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书《百晓》和凡物一般,但是却有精光红晕在四周围绕,而且在细雨中这抹红晕似是成了一层屏障,把雨水都排斥开来,不沾丝毫泥泞,看来仙书在以前也是本奇书。由于无人问津,路过百晓只好静静的躺在山路旁。
时间悄悄流逝,两日过去。
一个樵夫背着一捆柴火,头戴着个竹藤帽子,多处还有补丁。手中拿着一柄被磨的蹭亮的柴刀,不时还朝着柴枝砍去。
“大山呦,青油油......”
山歌幽远,在青山徘徊。
“咦,这里怎么有本书啊?看着还怪新的。”说着,樵夫拾起了落在山间小道的书。
把书放在粗糙的手上,隔着远远的看着,沧桑的眼眯成了一到缝。“这个叫百什么的书啊,后面的这个字我还不太认识,可能是哪个书生掉下的,我等等看有没有人回来寻。”
一生都住在山里的樵夫,自己认识的字就那么几个,还是自己孩童时村里来的一个落魄秀才教的,但是后来秀才走了,家里为了生计,就只好上山砍柴了。这本书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价值,唯一有用的就是正好用来烧火。
不行,看这书还是有点新的,说不定某个书生刚刚掉的呢,书生也都不容易,进京赶考凑不足盘缠,只好抄山路赶路,这样的书生樵夫每年也都会遇到一两个。而对于简单质朴的樵夫来说,送给失主是最好的选择。
断定缘由,樵夫决定快速沿着小山路赶路,以自己的速度,就是早上开始走的人也能赶上,更何况是弱弱的书生呢。
拿上书,背起一捆柴火,樵夫在高低不平的崎岖小路上连走了好几里,多年来在山间穿梭砍柴,让樵夫练得一双好脚力,按理说这样的速度应该可以遇上的,不可能看不到人啊!
樵夫纳闷难不成是赶马车走的?这样崎岖山路,虽然很少有人骑马过的,但是也许有可能,樵夫只有这单纯的想法,并没有多想别的。
感觉还是把书放回原处,等失主回来寻吧。樵夫毫不嫌烦的又回到原处,把书放到了一个明显的地方,然后背着柴火回家了。
嘴里还唱着“先有古书百晓,知青山高堂歌谣,世间世事莫不晓,全在书中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