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对眼内液和眼底血管的影响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
其他如手足麻木、心慌气短、腹泻、便秘、尿潴留或阳萎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能力差,故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很多老年朋友只是自觉疲乏,休息后不能恢复,只是在体检时才发现血糖升高。
我国于1999年采纳了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尿病的最新诊断标准:空腹血糖>;126mg/dL(7mmol/L)或餐后2小时向糖>;200mg/dL(11.1mmol/L)。
什么人容易患糖尿病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即新生儿出生体重>;4公斤)
者或者曾患妊娠期糖尿病者。
肥胖者。
高血压、高脂血症(主要指高甘油三酯血症)者。
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历史者。
40岁以后、体力活动少、营养状况好、工作负担重或精神紧张者(比如:教师、司机、领导干部、记者等职业)。
这些受到糖尿病威胁的高危人群,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容易发生糖尿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一样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祸根。常因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脑病、肾病、眼病等威胁身体健康。怎样才能使自己得糖尿病的危险降到最低水平呢?建议做到“多学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
如何治疗糖尿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发生糖尿病并发症恐怕在劫难逃,但血糖控制达标了,并发症还会登门造访吗?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是迄今世界上观察糖尿病治疗方面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研究,据其研究结果并综合亚洲人的特点,亚洲一太平洋地区糖尿病政策组制定了糖尿病控制目标,从中可以看出,糖尿病治疗除了大家重视的血糖外,还有诸如血压、血脂等。
糖尿病的治疗可概括为“四驾马车”,即饮食、运动、药物和健康教育。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最困难而且也最重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自己每日所需要的总热量,一般根据体重和不同的体力活动来制定。然后确定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一般占热量的50%~60%,建议食用粗制米、面和一定的杂粮,避免食用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各种糖果、甜点、冰淇淋、含糖饮料等)。饮食中蛋白质的含量占总热量的15%,脂肪约占总热量的30%。提倡食用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粗谷物、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这些食物不但提供饮食中的纤维素,还有利于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取。应限制饮酒,每日摄入食盐应限制在10克以下。如果有高血压则应限制在6克以下。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体力活动和饮食控制同样重要,它有助于控制糖尿病。体力活动可以消耗热量而降低血糖水平,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以更好地利用食物获得能量。进行体育锻炼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因此,饮食和治疗药物需要酌情进行调整。
运动处方的制定最好向专业医生咨询,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制定,不要盼望自己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运动。要现实一点,慢慢增加运动量。比如每天可以先活动10分钟,然后逐渐增加到每天30分钟。早餐前、午餐和晚餐后散散步,尽量爬楼梯而不要坐电梯,乘出租车可以在到目的地前下车而多走一会儿,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锻炼的机会。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糖尿病的Ⅱ型早期,胰岛功能尚可,口服降糖药大多有效。糖尿病工型和糖尿病Ⅱ型晚期,胰岛功能衰竭,则需要胰岛素治疗。
喝“粥”血糖高(“血糖生成指数”)
有研究表明,等量大米煮成的“米饭”或“粥”对糖尿病病友进食后的血糖有不同的影响。糖尿病病友进食“米饭”
