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万惠明考取中国戏剧学院明星班,这时期确实给她所从事的中国戏剧事业带来了质的变化,在那里,她不仅受到系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训练,而且还得到了于玉蘅、蔡英莲、沈世华、王小荣、谢锐青、梅葆玖等京剧界前辈和老师们的亲传,学习了大量的京剧传统优秀剧目。万惠明在诸位名师面前,不光是听名师的教诲,更重要的是接受“明师”的点拨。为什么说这些名师是明师呢?因为他们明白万惠明是值得他们花心血浇灌和培育的一株好苗子,他们看到万惠明在学习基本功时反复地练,什么唱、念、做、打诸门,每一门每一项地练习;因为他们发现,万惠明从不生硬地模仿他们示范中的幅度、力量、劲头和感觉,就连头、颈、胸、腰、手、腿、脚的组合动作训练都经过充分思索后,寻求适应于自身形体的优势进行练习。学习期间,她对演戏三境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验,如她在“准”字上所下的功夫,连一个“云手”都不厌其烦地反复地练,整个地练、掰开来练,进入排戏时再一个个程式组合,在心领神会的基础上把握一个度,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再说第二个境界,即要演出“美”
来,万惠明懂得“美”是对“准”的升华,是从“技巧中心”转移到“感情中心”。她常琢磨、感悟,充分释放剧种的魅力,严格防范在表演创作中出现技巧堆砌的毛病,以奉献给观众一个较为完善的“美”为目标。所以,她常静静地站在某一个角落,仔细而又认真地观察老师们的表演。功夫不负有心人,万惠明成功地在这期间完成了“三级跳”,也就是她使自己的表演达到了第三境界。徐城北先生在诠释这所谓第三境界即“韵味儿”时,说“它是演员演到随心所欲之处的一种尽兴之举,它是观众看戏看到心花怒放之际,陡然发觉‘意外’,又忽地觉察仍在‘意中’的一种感悟;它是资深演员和资深观众之间的一种默契,是双向心灵的一种撩拨;它是传统与创新之间的一种联系,是思绪与技巧的一种碰撞;它是戏外知识向着戏中意蕴的一种聚集,同时又是从戏中意蕴向着戏外漫漶的一种辐射……”我深信徐城北先生的诠释是正确的。我是一个光会听不会唱的京剧迷,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我有幸观看了梅兰芳大师的绝妙表演,1996年在北京参加******举办的的欢度中秋晚宴上聆听了梅葆弱的精彩演唱,我都有一种永远忘不掉的回味无穷的感受,滋味悠长!
这不仅是说万惠明的演唱技巧如何如何高超,而是我在听了她的演唱后也同样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愉悦。
万惠明在沪津京三地接受京剧界前辈和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出色地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在梨园觅得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1987年,她博得辉煌,接连荣获安徽省戏曲青年演唱比赛一等奖、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选赛安徽选拔赛“最佳演员奖”、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选赛“荧屏奖”。尽管万惠明在一年内荣戴三顶桂冠,当提及此事时,她却淡淡一笑,非常理智地说:荣誉得来不易,失之则易,因为荣誉只证明过去的努力,而这终究会成为历史。如果一个人眼睛只盯着过去所获得的那份荣誉并沾沾自喜,必将停步不前,甚至会在陶醉中失去进取心。万惠明能在荣誉面前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确实难能可贵。当提及她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年里就能有如此进步这一问题时,万惠明感慨万分地说:什么环境营造什么样的人,它使我真正理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这句话的内涵。她非常羡慕北京那种崇尚艺术的环境和人人都有一种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如果自己不努力拼搏,不发奋夺冠,总觉得和所处的环境不协调,甚至感到生活的枯燥乏味。特别是京剧界前辈,除了受惠于他们手把手的施教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素养,像无形的典范,使后学获益匪浅,学习不敢懈怠,也不能更不应该懈怠。
