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的智慧是无穷的,它们建造的水坝非常坚固精密,堪称一绝,真可谓“建筑大师”或者“水利专家”。
在非洲和北美等地区,你经常会看到河的中央会有一个奇怪的圆顶建筑,你不要以为是人为建造的风景名胜,当然那也不是天然形成的岛屿。它是河狸兴建的“水楼”。
河狸的捕食方式十分奇特,在河滨浅滩建造泥坝就是它们的拿手好戏。河狸的牙齿很锋利,如果需要建筑水坝,他们会选择好树木,然后在有水的一面啃啮,让大树倒在河里。而且还会运用水的浮力再运些树枝到倒树之处。巧妙地利用前肢把树枝插入河底,做为木桩。再把更重的树枝压在上面,而且还会用树杈在下游顶住,以防被水冲走。水坝往往筑得很宽,河狸还会搬些石头在坝上用来增加牢固程度。缝隙用一些胶泥、芦苇、小树枝堵起来,而且中间毫不漏水。大坝两侧较低,以利排水。坝中央则是分上下两层的楼房状建筑,并且是圆顶,直径达3米。并且四面有孔,房子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比较干燥,供休息用。下面一层则通往各处,也是食物储贮之所。他们常居住在一起过着群居生活。房间安排有序,有时可多达一、二十只。在水中建筑如此大规模的水楼。一可防被水冲走,二可防被猎杀者突袭。可谓一专多用。在浅水中建巢,还可以在水下或陆上自由出入、逃生。
一旦家庭大坝建筑好以后,它们就只对它进行维护。史料记载一些较大的坝可保存半个世纪之久,真可谓“世纪建筑”。
每当水位高到危及空中楼房时。聪明的河狸就会把堤坝降低一些,把水放走,以保大堤坝安全。如果水位过低,就又会把水坝建高一些,对于漏水的地方会重新加固修善。
动物智慧启示录
大量事实证明:杰出人物的超常胆识和生活中的许多所谓“特异功能”,其实并没有什么奥秘,只不过是人体潜在能力的有效开发而已。
既然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拥有一座未能充分发掘的潜能宝藏,那么,只要不断地开发和运用自身的潜能,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将美好的远大理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许多成功者都是依靠自己充分发掘潜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爱迪生对这一点的体会最深刻,他说:“我通过发掘潜能搞出来的发明,连我自己也感到大吃一惊。”
我们在感叹于河狸筑坝的高超技巧之余,也应当看到生活中一些切实存在的潜能开发案例。比如:
炼钢炉前,炼钢工人挥汗如雨。正常人究竟能耐受多高的温度呢?英国皇家学会的医学博士布勒登,就这个问题亲自进行了一次试验。他钻进一个正在加热的密闭屋子里,温度逐渐升高,甚至超过100℃,他在那里呆了7分钟,感觉呼吸尚好。后来他感到肺部有“压迫感”,心里有“焦虑感”。他走出热屋子,自己数了数脉搏,每分钟跳144次。若不是他亲身进行了这次试验,谁会想到人体能耐受这么高的外界温度呢?
在智力方面,科学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具有极强的潜在能力。
人的大脑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但科学研究证明,人类远远未能充分运用大脑的功能,普通人只利用了其中2%~5%的脑神经细胞,即使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利用的脑细胞也没有超过30%。就总体情况而言,绝大多数人还有80%~90%的神经细胞没有被利用,或者尚未很好地发挥作用。
健康人的大脑,如果一生中始终坚持学习,那么它所容纳的知识信息量可达到52亿册书的内容。
同时,人的毛细血管,占全身血管总长度的90%,它的血容量比动脉里的血要高600~1000倍。但是,在一般状态下,只有1/5到1/4的毛细血管开放,其余全部闭合,处于没有发挥作用的状态。
人体肺脏中的肺泡,经常使用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论是血液循环系统,还是呼吸系统,潜力都是巨大的。更何况通过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肺活量和增大血管容积。
事实表明,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往往能发挥出平时所没有的力量,如为了救人,一个弱女子猛地掀起了重物;一个老婆婆在夜间碰上恶狼,结果将狼打死。这都是人体潜能在紧急关头发挥出来的结果。
科学家估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0%以上的疾病不需要治疗就能自愈,这也被认为是人体潜能的作用。这种潜能包括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作用和自身稳定作用等。能不能让更多的疾病不经治疗而自愈呢?这是现代医学探讨解决的问题。比如癌,现在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可是也有靠人体潜能使癌消失的例子。
人类当然要比河狸聪明得多,不过,在潜能开发上,我们不妨从河狸筑坝中得到一些启示。因为,人体还有更多的潜能尚未被人们所认识。进一步研究人体潜能,挖掘这种潜能,对于增强人类体质和工作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入了解。
那么,该怎样开发我们巨大的潜能呢?认识自身潜能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问问自己:
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我有什么素质是其他人没有的?
我做什么事情时觉得最舒服?
我做什么事情做得特别好?
我有什么嗜好?
我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才能?
有什么事情我做得特别自然?
空闲的时候我会去做什么事情?
久而久之,就可以找到你的兴趣所在,然后在有兴趣的领域你才可能发现自己拥有多少潜能。
相信,随着潜能的不断开发,你的创造力会得到大幅提高。到时候,像河狸所筑的“世纪建筑”,也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