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比较喜欢学习的,也比较能够关注时势。对于时下流行的东西我还是会比较留心的。因此,还是能够与我那些侄儿女们比较好地交流的。因此,这次到咱们学院来,我还是有信心与大家比较好地交流的。所以,这次李部长让我来跟大家交流一下,我觉得我有责任、有义务来。我也相信,我的人生经历,我所讲的,或许能对大家有点启示。
李部长及小吴他们说,拟让我给同学们讲讲关于正确认识就业的问题。来之前,与李部长沟通过多次。特别是向小吴问了一下现在同学们在就业方面究竟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问,或者需要我给大家讲些什么,我好有针对性地给大家讲一讲。当时小吴给我说,大家主要是在就业规划这方面比较模糊,很多同学大都不清楚以后自己在社会当中应该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应该去提前做些什么准备。
小吴拟了一个大概的方案,给了我一个比较宽泛的内容,大概是大学生职业规划、从基层做起和诚信就业这三个方面。于是,我今天讲的题目就叫“自信、拼搏、成功”吧。这个题目大概也能将小吴交给我的内容涵盖进去了。
自信
自信,这个问题可能有点老生常谈了。大家可能从小听大人老师长辈教育要自信,耳朵都听起茧疤了,怎么这个老先生还来谈这个问题?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个问题必须要谈,而且要首先谈。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那其他的种种问题就莫得法解决哦。这个问题是个纲,纲不举,目就不张。所以,大家首先要自信。
其实,我知道,在座的同学们应该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对于毕业后的就业是迷茫的。这种迷茫,主要可能就是时下社会上事实上存在的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所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前些天在媒体上炒得比较火的一件事。就是41岁的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毕业后,因找不到理想的铁饭碗,回家种地,成为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苗父一气之下服毒自杀,经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由此引发众多网友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按理说,研究近现代史,当前应该是个显学,但不知这个苗研究生是怎么一回事?目前,我也在研究我国近现代史这方面的内容,准备写《田颂尧评传》。20号晚的央视新闻台,白岩松在评论这个事说他不想同情苗,说苗自己应该改革点什么。电视上也放了苗的讲话。他有个问题,就是以为自己考上研究生了,毕业后别人就该给他个工作,能有空搞写作。他没想到的是,鲁迅先生早就告诫过那些所谓的文学青年,人,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能发展提高。
我在上中学时,曾想考四川美院。后来还到通江去跟农民艺术家李立生学过画。当时遇到在乡镇上教书的老师,他们也喜欢画画。但从他们那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一个人首先要养活自己,才能干其他的。所以我就回去补习、考学。我觉得,我现在就有精力来朝花夕拾,再把当年文学、书画等兴趣爱好拣起来了。
因为刚才说到的那个苗研究生的问题,人们惊呼,读书无用!读书真的无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不咱们到大学来干什么?是不是?
我先讲讲咱们国家“读书无用论”的缘起。
为什么“读书无用论”在我国总是阴魂不散呢?那还得从孔夫子的时代说起。对于以前的老百姓来说,是不存在学习的。学习是贵族,甚至是贵族中的专门人员干的事。中国的普通老百姓的学习,是从孔夫子在杏坛开门授学才开始的。但是就是从那个时候起,除了有个老师教书学习的老祖宗至圣先师的孔夫子外,他也培养了个“读书无用论”的老祖宗。所以,如果说是孔夫子培养了这么个“读书无用论”的老祖宗的角度来看,读书还是有用的。因为,你不读书,你怎么会知道读书是没用的呢?是不是这个道理?
在《论语·先进》中曾记载了个故事。原文是这样说的:“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这话什么意思呢?这话是说,子路让一个叫子羔的年轻人去当官,因为他是一个具有强烈政治抱负的人,而被孔子责难为是害人之子。但子路说,只要人民有土地,为什么读书呢?意思是可以先去当官。而孔子说他是个佞者,就是巧舌如簧之人,恶之。子路,就是仲由,就是孔子的弟子那个子路,就是孔子讲学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那个子路。这个子路,性格特点是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后来做卫国大夫孔悝,也就是孔夫子儿子的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子路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被杀之前还要先正冠。能够在孔子身边侍坐的弟子,应该也是孔子比较看重的弟子,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这个子路在他“其言不让”地讲他的志向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时被夫子哂过。
子路的这番话,大概是最早的“读书无用论”了。另外,老子的“绝圣去智慧”、儒家的亚圣孟子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等等思想的影响,也容易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对老子、孟子等的思想加以粗浅甚至恶意的理解,而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
如有名的赵括,本是名将赵奢之子,熟读兵书,但不晓活用。于长平之战后期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帅,由于指挥错误而使得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冲阵战死,赵军四十万人尽数被秦将白起活埋。这些例子都容易让人引起“读书无用”的误解。
在汉朝也有个读书无用论者,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霍去病,著名的剽骑大将军,可能大家在前几年的央视热剧《汉武大帝》中见过他的风采。当汉武大帝想培养他,让他好好学习,今后好为国出力,因受他舅父卫青的影响,就说大丈夫当驰骋疆场,建功立业,读个什么鸟书啊?这另当别论哈。其实,在卫青的影响和带领下,霍去病也是在学习的,他是在向他的舅舅卫青学习,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他也是很有文采的。他在打败匈奴后曾豪情地写过一首《琴歌》:“四夷既护,诸夏康兮。国家安宁,乐未央兮。载戢干戈,弓矢藏兮。麒麟来臻,凤凰翔兮。与天相保,永无疆兮。亲亲百年,各延长兮。”据说这首诗正是他带领将士大败匈奴,“封狼居胥”后写的。从这首诗,大家可以看出霍大将军的文采,以及他那种金戈铁马、纵横驰骋的豪情。
后来的科举制度,培养出来一堆读死书的书呆子。这让人们对于读书的人有一些比较深的误解。比如,书生误国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等。
