于烦扰、失察于自然之道、被羁缚于无明……
无明之众生,欲摆脱无明、摆脱诸般纷扰困苦,所能为者,惟观察、体历、感悟万物万象,超越般般淆乱之表象,而得种种所谓有为法,也就是可以总结出之规律;再体察、透析种种有为法,超越种种有为之心念,而得那如如不动之真如一理。
由此,差不多便可言,生命的全部实在,正如《心经》末尾的那句偈语所言,便基本都在于不断经历与超越的这个过程。
经历苦乐喜悲,超越欲情贪痴,而得心神之恬安;经历穷通明迷,超越得失执著,而得自在之菩提。
如此行进,终得菩提而觉悟、摆脱无明而长得自在者,自古以来,虽不算多,也不为少。
其中,觉悟之尤为圆成者,如古印度之佛陀、中国春秋时期之老子与孔子、西方之耶稣等等,如黑夜中之明星,引领着同时代与后世的人,向着觉悟而修行。
至于觉悟高绝者,每时每代,大都有一批随着时势与机缘应运而生,引领一时一代世人之方向与修行,如战国之庄周与孟轲、汉之河上公与东华帝君王玄甫、唐时之纯阳帝君吕祖与禅宗六祖慧能、宋时之紫阳真人张伯端与辅极帝君王重阳;明时之三丰祖师与心圣王阳明,都是我辈后来人的楷模。
余者,则或因机缘,或因秉性,不务于显达尘世,终生隐居深山或潜游尘世,如汉之钟离权、晋之葛洪、宋之陈抟,亦是后来修行人的榜样。
按邵雍《皇极经世》元会运世体系来论,如今是姤元、大过会、姤运、革去鼎来之世,物质生活渐趋优渥,东方之华夏民族经历诸般磨难之后,也逐渐呈现出革故鼎新的复兴之势。
正如道祖老子所言,苦乐相伴而生,祸福相倚而存,得于此,必然难免要失于彼。
当人们重于外在之福乐时,必然难免生出愈多内在之忧苦。
正是易学宗师邵雍所言,其外重者必内轻。
耽于外在之愉乐者,必然怠于内在之修养。
如此,则难免缺乏,应对烦扰之从容淡然。
如此,内在之搅扰,难免丛生矣!
对于正处体制伦理去旧迎新、道德文化打破重构的华夏民族的子孙来说,所要面对的内在之困扰,自是尤甚。
当此之际,必当有一批引领者应运而生,承担起重构道德文化、引领人们走上寻觅菩提之心路的重任;也必然会有更大的一批,有幸获得心魂性灵之自觉的人,发现时代的问题,察觉到现实与理想状况的偏差,踏上自我的寻索之路,为引领者们提供产生的土壤与发挥的机会……
我便愿意做,这一批人中的一个,如宋代学者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至于为万世开太平,话太大,做不做得到、时代需不需要,都不好说,就不提了。
我觉得,我能做的,首先是修养自心,以己心合天心,以天心行世,为天地之心在人世间立一标杆儿。
至于为生民立命,这得看因缘去试着做一做了;而对于为往圣继绝学,性命之学、经世致用之学、医卜星相、乃至琴棋书画,我倒是都有那个信心,搞出个名堂。”
道长听了,很高兴地道:“我就说嘛,娃子你真不错!
你的心够大,有大气象,那你的法名,便叫”玄宗“吧!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