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很快的,到了年二十三了。千百年来,爱热闹的中国人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又是一年了。虽然过年的热情越来越小,感觉只是一个假期而已,但期待的心情依然没变,因为,已成为一种习惯。在当今这样的好日子里,过年已不是丰盛的年菜,热闹的聚餐,在章含之眼里,只是过年而已,仅此而已。
前世,在章含之还没嫁人前,她娘家的亲戚除了章爸爸的兄弟姐妹,和章妈妈的几个姐妹象征性的过来拜个年,吃顿饭,其余的亲戚已是没在走动了。过年过的很是冷清。在她嫁人后,在婆家除了干家务活,受气以外也就没有别的收获了。所以对于过年,她是不怎么期待的。
但是这世,她都是再世为人了,对于新年她也有一种渴望了,希望一家子人都能够平安健康快乐。毕竟是新婚,不好在娘家过年,于是也只有在新房里和公公婆婆他们一起过新年了!抽空和她妹妹章妈妈一起帮着打扫了一下家里的卫生,买了足够的年货,章含之这才放心的回了自己家,期待自己重生后的第一个新年。
俗称过了腊八就是年,再不可以口无遮挡地说话,腊月皇天的小心成谶哦!当然小孩子例外,因为童言无忌吆。
民谣曰: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我们虔诚地拜托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爷可了不得了,他乃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是真正的一家之主哩。
祭灶完毕,开始扫尘,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民间流传“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的说法。而“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之涵义,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因为是新房,还是很干净的。但是大扫除还是要进行的。这个家就3个女人,上班的还在上班,也只有她们3个人来打扫卫生了。还好人多,只用了一天就把这个家弄的干干净净的了,代价是每个人的腰都直不起来,累啊!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跑了好几次的大润发以后,章含之她们觉的采购的差不多了,这才罢了手。
章含之拿着新买的春联,贴在了自家大门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小姑子居然还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今年的过年味算是很浓的了。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章含之她们不免俗的从超市买来了好多烟火,就等着过年放烟火呢。
好了,很快就到了年三十吃年夜饭了!一家人团圆,除旧迎新,你看火锅沸煮,热气腾腾,好比我们的日子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你看大鱼大肉,活色生香,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当然还要放爆竹,吃年夜饭时章含之她们就放了好几个,新年钟声敲响时又放,整个小区的人都在放烟火,声声不断,貌似在比赛谁家的烟火最好看,……王安石诗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就是这一景象的真实写照。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多么安定、祥和、愉快的节日啊!
吃过年夜饭,守岁也就开始了。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大家的首选与全国人民同乐,共进大餐——看春节联欢晚会啰!说起守岁,还有一个传说哩: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叫“年”,这“年”专在年三十的晚上出来作祟,祸害乡亲,于是,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这一天夜里就不睡觉,并喝酒壮胆,坐等天亮,到年初一才敢出门,好恐怖!而今天,年已赋予全新意义,章含之一家五口人边守岁,边吃边乐,瞅着电视,喧哗笑闹,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