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莲娜真名就是叶莲娜,这一点她没说谎,但是她说寻找的孩子看起来像蒙古人,是出于保护保尔孩子身份的角度撒的善意的谎言。就像她工作中常对某些要求上进的同志说,请相信组织,一定会公平公正。
在苏联,名字叫叶莲娜、保尔或者尼古拉的,实在太多了,她并不担心自己的身份泄露。只要对方不知道她的姓,对她就没有威胁。
她姓——朱可夫。保尔和尼古拉也姓——朱可夫。
就是那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绰号救火队员的朱可夫,号称苏联胜利的象征的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的朱可夫,斯大林格勒阵前围歼德军150万人的朱可夫,攻克柏林、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接受了法西斯德国的投降的朱可夫。
虽然受到苏联三任最高领导人的猜忌与提防,虽然几次下野和起复,但是不可否认,朱可夫从鞋匠的儿子,成为了苏联举足轻重军事统帅。而且,也成功的创立了一个以朱可夫为姓的家族。尼古拉、叶莲娜和保尔就是朱可夫大儿子伊凡的子女,可以说是朱可夫家的嫡系一脉。
两年前,尼古拉结束军事任务,返回莫斯科,告诉叶莲娜,家里其实已经又有了一个小朱可夫的时候,她非常欣喜,为保尔能成为父亲感到骄傲。但是,当尼古拉最终说出和保尔见面的前后经过,她逐渐变得惊怒又失望。
叶莲娜从小是跟着大哥尼古拉长大的,她印象里的大哥还停留在七岁那个夜晚,两名克格勃的间谍闯进他们家中,想要搜查和爷爷有关的资料,爸爸在出差公干,妈妈去医院照顾生病的外公,只有自己,哥哥和还只有两岁的弟弟保尔在家里。保姆汉娜婶婶被一个克格勃间谍拦在房里,另一个间谍想要闯进书房,搜查私人信件和资料。哥哥一步不让的站在那个间谍面前,瞪着愤怒的双眼,挺着胸膛,想要阻止他。那时的哥哥,细心地把她和弟弟藏在衣柜里。独自面对着克格勃间谍蛮横的搜查,是自己眼中的一座小却伟岸的山。
叶莲娜不同于一般的女孩,既有元帅后裔的眼光和见识,又在童年时好时坏,风云莫测的家庭境遇中变得敏感和细腻。当尼古拉参军以后,从各个每个月寄回家里的信件中,叶莲娜就逐渐感到了哥哥的改变,更加沉默,更加坚定,也更加伟岸。虽然兄妹之间还是类似于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但是总感觉和哥哥之间的距离,似乎被慢慢拉远了。
保尔出生的时候,爷爷已经正式退休,家里的境遇平稳了许多。保尔懂事的时候,爷爷正在撰写各种军事书籍和个人回忆录。保尔课余时间经常帮爷爷跑腿,去图书馆和档案馆查询一些资料,也养成了好学爱问的习惯。经常来和自己讨论各种问题。因为家庭环境的平稳和爷爷的宠爱,保尔的性格十分开朗,而且非常喜欢和人交流。
哥哥19岁报名参军,虽然没有明说,虽然朱可夫家的人参军再正常不过,但是似乎能感觉出来,他如此早的服役是为了朱可夫家的人再也不被欺负。
军队里有很多爷爷的旧部和对爷爷有好感的将领,但就是因为爷爷威望太高,最高领导人对爷爷的猜忌和防范一直没有降低,哥哥没有成为军队指挥官的机会,只能朝军事参谋的路线发展,一直不能掌权。即便是如此,哥哥依然步伐稳健,接连晋升,似乎天生就是军人的材料。
而在爷爷身边的保尔,却从没有流露出对于军事的兴趣。他爱好广泛,喜欢文史,从小学到高中,数理化也一直学的很好。考虑苏联国家对于工业的重视,保尔后来还是选择了理工方向…自己曾经发现过保尔的一个小秘密,他在莫斯科国立的大学读书的时候,自己帮他收拾旧书,其中有几本翻得很烂的中国字典,似乎保尔对中文也很感兴趣。
爷爷当时的回忆录和战争纪实反思书籍在最后出版阶段,出版社竟然没有人敢充当编辑,最后不得不在书里面凭空加入了一段有关最高领导人的叙述,才有人愿意做这本书的编辑。爷爷当时非常难过,但是作为经历无数战火的元帅,并没有灰心丧气,反而多次努力争取,终于得以国内出版。
保尔当时就在爷爷身边,受到这件事触动非常大。从此以后,保尔更加发奋读书,而且对于权利,也更加疏远,在学校总是低调学习,大学的时候倒是参加过几个马克思主义社团。叶莲娜心底一直觉得,保尔是想在学术领域取得一定地位,不让爷爷重复出版无门的尴尬。她心底为这两兄弟骄傲,无论是尼古拉还是保尔,都是朱可夫家的男人,不服输的男人。
叶莲娜不知道的是,对保尔触动更大的是躲在衣柜里时,外边克格勃间谍的煊赫威势。同样是不希望朱可夫家继续遭到各种打压和寻衅,尼古拉和保尔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尼古拉希望重新恢复朱可夫家族往日的荣光,在军队中拥有自己的队伍,用军功和势力建立一堵扎实的高墙,把所有对于朱可夫家族的利箭,对父母、对弟弟妹妹的威胁,挡在高墙之外。他为了这个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一边进入军队,一边甚至秘密加入东正教教廷,借助教廷潜伏的力量,为己所用。三十五岁,尼古拉从军16年,加入教廷12年,在两个泾渭分明的组织里面都做到常人难以企及的位置,他为的就是继承朱可夫家族的荣耀。但是这时候,突然得知弟弟竟然找了个中国人做妻子,稀释朱可夫家纯正欧罗巴血统,这简直是不可饶恕。这威胁到了自己最终目标,因此他毫不犹豫的采取了针对冬妮娅的行动。
