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到一个城市,打电话找到了一个几年没见的同学。问他在哪儿,说在人才市场。我说怎么,你这个大主任也下岗了在找工作吗?他说不是,是给公司招个人儿。
很快,我打的赶了过去,在二楼拥挤的人流中找了许久,终于看见了老同学的摊位。老同学给我拖了一把椅子,又递过来一瓶矿泉水,然后说到了招聘情况。他所在的公司办公室要招一个文秘,负责日常文字材料。
本来是公司的一个副经理和他一同守摊儿,眼看快到中午,一个电话把副经理招到酒桌上去了,招聘的活儿,也就撂给他了。
正说话间,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女青年。她刚把毕业证拿出来,我这位同学就说:对不起,我们老总有要求,这次招聘,只限于男性。女青年红着脸合上毕业证,走了。我很奇怪:现在不是时兴招女秘书吗?同学解释说,是有这种情况,而且专门要漂亮的花瓶一样的女秘书。不过我们公司要招的是能干活、能加班的人,男同志合适。再说一旦招聘女性,很快将面临恋爱、结婚、生子,麻烦。我说:你这不是性别歧视吗?同学一摆手:哪里,实事求是嘛。一会儿,又来了一个戴眼镜、书生模样的青年。
他先把某中文系的毕业证摊开,随后又拿出一摞文学获奖证书,还有一大本已发表的作品复印件,摊了半桌子。
我想,这一次肯定满意。谁知,老同学把那摞东西匆匆翻完了,又递到了男青年手中,说:你的条件真不错,将来一定能成为作家,不过我们公司需要一般的写公文材料的,对你就是大材小用了,我觉得你更适合去应聘报刊的编辑。男青年开始有些不自在,后来又高兴起来,抱着材料挤过去了。我说:老同学,人家写了那么多正儿八经的东西,还对付不了你那些破材料?同学说:这你就不懂了,他写得了散文、小说,就不一定写得了公文。再说,搞文的人一向清高,不好处,我们公司又不是文联,哪养得起作家。我说:行行行,你总是有理由,看来这几年你没白混。他一听这话,说,好了,别糟蹋我,这不都是现实么。
半个小时里,五六个应聘的兴冲冲而来,又一个个失望地离开。我头一次近距离看见了应聘者的艰难与尴尬,也理解了人才市场这“市场”二字的残酷。
近十二点的时候,又来了一个应聘的。小伙子长相不俗,口才很好,还带来了几篇像样的调查报告。他的“硬件”也不错,大本文凭,英语和微机都有很高的考级证,而且,他还在某大公司实习过半年,公司对他评价很高。这下,我替老同学高兴了—一终于等到了一个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可是,我还没有高兴一分钟,我这位主任同学又说“对不起”了。
老同学一脸诚恳地说:您是我今天碰见的最优秀的人才,可是,我们公司对所学专业有限制,必须是中文或经济管理,对不起。应聘者忙说:你们招的是文秘,要求的是写作能力,这和所学专业有什么关系?再说,你们的招聘启事上也没有写明这一点呀?
老同学不急不躁说:这是公司的要求,至于专业要求,由招聘的掌握。你可以走了。
应聘的见毫无希望,有些生气地走了。
一看这情景,我替应聘的“打抱不平”了:老同学,你们公司招聘也太苛刻了,这么好的人才都不要,太可惜了;再说,他学的是法律,这是最热门的专业,一个现代企业,最需要这样的人才!老同学喝了一口水,说:你不要激动。我不要他,自然有我的理由。我一听这话,忙问:什么歪理由?老同学认真地说:你想想,既然他条件这么好,为什么放弃了实习的大公司,或者说大公司没有选择他?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嘛。还有,你刚才都亲眼看见了,这小子竟和我这个招聘的较起真儿来了,这样的个性,肯定不适合在办公室干。
说到这里,他又压低了嗓门,几分神秘地说:老同学,不瞒你说,这小伙子的确是个人才,我也的确看好了,刚才我说他专业不合适,也是我临时找的借口。
借口?我越听越糊涂了。老同学揭谜底一样对我说:你也不想一想,像他这么优秀的人才,一旦招聘到了公司,到我的手下,对我这个主任,不是个威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