后,餐后血糖较平稳,而进食“粥”后,餐后血糖就明显升高。出现摄入同种、同量食物,血糖升高的程度却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餐后血糖的高低不仅与摄人的热量有关,还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密切相关。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是指某种食物进入人体后引起血液中葡萄糖变化的真实反映。一般来说,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越高,进食后血糖升高得越快,对血糖控制越不利。影响血糖生成指数大小的因素很多。
首先,食物种类不同,血糖生成指数也各异。如豆类食品一般比谷、薯类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低;谷类食品中的大麦、荞麦、黑米等较小麦的血糖生成指数低。这也是提倡糖尿病病友多吃粗、杂粮的原因之一。
其次,膳食纤维含量多的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较低,如全麦面包、黑面包血糖生成指数较白面包低,所以,要提倡糖尿病病友多吃粗制粮。
第三,食物的物理特性。如食物中的颗粒物所占比例及食物的冷热都对血糖生成指数有影响。淀粉颗粒越大,血糖生成指数越低。食物中颗粒物质所占比例越高,血糖生成指数越低,所以吃“米饭”比喝“粥”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可以享受水果美味吗糖尿病人一直把吃水果作为一大禁忌,其实,糖尿病病友能够吃水果,不过应掌握好吃水果的时机、时间、种类和数量。
吃水果的时机
当血糖控制比较理想,血糖稳定无明显波动,没有经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可以食用水果。
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mml/L以下,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美味的水果;如血糖控制不理想,应暂时不能吃水果,糖化血红蛋白在7.5%以下,可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当水果吃,等病情平稳后再行选择。
吃水果的时间
吃水果一般可作为加餐用,也就是说在两次正餐中间或睡前吃,这样,可以避免一次性过多增加摄人,一般不提倡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
水果的种类西瓜、苹果、梨、桔子、猕猴桃含糖量较低可选择,而香蕉、红枣、菠萝则含糖量较高,尽量避免。
吃水果的数量可选择半个至1个,不能过量食用,如果水果食用过多,则应相应减少主食用量。
豆腐虽好不宜多食豆腐是我国的“国菜”,是人们公认的保健佳品,其在防病保健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适量进食豆腐确实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但食豆腐也并非多多益善,过量也会危害健康,尤其是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更要注意。在正常情况下,人吃了植物蛋白质(如豆制品)经过代谢变化,最后的代谢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对于老年糖尿病来说,本身肾功能下降,加上糖尿病又损害肾脏,肾脏排泄废物能力下降,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豆腐,势必造成体内代谢物增多,加重肾赃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
另外,Ⅱ型糖尿病病友多肥胖,肥胖的病友出现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机会增多,更容易患痛风病。豆制品含嘌呤较多,糖尿病合并有痛风病应慎重。
豆制品不含糖,并不是说它不会转化为糖,豆制品主要含蛋白质,蛋白质在人体内一样会转变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只不过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没有其他食品转化为葡萄糖那么快,进食普通食品仅需半小时就可以转化成葡萄糖,而蛋白质食物需3个小时才会转化为葡萄糖。因此,为防止夜问低血糖,医生会建议患者睡前进食一些蛋白质食物,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与糖尿病擦肩而过改变生活方式减肥是远离糖尿病的最好方法,可用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减肥,肥胖者要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在一段时间内要有意识地出现能量“赤”字,使其动用体内过多的脂肪。
运动疗法以运动后不疲劳为度,可选择散步、慢跑的方式。
适时药物治疗
干预糖耐量低减,使其不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糖尿病。据最新的研究报道提示,在阻止糖耐量减低转化为Ⅱ型糖尿病中,阿卡波糖可能起着关键作用。
糖尿病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糖吃多了得糖尿病现代医学的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多吃糖和糖尿病的发生并没有必然的关系,相反,在某些很少吃糖、严重营养不良的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还比较高(即以前称的“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当然,已经诊断为糖尿病,我们不主张食用精制糖(包括白糖、蜂蜜、葡萄糖及各种糖果)以及含大量精制糖的食物和饮料,因为,这样容易引起血糖迅速升高,不利于控制血糖。但也不必“谈糖色变”。