弟弟保尔,虽然仅是国防部工业研究所的研究员,但是也为家族的努力着。保尔是高级知识分子,广泛的阅读各种书籍让他明白,朱可夫家族所遭遇的一切不公平对待,都是苏联畸形的社会体制和领导人高度个人崇拜、高压集权统治的恶果。
爷爷功勋彪炳,忠心不二,但就是因为功高震主,必然受到打压和排斥,哪怕对待新领袖有拥立之功,暂时回到国防部,也很快会被排挤到权力边缘。苏联的社会体制和个人崇拜之风不除,人民永远得不到民主和公平的对待。而瓦解堡垒的力量,全在堡垒的内部,保尔大学毕业,就秘密加入克格勃,因为自身学术背景的特殊性,很快被安排到了国防工业部,并被派遣到乌克兰的研究所,做一名普通间谍。
尼古拉并不知道弟弟的间谍身份,三年前,尼古拉被瓦连京借口违反纪律,关了24小时禁闭。直到克林姆林宫下令,切尔诺贝利全部居民开始转移,才被解除禁闭。尼古拉出来之后,还没来得急再次去寻找保尔,就已经被分配了转移民众的任务。政府调集了1100辆大巴,紧急转移全城四万五千余名居民。尼古拉虽然不是地方军人,但是也被紧急调令征用。
切尔诺贝利地区半径30公里的土地范围内,所有居民要在十小时之内转移……
后来牟易在基辅大学读到这段资料的时候,心中曾经默算半径三十公里的圆大概是多大,他和北京对比了一下,从天安门到东六环,大概是29公里,他心中略微惊了一下,也就是说,当时相当于把北京六环内面积大小的地区人口全部迁移。
值得庆幸的是,切尔诺贝利是一座人造之城,周围范围内人烟稀少,人口密度极低。都集中在中心区域。纵然如此,等待登上逃亡巴士的人们还是排起了十几公里的长队。
居民转移任务结束后,尼古拉所在的队伍原地待命,很快就接到了克林姆林宫的新任务,那就是配合乌克兰和苏联其他地区征召的工人,完成切尔诺贝利市核反应堆的后期处理任务。待命期间,尼古拉也只是打听到了保尔的住处,去看了看保尔是否留下书信。
也就是那之后,尼古拉和保尔失去了联系,他以为保尔带着冬妮娅一起转移到其他地方了,而尼古拉作为军队参谋官,也被任命为切尔诺贝利临时指挥中心指挥小组副组长,专门配合苏联各地赶来的原子能专家工作。因此也无暇寻找保尔。
………………………………………………
三年前,1986年,大撤离结束后,第二天。
瓦连京独自走在切尔诺贝利的街头,此时除了正在参与危机处理的部队和原子能专家,普通的居民区里面已经空无一人,他再次来到保尔的公寓门外,四处环视了一下之后,走了进去。
他这次来,是完成第二个任务的,上次他秘密杀死保尔之后,立刻向组织报告了这一情况。组织对他的迅速判断和果断出击十分满意,但是很快,从核心传来一个新的消息,消息证明,保尔还有更多价值,这种价值不在于它本身是克格勃内部自由和民主派的代表人物,而是他被派来国防工业部的目的本身,是为了调查一个秘密。
分配给瓦连京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找出保尔目前的收获:是否找出了这个秘密,最好还能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瓦连京接到任务以后,觉得很奇怪,什么秘密,连克格勃都不知道。
瓦连京觉得有两个可能,一是这个秘密是国防工业部上层希望保守的,也许最高领导人知道,但是克格勃作为调查部门没有相应权限,克格勃内部某些大佬,作为领导人的一把刀,也想知道这个秘密,以备不时之需。二是这个秘密国防工业部也汇报给克格勃了,但是仅仅局限在克格勃的几个大佬,保尔虽然是自由派新星,但是也不知道,甚至是自由派主要领导都不知道,他们想查出这个秘密,就是想作为克格勃内部派系斗争的武器。
研究中心保尔办公室内的所有资料,都已经被工作人员转移走了,瓦连京觉得,保尔作为职业特工,应该不会把重要文件放在家里,也是因为这种认识,所以他当天晚上甚至没有搜看一下保尔的家和地下室。但是,组织有任务,而且表明是个X级别的任务,这就意味这这个任务的重要程度未知,既可能十分重要,也可能无关紧要。瓦连京没有其他选择,人已经死了,只能先从保尔家开始寻找线索。
保尔的家十分整洁,作为国防工业部的研究员,单位配备的是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格局,瓦连京用从保尔尸体上找到的钥匙打开防盗门,首先抬眼朝鞋柜和衣服架望去。一切很符合保尔的身份,单身男子的行头和两双旧却擦得很干净的皮鞋。他开始慢慢搜索保尔的房子。
很快,他发现了某些不正常的地方,厨房有两对勺子和叉子。估计是招待客人的,瓦连京心想。但是当他看到卫生间有两条毛巾,心头又闪过一丝疑惑,他慢慢走过去,凑上前,闻了闻两条毛巾,其中一条有男人的汗味儿,另一条有淡香味。
呵呵,瓦连京心中暗笑,没有不偷腥的猫。看来可以在调查名单上加一个女人了。瓦连京自然而然的认为,保尔肯定有一个固定的性伴侣,他决定通过调查,找出和保尔交往密切的女人。
但是当他打开衣柜,发现竟然有一套婴儿装的时候,瓦连京明白,自己错了。保尔不但有了女人,而且可能还有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