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明皇后所为音曲为“梅花引”。
“天上纵有玲珑月,但引梅花出枝来。”
“梅花引”把皇帝从绝望当中暂时摆渡了出来。
“梅花引”让皇帝明确了在悲伤后面所要负起的政治。
他必须面对天下。
否则,天下就得面对他。
不过,靠“梅花曲”,引花出枝,仅仅是雪中一景而已。
皇帝的深心,其实,依旧冷如霜雪。
那不是对天下的绝望,而是对生命无声无语无味无望无守无待的终极绝望。
皇帝坐拥天下。
但却没有了他的红颜知己。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个朴素的浪漫已经消失了。
爱凋谢了。
存在被抽空了。
皇帝已经是伏到悬崖间的皇帝。政治也似乎成了垂进悬崖间的政治。
这是一个可怕的裂缝。
稍有不慎,涣涣皇庭便会断层式崩溃。
帝庭危险,天下叵难。
这是突然暴露到政治设计中的最致命的缺陷。
叫醒皇帝,便是在叫醒沉睡的帝国。
挽救皇帝,就是在挽救帝国的命运。
帝国能拯救吗?或者说,皇帝能被叫醒吗?
如何拯救帝国,便是说,如何叫醒皇帝?
怎么叫醒沦陷于伤殇深处的老皇帝呢?
每个人都知道,要叫醒皇帝,就要知道皇帝因何沉睡。
但皇帝因何沉睡呢?
皇帝的沉睡,其实是,因为皇帝的无睡。
正是这无睡折蚀着皇帝不断将生命带向沉睡。
皇帝何以无睡?
只因,皇帝在心中埋葬着一颗玲珑月。
那凄凄冷月,令他无睡。
明皇后的“梅花引”渐渐失去了意义。
可以雪中见花的“梅花引”,渐渐从宫庭帝侧退出了。
“老树藏在雪深处,半枝梅花怎么引?”
谁还能唤他入睡呢?
“自从不见玲珑月,纵见梅花也无睡。”
真的,自从宫中再也响不起梅花曲之后,皇帝的睡眠,已经成了困扰帝国的头等大事。
这令围绕到皇帝身边的人茫然无绪。
他们甚至惊慌失措。
他们尝尽了各种办法。
但皇帝的无睡,不是因于身体,而是因于灵魂。
皇帝的心灵需要一部可度厄生死的灵魂曲,方才能从超渡伤殇的孤寂当中安静下来。
用音曲来安魂,这是拯救这颗哀心的惟一方式。
明皇后只引了半枝的“梅花曲”,当然也就只为皇帝弹出了一半的安魂曲。
这样的“梅花引”,对皇帝来说远远不够。
虽然,“梅花引”未能安引皇帝漂泊无依的心魂,但靠音曲来安稳灵魂,已经成为宫庭政治必须认真刻写的蓝图。
好在,正是明皇后因了琴能安心亦能唤性的经历。所以,终于,有人,从伶人乐府当中请出了狄鹳。
“狄鹳但鸣阳春曲,天下从此不听琴。”
这是从帝宫走向江湖的传说。
也是从江湖走进帝宫的传说。
宫人们请狄鹳走出乐府楼,其实,就是为了请出埋伏到狄鹳身上的阳春曲。
不过,狄鹳虽然走出了乐府楼,但并没有向皇帝弹出阳春曲。
“狄鹳不弹阳春曲,只因此曲无故人。”
皇帝还不是狄鹳的故人。
皇帝还只是狄鹳的皇帝。
所以,狄鹳不弹阳春曲。
狄鹳不弹阳春曲,但狄鹳可琴。
狄鹳能够找到让皇帝入眠的办法。
要让皇帝入睡,必须把皇帝的悲伤激发出来,让他无睡!
无睡才能入睡。
这是以伤去伤,以愁去愁的哲学。
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狄鹳首夜为皇帝弹音的,竟然是萧瑟凄古的“春江花月夜”。
皇帝在冷瑟音潮当中竟然入了睡。
果然奇效!
“自从不见玲珑月,萧瑟宫中又听琴。”
久未歌乐的未央宫里,终于又传来了瑟瑟琴声。
皇帝再也不掐住琴弦,不让符音往琴弦上奔跑,跳动了。
对于琴,他不再烦燥!
这便是乐府狄鹳首度近身帝宫的最大意义。
从此,皇帝的宫中又传来了说笑。红砖碧瓦上散出了一股清冷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