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再回头看芮氏的超级市场,是不是已经不合时宜了呢?答案是肯定的。一个人有成功决不是单凭个人意志就行了。超级市场只有当高度成长经济、生产过剩,国民消费欲旺盛时才能流行。自从石油危机后,消费者改变了胡乱购买的消费倾向。“廉价”已经失去了吸引力。而“服务”成为最具魅力的东西。大型商店在盛极一时之后,突然衰落下去,经过了流通革命的浩劫之后,脱胎换骨,变成另一个站在消费者立场,为消费者服务的“新兴事物”,并受到欢迎。
因此这是做生意的良机,谁能够从传统店铺和大型市场中继承遗产并加以革新,谁就是成功者。
广结善缘
当你在商场上碰到一个新面孔,你想和他做生意,那么你要去拜访他,最好是运用人事关系,经过介绍比较适当。这也是人情。人与人之间有个互相认识的人做桥梁,总比硬着头皮冲下去自我介绍好得多。
即使在这个冷酷无情的拜金主义社会,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的想法还是行不通。为了赚钱面不管人际关系的作法,结果还是做不了生意。因此做生意不得不重视人际关系。
当你委托别人介绍某人认识时,为了尊重介绍人,为了尊重新朋友,无论怎样忙碌,也要在百忙之中赴约。再怎样善于和初见面的客人应对的人,若不去见面,其口才依然无用武之地。
当你以推销员的身份要去和一个公司接洽,最多只能见得秘书或经理、负责人,你很难见到顶尖人物。这时你必须运用人际关系,经由介绍才能见得到。
没有介绍,尽管见得到总经理的面,对方也只是哈哈两句把你打发下去给经理或秘书。但是如果你有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兹介绍敝友××先生……”字句,那就不太会碰钉子了。
看在介绍者的面上,总不好意思对你太冷漠,尤其如果介绍才对于对方具有很大影响力,那么情形更是如此。
那是一股无形的压力。借了朋友的面子,你的面子也大起来了。一见面,那么要交涉的事情、谈生意的自然顺利得多。但很多人不太愿意给人写介绍函,因为介绍函或者自己的名片潦草写上几个字,对于介绍对象当然有好处,但是对于介绍者却变成一种负担。本来可以不接受的,看在情面上又不能不接受,实在进退两难。因此许多人不喜欢替人介绍。为了不太熟的朋友去为难一位熟朋友,是说不过去的。
也有人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便在介绍函上写一些好听的话,等这位朋友走了,便打电话给受介绍人。并不是拜托他多多照顾介绍对象,而是说:你只要跟他见见面就是了,你如果觉得对你有利你就接受,要不然你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必勉强。
不管怎样,介绍还总是很有用处的东西。因此广结善缘战术有利于扩大运用公共关系,对于生意有很大帮助。这些关系平常就应多建立,是无法临时抱佛脚的。
不过应当注意的是,无论如何不能给介绍人添麻烦。做生意主要靠自己的本事,介绍人只不过介绍见面而已,所谓师父引进门,修行看个人,不能再要求过多。
如果太不识相,摆出一个“我是某某董事长介绍的,你可不能拒绝”的态势,狐假虎威,那就太不给介绍人面子了。如果对方不买账,打个电话向介绍人告一状。那么从此你结的善缘就变成恶缘,休想再叫人给你介绍了。
漫不经心
因为误会而相爱,因为了解而离开。
这是情场的定律之一。朔其根源是因为每个人都是做蠢活的能手,做了还不管别人,以为无所谓。
爱是被“漫不经心”杀死的。双方为自己掘下爱的坟墓。商场的“糊涂经营”法,正是这样自掘坟墓搞垮自己。最典型的莫过于“夫妻店”了。
一般的小生意都是所谓“夫妻店”,全家人出勤看店,收了钱往钱袋丢,要用钱就拿出来,并没有明确的记账。因此进货成本多少?销售额多少?生意上的必要经费是多少?都无法掌握。
小生意的老店主这么说:“做生意全凭经验,就是没有记账,要赚钱还是赚。”
诚然,自古以来的商人开的店都是凭着长年经验得来的第六感、腹案、心账等在做生意。像这样的老先生要教他们把小时候的数学重新搬出来搞“计数管理”,反而无法掌握自己店的内容。长年养成的习性是根深蒂固的,要他们突然改变经营方式,往往是办不到的。