在宋代还出了个比较有名的读书无用论的例子就是做过宋太祖的宰相的赵普。他有名,就是因为他曾“半部《论语》治天下”。据说他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发现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宋太祖当上皇帝的第四年,想改个年号,赵普提议用“乾德”为年号。古代有个规矩,就是皇帝的年号不能与前人的重复。后来,宋太祖有一天看到一面铜镜,背面刻有“乾德四年铸”五个字,感到很奇怪,就问赵普这是怎么回事,现在只是乾德三年而已啊。赵普端详了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找来了翰林学士窦仪来解释,窦仪看了看说:“这肯定是后蜀的镜子,前蜀王衍就曾用过‘乾德’这个年号。”宋太祖听后十分气愤,用毛笔涂了赵普一脸墨,感慨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啊。”所以,有宋一朝读书人是非常受重用的。比如,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待遇非常好,书院制度很完善,等等。
应该说,读书无用论的真正泛滥还是在“**********”的时代。比较的极致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后来还出了个“白卷英雄”张铁生。其实,张铁生的事情很复杂,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他当时并不是真正的白卷。1971年国家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时,也要考试,他的高考成绩,语文38分、数学61分、物理化学6分。前阵子,张铁生好像又被网民“人肉”出来,说这家伙好像是什么公司的老总。他和6位合伙人共同创办的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即将在资本市场公开上市发行股票。作为第六大股东,张铁生持有禾丰牧业3224万股,持股比例为6.8%。参考禾丰牧业每股收益和主板市盈率,张铁生或将成为身价过3亿元的亿万富翁。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对“读书无用论”的误读呢?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私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上从事简单生产加工和贸易的第一批人通过简单的市场经济而得到经济收入的快速增长,而当时的公有制体制下的国家工作人员收入无法得到显著改善,流传着“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不满言论,形成体脑倒挂现象,从而导致了读书无用论大为盛行。
90年代以后,在经济大潮冲击下,金钱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读书无用论的思潮重又悄然泛起。我读书的时候,正是“六十分万岁”“经商热”的时代。当时地质行业也不景气,所以这也是导致我们好多同学在大学不好好学习,或者改学其他专业,后来改行的重要因素。
2000年代前后在教育费用猛涨、就业低潮的双重压力下,大学毕业不包分配、自谋职业,使得贫困群体负债读书、还债无望,学生流失、辍学现象严重。大学扩招之后,大学毕业生数量暴增。社会上提供的工作职位的增长却跟不上毕业生数字的增长,即使找到工作,起薪也低。一些地方大学生的起薪还不如农民工,甚至有大学生提出“零工资就业”。许多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压力,选择继续读研。在就业形势恶化的同时,中国大学的学费却急剧上涨,很多学生家长已难以承受,导致“上学即贫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日益普遍。
最近,《重庆晚报》报道,与三年前的高中入学数量相比,重庆高考报名人数比当初减少2万人左右。而据调查,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这些考生多是农村考生。在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上完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这就使得“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于是,新“读书无用论”渐渐在农村有“抬头”的趋势。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完成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课题显示,目前我国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部分已超过本科生。2012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7704人,已超过本科生7650人的招生计划。华中科技大学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7652人,本科生7500人。北大清华两校的研究生总数已超过本科生,其中清华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0.61:1。2013年,全国高校的这一趋势还将扩大。研究生扩招始于2003年,当年全国高校共招收研究生26万人,今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则达584416人,10年间翻了一番。然而,近年来,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至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
到部队后,到北京出差,听到北京就流行这么一个段子,“大学生像条狗,研究生遍街走,只有博士还可以勉强抖一抖”。
但是,不管怎样,我要说的是,大家一定要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树立起自信心来,一定要相信自己现在所学有用,今后也能有所用,用有所成。
我的老母亲86岁了。她老人家在我们家非常非常艰苦的情况下,把我们八个兄弟姊妹都送去上到了中学以上的文化程度。就是因为我的平凡而又伟大的老母亲始终坚信一个道理,那就是哪个朝代什么时候都要用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现在,从总的情况来说,一般还是有知识的人收入要相对高些。这可以说明知识还是管用的。刚刚换届完的省工商联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的文化结构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65名,占代表总数的35.3%;大学学历156名,占代表总数的33.4%;大专学历124名,占代表总数的26.6%;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22名,占代表总数的4.7%。大家都知道,工商联的代表除工商联机关外,一般都是工商界的老总哈。从这个结构上也可以看出,知识文化的重要性。
所以,在读书无用论正泛滥的时候,当许多大学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信息不断地刺激我们的神经的时候,我们在校的大学生们更要坚信知识文化的重要性。
那我们的自信心又从哪里来呢?
我们的自信起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来源。
一个是大家能够考上大学,证明大家都是优秀的。
现在的你们虽然已不再像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那样有“天之骄子”的荣耀感。但是,就是在目前的状况下,大家能够考上大学也是不容易的。从这一点来说,大家就应该自信。相信自己是优秀的,是拔尖的,而不是庸才、蠢材。
我看了个资料,说现在全国的高考总录取比例已经达到72%左右。但是,你们想想,就是这么高一个比例,还是应该有近30%,也就是说还是有近三分之一考不上大学,对不对?所以,你们能够考上大学,还是比较幸运的。这证明你们在你们的同学中,你们是非常优秀的。所以你们应该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