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90100000018

第18章 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

【原文】

天下分错①,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②;贤人不用,圣人窜匿③;贪利④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⑤。父子离散,乖乱⑥反目,是谓“萌芽巇罅”。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⑦。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⑧,或抵覆之⑨。五帝⑩之政,抵而塞之,三王(11)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12)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13)。

【注释】

①分错:错,混乱、骚乱。分错是四分五裂。

②谗贼:说坏话,邪恶为害。

③窜匿:逃跑隐匿。

④贪利:贪图利禄。

⑤伐射:互相残杀,激射。

⑥乖乱:违背常理,行为混乱。

⑦抵而得之:得,取得。通过“抵”来取得。

⑧反之:帮助其恢复原状。

⑨覆之:颠覆对手。

⑩五帝:中国古代五位帝王,一说为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

(11)三王:夏商周三朝开国君主,即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和周武王。

(12)诸侯相抵:这里指春秋五霸,即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公、秦穆公五个霸主互相抵制和对抗。

(13)右:上位。

【译文】

天下动乱不止,朝廷没有贤明的君主;官吏们失去社会道德,小人谗言妄为;贤良的人才不被信用,圣人逃匿躲藏起来;一些贪图利禄,奸诈虚伪的人飞黄腾达,君主和大臣之间互相怀疑,君臣关系土崩瓦解,互相征伐;父子离散,骨肉反目,这就叫做“轻微的裂痕”。当圣人看到轻微的裂痕时,就设法治理。当世道可以治理时,就要采取弥补的“抵”法,使其“巇”得到弥合,以继续保持它的完整,继续让它存在下去;如果世道已坏到不可治理时,就用破坏的“抵”法(彻底把它打破),占有它并重新塑造它。或者这样“抵”,或者那样“抵”;或者通过“抵”使其恢复原状,或者通过“抵”将其重新塑造。对五帝的圣明政治只能“抵而塞之”;三王从事的大事就是了解当时的残暴政治,从而夺得并重新建立政权。诸侯之间互相征伐,斗争频繁,不可胜数,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善于斗争的诸侯才是强者。

【延伸阅读】

“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本章是《鬼谷子》中最有特色的一篇,已接近了民主思想的边缘,因而也是受正统思想攻击最厉害的一篇。作者并不是站在最高统治者的立场来看待和处理社会矛盾,而是站在一种比较公正的立场,他公开宣布:国家发生了矛盾,如果还可以挽救的话,就协助当权者挽救;如果国家已经腐败不堪,无可救药,就推翻它,取而代之。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当一个国家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和矛盾,若能“抵而塞之”,则可以变法图强,以挽救危机。

商朝第十九代君主盘庚,甲骨文做般庚,名旬,生卒年不详,汤的九世孙,祖丁子,阳甲弟。阳甲死后继位。根据《夏商周年表修正》,他在位28年(前1300~前1277年在位),于在位的第三年(前1298年)迁都于殷。他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王。后病死,葬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庄)。

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五百多年。因为前期屡屡迁都。而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时候也称为殷商或者商殷。盘庚定都于殷,不再迁徙,反映了这时候农业的重要性己经超过了畜牧业,人们有了定居下来的需要。

盘庚决定迁殷,是经历了一番斗争的。太甲以后,商朝历代的君主和奴隶主贵族们过着腐化的生活。他们寄生在国人和奴隶身上,残酷地剥削人民和奴隶,任何事情都驱使奴隶去做。在奴隶和奴隶主之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们不堪忍受折磨大批逃亡。在统治者之间,对王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有的人说应当父死子继,有的人说应当兄终弟及,叔侄之间,兄弟之间,为争夺王位,常常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为私利把国家搞得混乱不堪。商朝被阶级矛盾和奴隶主内部的矛盾削弱,国力日渐减弱,有些小国和少数民族也起来反叛,加上水涝、干旱等等自然灾害,内外原因使得商朝这个奴隶制国家简直到了崩溃的边缘。

盘庚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国家不能再照老样子维持下去了。应当想出一个根除弊病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挽救商朝的衰亡。他想出来的办法,就是把都城迁到殷,因为到那里去有着几条好处:第一,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环境和现在的都城奄比起来,无论是建设都城还是发展农业生产,都会比现在的情况要好;第二,迁都以后,一切都得从头做起,王室、贵族将会受到抑制,这样,阶级矛盾就可以得到缓和;第三,迁都可以避开那些叛乱势力的攻击,都城比较安全,外部的干扰少了,统治就可以稳定很多。