万惠明这样说,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京城载誉而归,她不骄不躁,待人处事依然如故。1988年,她参加了由江苏电视台拍摄的戏曲电视连续剧《草莽皇帝》的演出,担当女主角。由于她对梅派艺术博大精深又朴实无华,在简洁凝练中包含有丰富情感,在平和宁静中蕴涵深厚功力的特色认识得透彻人微,充分运用坤旦(京剧女性旦角演员的称谓)的表演技艺,使得草莽皇帝程咬金的夫人活脱脱展现在观众面前,获得圈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该剧获电视“飞天奖”。1989年,组织上安排万惠明担任省京剧团演出队长一职,万惠明干得很认真,尽职尽责,和队员们相处融洽,有事共商量,对新演员耐心帮教、倾心辅导以求共进。同时她也没放松自身演艺的提高,除集体练功外,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关上门,摘下墙上挂着的宝剑,舞上一阵子,取出戏衣穿上摆动水袖,以使一招一式都能到位。她在厨房放了一台录音机,一边做饭一边跟着播放的京剧音乐练唱。说她在练基本功上着魔一点也不为过,有时为纠正一句唱腔,摆弄录音机忘掉了锅内正烧着的菜,直到女儿嗅到焦糊味,大喊“妈,菜烧焦了”,她才如梦初醒。万惠明的苦练终于感动了观众,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同时也得到了京剧界前辈和专家的好评。1992年,万惠明在现代京剧《杜鹃山》中饰柯湘,荣获第三届安徽省艺术节“优秀演员奖”;次年,在安徽省现代戏、传统戏、折子戏调演中主演《隆中决策》,荣获“优秀演员奖”;1995年,在安徽现代戏、传统戏、折子戏调演中主演《穆桂英挂帅》,荣获“表演金奖”;1995年,在安徽省现代戏、传统戏、折子戏调演中主演《甘露寺》、《洞房》,荣获演员一等奖。
2000年,省京剧团决定根据杨沫的同名小说《青春之歌》改编创作成现代京剧,参加第六届省艺术节会演。这是一部重大的革命题材作品,小说50万字,改编到舞台演绎完成,不能超过两个半小时,无疑其内容要大加浓缩,这就必须紧扣情节,简洁凝炼人物个性,使其集中在林道静、余永泽、卢嘉川三人情感发展之间。万惠明担当了这部戏的女主角林道静。她不负众望,成功地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位鲜活跳跃的林道静。当我问她如何获得成功的,她说:“演戏演人,演人演心,在舞台上要想塑造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必须心脑与技巧并用,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在细微处动真情,才能在戏中编织人物的情感天地,从而使人物在舞台上在观众心日中真正活起来。”她的这番话出自内心,从中我还感到她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她扮相漂亮,唱腔甜润,动作逼真,情感投入,更重要的是她认真地实践京剧艺术的美学思想来适应广大观众新的审美要求。
2002年5月23日是******同志《在延安**********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由省歌舞团和省京剧团联袂在安徽大戏院演出一台“京剧交响演唱音乐会”,我为能写好这篇专访,特意去观看和聆听了这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那华丽而凝重的管弦乐和行云流水般的皮黄腔融为一体,使我感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民族艺术的现代气息,窥视到中华文化是那么从容那么坚定那么充满自信昂然走向世界。万惠明的演唱安排在最后压轴,全场爆发出极其热烈的掌声,就连我那位对京剧不太感兴趣的妻子,此时此刻也忘形地连声叫好。我认为万惠明又一次取得了成功,为京剧艺术的推陈出新和交响乐创作的民族化作出了新贡献。我真诚地祝福她。
万惠明还年轻,发展京剧事业仍需要她(他)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我只希望现已取得诸多成绩的万惠明牢记自己曾说过的“居庙堂之高不自傲是艺术家的品质,处江湖之远不颓废是艺术家的修养”,不断进取,再创辉煌!
(原载《江淮文史》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