没有明确的记账,收了钱就往钱袋丢,要么就拿出来,有货就卖,没货就进货,这样的“心账”自然有小生意生活方式的奥秘所在,但是为了使得资金运用更有效率,这种心账是很糟糕的。毕竟计数管理不能完全不做。尤其是那些不是从小学做生意的,刚停薪留职自立开始做生意的门外汉,计数管理更是绝对有必要的。
所谓计数管理,具体言之,如原价计划、原价管理等。进而包含使用投入生产分析、获利理论等方法之分析。以前的经营学注重经营组织或管理机构的问题,但最近,计量地掌握经营活动的要求逐渐高升,因此计数管理遂受到普遍的注目。
向来一般商店都使用着放钱的钱箱。以前收银机还没有普遍,店主收的钱都往钱箱里丢。然后孩子要买饼干吗?从钱箱里拿;爸爸买香烟吗?从钱箱里拿?今天生意不太好,奉献200块或今天生意不错,奉献300块吧!就是这样地,日常生活所需都从钱箱里拿。
为此,到了晚上算钱的时候,到底今天的销售额多少?消费了多少?一无所知。至于进货也是一样的,一次一次的进货额当然知道啦,可是到月底结算,全月进货额就算不出来了?总共进了多少货?卖了多少钱?不知道。生活费用多少?经营费用多少?也一无所知。总之,到底这个月赚了多少?投资报酬率多少?茫然无知。
当然,赚是赚了,若是赔了马上就可以感觉出来,但是除此之外我统统不清楚,就好像鸡生蛋一样,母鸡只知道窝里有没有蛋,窝里没有蛋,它会着急,可是就算生了十几个蛋,只要窝里留下一个,其余统统给偷光了,它也很潇洒,但是如果考虑到提高投资报酬率,那是不行的。
地利必争
古语说得妙:家有良妻,胜过良田千亩。有的女人不但能节省还会助丈夫理财。难怪命相字中有“妻财”之说。相反呢?有的女人除了败掉钱财,还有什么?
用土地比较起来,好女人是长金子的土地,坏女人一片贫脊荒芜,只长些顽石。
开店选址,就如找妻子,好妻进财,坏妻败运。不论事务所好,商店也好,都没有两样,举个极端的例子。
有一家日本公司在全国有庞大的贩卖网,在地方有一个生产工厂,在东京银都中央区设有总公司。所谓总公司,不过在大楼的一个小房间,拥有数名职员而已。实际上不过是挂个名表示该公司在东京市中心而已。
这家公司的工厂在茨城县某郡的乡下,其首脑人物也集中在这儿,可是如果把总公司设到那儿会怎样呢?恐怕没办法把贩卖网伸展到全国每个角落吧?
这就是“地利”的厉害处。东京是日本全国商业中心,总公司不能不设在东京。而且不能不在东京银都的中央处。
在东京银都内,地利有天壤之别,而要价也相对地有贵贱之差。为什么有地利的地价那么贵呢?这又是“地利”厉害的证明。
但是“地利”也要看行业而定。“地利”贵的并不一定适合你的行业。所以地利好的当然价贵,但地价贵的,就你所要从事的行业而言,就不一定地利好。
现代的都市,同行或性质类似的行业有集中的倾向。开商店要到商店街,开事务所要到办公室街。而新鲜食品店最好到住宅区。
还有车站附近是行人最频繁之处,当然生意最好做啦。饮食店、咖啡座、礼品店、土产店……几乎什么店都想挤到这儿。
因此要想自立开店,这个地点条件应该详细评估。认为一定赚钱才能开店。有时地点好,往往地价或租金较高,但为了生意也是不得已的事,如果怕付出代价,那么你想在深山中开个咖啡店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地利好的地点并不是那么容易找,有时候蹭破铁鞋依然找不到合意的地点,有时候你找到一个满以为“无处可寻”的好地点,真正开业了,生意又不好。可是如果因此就轻易放弃,那么即使上帝替你安排到一个超级良好的地点去开店,你也不一定能够善加利用。
当然开店之前要仔细分析检讨开店地点的优劣。但是如果运用优良地利,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这就是做生意的奥妙之处。
在好的地点开店,赚钱,说得不客气一点,这是理所当然之事,没什么稀奇。赔钱,没有话说,是饭桶。但是在地利不好的地方开店,居然能赚钱,这才是生意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