为了扭转动乱局面,公元前1300年,盘庚不顾旧贵族的反对,毅然将都城由奄(今山东曲阜)迁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可是不少人反对迁都的决定,反对的人主要是奴隶主贵族。他们知道,到了新的地方不能像现在一样照旧享乐。盘庚是个意志十分坚定的人,是不会因为有人反对就改弦更张的。他把奴隶主贵族召集起来,对他们发表了两篇训话。第一篇训话是劝说,告诉大家迁都到殷的好处。他说:“我要效仿先王关心臣民的样子,关心你们,保佑你们,带着你们去寻求安乐的地方。你们如果怀有二心,先王的在天之灵便要降下灾难,惩罚你们。”第二篇训话是示威,他用强硬的口气,告诫人们一定要规规矩矩地服从迁都命令,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制裁。

盘庚用了软硬兼施的手段,终于完成了迁都的计划,可是斗争并没有结束。老百姓到了一个新地方,好多地方不适应,于是就闹着要回老家。奴隶主贵族就乘机捣乱,煽动大家要求搬回老家去。盘庚又发表了一篇训话,用强硬的态度,毫不要协地警告奴隶主贵族不要捣乱,否则必遭严惩。过了几年,局势才安定下来。奴隶们在这里被迫夜以继日地劳动,一个十分繁荣的都市出现在殷的土地上。从此,商朝的都城就永久地固定在殷城,由于盘庚的治理,商朝在这时政治上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因此有了更大的发展。

盘庚迁都,使得殷商这个奴隶制国家摆脱了困境,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此商朝的都城就定在殷城,政治稳定、经济和文化都有了很大发展。近代在殷城发掘出的大量青铜器就是那个时代鼎盛的反映,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那个时期铸造的。迁都之后,殷商的生产力、生产技术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成为我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盘庚迁殷可算得上我国历史上较早、较成功的改革。

由此可见,变法图强、改弦更张,进行适时、适当的改革是可以挽救统治危机的。但是,这种改革只限于阶级矛盾还有余地缓和的基础之上,倘若阶级矛盾和统治危机已达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则只能“不破不立”,即通过革命“破旧”以“立新”,取而代之。周武王顺天应命、替天行道、兴周伐纣便是“抵而得之”。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

这个时候,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正在积极策划灭商。他继承父亲文王遗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当时,商的军队主力正远在东方与东夷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周武王把握时机,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卫军)3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而此时商纣王的大军远在东南,无力回援,牧野之战的商军,并非商王朝的精锐之师,而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囚徒。交战中,部分奴隶与囚徒临阵倒戈,周武王最终赢得了胜利,取代了商纣。

自古以来,变法改革以及王朝更替都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举措和行为,能不能通过变法得以图强,能不能通过革命取而代之,是要看能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是否顺应民心,而并非一人人力所能为也。

所以,“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民心的正确思想和行为。

在今天看来,鬼谷子的这一思想也是可以运用于很多地方的,如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些矛盾时,我们应先考察矛盾是否可以“治”,若可以“治”,则可“抵而塞之”以解决,若不可“治”,则应坚决地“抵而得之”。

同类推荐
  •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祉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道德情操论》早于《国富论》近二十年发表,前后经过五次修订,是亚当·斯密毕生最重视的作品。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作了很好的回答。
  • 文明及其缺憾

    文明及其缺憾

    本书是弗洛伊德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对当时西方人类社会现实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的代表作,其中包括《一个幻觉的未来》和《文明及其缺憾》两部分内容。本书与《自我与本我》《超越快乐原则》《图腾与禁忌》《摩西与一神教》等著作,共同构成了弗洛伊德晚年用精神分析的理论观点来评价社会文明和文化问题的系列著述。本书是弗洛伊德后期对西方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宗教等问题进行的基于精神分析视角的理性分析,是弗洛伊德晚年对其生活的欧洲社会文明问题的不懈探索和反思。
  •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生命谁做主

    生命谁做主

    生命谁做主?当然是生命境做主!这是一本呼唤全人类正视生命境的书。生命最初是什么?为什么会活?如何理解起源、进化、遗传和发育等重大问题,尽在此书中。现代生命科学把生命规律搞得庞杂而繁复,那是因为把生命现象“看走了眼”。人类再智慧,科学再万能,如果不认识思维是什么,不纠正思维中的动物性缺陷,就很难闯出误区。当今社会,用主观的遗传基因概念解释生命的一切现象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坏习惯。人们为什么不换个视角重新审视生命?请还原生命物质运动的自然规律吧!这本书以生命境为主题,正确认识人体在生命体系中的地位,正确把握人体在生命境中的“雕塑规律”,我们的身体将天然健康,人类的前途将借助“生命境大爆发”跳出灭绝。
  • 每天一句尼采的咒语