误区二:可以传染
尤其是Ⅱ型糖尿病与遗传的关系密切,存在着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父母、子女、同胞同时或先后发生糖尿病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人认为糖尿病具有传染性,这是不正确的。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说明糖尿病具有传染性。
误区三:严格节食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对于某些肥胖的轻症状病友,可适当控制饮食,如果病友怕血糖升高而一味减少主食,甚至不吃主食,必将造成机体营养不良,进一步降低抵抗力和修复力。因此,须合理饮食,饮食量要求既能保证机体需要又不加重血糖的升高。
误区四:不控制副食(吃瓜子就是吃“油”)
临床上常有些糖尿病患者抱怨,我每天只吃3两饭,可血糖还居高不下,这是为什么?这是对饮食控制的误解,他们认为,糖尿病饮食控制就是控制主食,少吃粮食不吃甜食,而对副食不加控制:炒菜多放油(植物油),饭后花生、瓜子儿不离口。瓜子中油脂的热量最高,是糖的2倍,50克烹调油产生的热量等于125克主食,而瓜子、花生、杏仁、核桃、开心果等含丰富油脂,糖尿病人过多食有此类食物,不仅增加总热量,而且增高血脂。
误区五:可彻底根治许多糖尿病确诊后,并不能面对现实积极治疗,而是到处寻求“秘方”,企图根治糖尿病,从而盲目迷信一些所谓“祖传秘方”、“专治糖尿病”、“服药2疗程包好”等不负责的广告宣传。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依靠目前医疗水平尚不能根治的终身疾病,然而糖尿病绝对不是一种不治的绝症。只要通过正确、及时的治疗,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拥有正常人一样的寿命。任何宣称能根治糖尿病的方法都是不可靠的、虚假的。
误区六:胰岛素有成瘾性
有些病友认为使用胰岛素后,可使Ⅱ型糖尿病转变成工型糖尿病,从而要终身使用胰岛素,与毒品一样具有成瘾性,常在应该使用胰岛素时拒绝使用。首先,工型和Ⅱ型糖尿病发病机理完全不同,使用胰岛素根本不可能也无法造成Ⅰ型和Ⅱ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其次,胰岛索是人体每时每刻都在分泌的一种必需物质,正常人体每天必须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当各种原因使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需求量增大时,需要及时补充胰岛素,这样非但不可能成瘾,相反,可以减轻病人残存的胰岛细胞负担,使自身的胰岛细胞得到恢复休息,待病情稳定后一般可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甚至停用胰岛素。由此可见,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中极为重要的特效药,根本不存在什么成瘾性。
糖尿病治疗的新曙光糖尿病能带来众多致残、致死的并发症,根治糖尿病是医生和所有糖尿病病人的梦想。从以往器官移植、单纯移植到现在最前沿的基因治疗技术,以美国牛格尔为代表的科学家,用细胞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的人工胰岛素分泌细胞系列研究,有称糖尿病的“细胞治疗”,找到了根治糖尿病的曙光。简单地说,这种方法就是运用基因转染技术使本来不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表达产生胰岛素,然后,将这种人工胰岛素分泌细胞植入人体内,替代和恢复衰竭了的胰岛13细胞的功能。在不久的将来,糖尿病的细胞治疗一定会取得突破,糖尿病终有治愈的一天。
痛风
什么是痛风痛风是由于血中尿酸增高导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痛风的成因到目前为止仍未完全了解,最主要是由于患者新陈代谢出现了问题,身体过量制造尿酸,或尿酸未能有效地经由尿液中排出,使尿酸堆积在身体内,形成尿酸过高。尿酸为什么会升高呢?
制造过多:饮酒、吃高嘌呤的食物,及先天代谢异常,这类患者发病年龄比较轻,且常会有家族史;排泄过少:肾功能不全,药物副作用等。
痛风的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发生关节畸形和活动障碍,也可发生肾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改变。
痛风发作时非常疼痛,是关节炎中疼痛最严重的一种,有时连走路都很困难。但在疾病早期,即使不治疗也会在数天内自然痊愈,来去如风,因此人们称之为痛风。
痛风病自古以来就好发于帝王将相和达官显贵,在法国和英国皇家的历史上,有许多位皇帝患有痛风,其中著名的麦狄西家族中有二位皇帝因严重痛风不能执政或继位,数年后死于痛风,也有人称之为“帝皇病”。痛风的发病与饮食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痛风发病有关食品主要是各种动物性食品在饮食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使得原来少见的痛风发病率与日俱增,在中老年人群和慢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中更容易发病。
痛风不是关节炎痛风较易误诊,在欧美国家由于痛风比较常见,以至医师有时将非痛风疾病诊断为痛风。在我国由于痛风比其发病率低,常易将痛风诊断为非痛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