    每天一句尼采的咒语

    本书精选尼采经典话语,这些“咒语”体现了尼采的深邃思想或精彩见解,反映了尼采的风格和个性,从各方面探讨了世界、人生与心灵的诸多问题。翻开《每天1句尼采的咒语》,每一句尼采“咒语”都能让你有所顿悟。
热门推荐
  • 洪荒战神

    洪荒战神

    三十年后,天地碎裂,万物几乎灭绝。人族也早已从洪荒的世界消失,女娲看见这一切,想起,三十年前杨凡和巫族狼人族妖族大战让人族成为洪荒世界的主人情景,如今一切都是回忆。
  • 重生大佬都叫我祖宗

    重生大佬都叫我祖宗

    她是因为渡劫失败无奈绑定系统的修者,因为晋升失败浑身修为尽散,为了重新找回自身修为绑定作死系统穿梭在各个大陆,各个时代。
  • 邪魅女上将

    邪魅女上将

    疼!撕裂般的疼痛让安馨呻吟出声。这块玉佩不是.它怎么会在这?这是哪?她获救了?被谁救了?最后她只记得飞机爆炸了,她还没来得及跳下去,那么高的地方爆炸了,她竟然还没死。什么?1998年4月20日?安馨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这不是组织里谁和她开的玩笑吧。
  • 屠神无道

    屠神无道

    天色昏沉得看不到一丝太阳,浓云暮暮,硝烟滚滚。沈星醉站在临渊台上,风吹起她的长发,脚下血流成河,这一切不知因何而起,却只能因她结束。痛到极致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了吧,只觉得很累很累,她闭上眼,任由万箭穿心,在意识涣散的前一刻,她似乎看见有一道身影向她跑来......
  • 墨染倾城一笑

    墨染倾城一笑

    【1v1宠文】世人皆知昭阳长公主胸无点墨,空有其表。是个十足的花瓶草包,对那忠勇侯府世子爱的猛追猛打。昭阳:“本宫,今儿就让你们瞧瞧什么是才华横溢,至于那什么什么弱鸡世子,本宫是没长眼的人吗?”弱鸡世子:“…………”
  • 千术千局

    千术千局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专业老千10年的赌博经历,他大学之中接触赌场,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一赌就是10年,10年中赌遍大江南北,从学校,到赌档,到私人赌局,到赌场,到高级会所,大多都满载而归。十赌九骗,尽人皆知,可“赢”的欲望又让任何一个人深陷赌局,无法自拔。在这里,他给你讲述曾亲历的赌场上的那些事,揭秘赌徒的千术、赌局的陷阱、赌博江湖的血雨腥风……并劝诫好赌之人:赌博是一条不归路,在这里没有人能赢到最后。
  • 丹下左膳·百万两之壶(上)

    丹下左膳·百万两之壶(上)

    被称作“伊贺狂徒”的源三郎前往妻恋坡司马道场为婿并接管道场。谁料想未见到道场主人之女之际已经聘礼猴壶遗失;于是,江户城内血雨腥风骤然而起,各派人马为争夺此壶不惜拔刀相向,机缘巧合之下引出了在桥下隐世避难的剑魔丹下左膳——几经易手的猴壶,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柳生一族又能否夺回此壶渡过难关?
  • 众王降临

    众王降临

    一颗陨石的坠落带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三十二个王之能力降临人间,被选召的人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 她又傲又可爱

    她又傲又可爱

    宋青带沈樱回老家读书,可这位祖宗很难伺候。——“我不坐摩托车,除非是价值两百万的哈雷。”——“房间装修太土气,我不住。”——“染头发是个人自由,你们那是偏见。”——“谁惹我,我弄死谁。”性格暴躁,特别能打,开学第一天就把校霸敖天过肩摔了。同学们惊叹,学校已经有两只虎了,凑多一只刚好斗地主?三位校霸还要齐坐一团,被人戏称“死亡三角区”,拢不近人。沈樱比较奇怪,每天本本分分做“沉睡的毛利小五郎”不打不闹的秦正阳,为什么人见人怕……直到有一天,他当众宣布看上她了!
  • 长奢毕

    长奢毕

    长?时间有多长?他们说我能活到时间的尽头。可我·······························现在愿意吗?后悔吗?都不是由自己来决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