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防病和养生方面的重要意义。古代医家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脾胃,注意饮食营养,患病治病时,用药及忌口均要顾及脾胃。
1.脾主运化:运化是指消化、吸收和运输。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就是指消化饮食,转输营养物质的功能,饮食入胃,经过脾胃的消化作用,其中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而布散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因此,中医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脾主运化功能正常,则精力充沛,食物香甜,肌肉丰满;功能失常时,则出现食物减退,脘腹胀满,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等。
脾除运化水谷精微外,还能运化水液,即把水液输送到各组织中,使人体的组织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润。如果脾运化水液功能失调时,可出现水肿,咳喘多痰,大便溏薄,小便不利等。
2.脾主统血:统血是统摄、控制的意思。脾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不致溢出脉外的功能。如果脾气虚弱,失去统摄功能,血液离开脉道而外溢,将导致种种出血病症,如便血、吐衄、皮肤紫斑、妇女崩漏等。
3.脾主肌肉、四肢:脾主肌肉、四肢,是由于脾具有运化功能、将水谷精微输送到肌肉、四肢,为之营养,使肌肉丰满发达、四肢轻劲有力。如果脾失健运,营养不足,则可致肌肉痿软,四肢倦怠无力等。
4.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开窍于口,是指脾的运化功能与饮食、口味有密切关系。脾气健运,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口唇红润。如脾失健运,则不欲饮食,口味异常,口唇淡白等。
肺是人体的宰相
人的胸膛里有3个分隔开的密封房间,中间的1个是心脏、大血管等使用的;另两个分装在左右两侧,里面住着肺脏。
我国古人曾经想象“肺有24孔”。直到100多年前,清代医家王清任才在他的名著《医林改错》中,把这种不合实际的认识改正过来。
右边的肺较大,约比左肺大15%,有3片叶,重约500多克;左边的肺只有两片。曾有一个人,他两肺的肺叶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但这是医学史上独特的例子。整个肺由约7亿个肺泡组成,每个肺泡就像1只小小的“气球”。由于“气球”是和细小的支气管连在一起的,所以,看起来就像一串串葡萄了。肺脏在吸气时扩大,呼气时缩小,它的作用犹如“风箱”。在古罗马人看来,心脏是只火炉,肺的作用就是给心脏扇风取凉,避免“烧”坏了心脏。
肺泡极细小,肉眼也看不清,但如果把所有的肺泡一一展开铺平,总共面积约达130平方米,相当于30张乒乓球桌的桌面。
肺泡壁由很密的网状组织组成,可以略微看到血管。有些血管细得难以想象,直径只有头发的1/50。
肺主呼吸,据说一般人可以七天不吃饭,三天不喝水,但我们想想,我们可以几天不呼吸呢?恐怕几分钟不呼吸就不行了!可见呼吸的重要性。有很多书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吃东西、怎么喝水才能保健,但告诉我们如何呼吸的书还很少见。其实,呼吸是大学问呢!
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有呼吸功能,能吸进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进行。肺主气功能正常时,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功能失常时,气道不畅,则咳嗽气喘,呼吸不利等。
肺吸入的清气再加上脾吸收的水谷精微,两者结合输送到全身,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所以又有“肺主一身之气”的说法。如果肺主气的功能失常,则可出现语言低微,体倦无力,气短自汗等。
2.肺主宣发,外合皮毛:宣发是指宣布、发散的意思。肺主宣发,是指由于肺气的推动,使水谷精微散布全身,内而脏腑,外而肌肉皮毛,无处不到。皮毛是人体抗御外邪的屏障,通过肺气的宣发,使营养物质输布全身,以温润肌表皮肤,使抵抗力增强,不易为外邪所侵犯;如果肺气虚弱,不能抵御外邪,常由皮毛而犯肺,从而出现恶寒发热,鼻塞咳嗽等。
3.肺主肃降、通调水道:肃降是清肃下降的意思,说明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如果肺气不能肃降时,可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
肺气能调理津液水气,故有“通调水道”之功。这实际就是水液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布散全身,供脏腑组织利用之后,上经呼吸,中由汗腺,下从肾及膀胱排出体外。如果肺气失于宣发和肃降,就可导致水气的阻滞,而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
4.肺开窍于鼻:肺司呼吸,鼻是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所以称鼻为肺窍。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主要依赖于肺气的作用,肺气和,呼吸利,嗅觉才能灵敏。因此,外邪犯肺,多由口鼻而入,某些鼻部疾病,常从肺治疗,而获佳效。
肾是人体先天之本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因此称“腰为肾之府”。肾开窍于耳,司两阴,其华在发。它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纳气。由于肾藏精,主人的生长、发育、生殖,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
中医学的“肾”和现代医学谈到的肾脏概念大不一样,中医学“肾”的范围要远远超出了现代医学所谓肾脏的范畴,中医学把肾称为“人体先天之本”,所谓“本”的意思指的就是生命之根本。具体的讲,肾有多方面的功能,它跟生命诸多方面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从中医学的观点来看,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肾来维持,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到他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直到老年,实际上就是一个肾的精气盛衰的过程。例如人从小的时候,直到青年时期,他的精气达到—生的高峰,过了青年时期,从中年、壮年逐渐到老年,肾的精气开始逐步削弱下来了,这样就可以把它画成一个正弦曲线的样子。
我们常说:“未老先衰”指的是这一个人肾中的精气早衰了,那么“延年益寿”,就是要使人的精气比他的正常值更加旺盛才能达到。自古以来,长寿的秘诀也好,秘方也好,基本上就是从肾上这个角度出发的,换句话讲,“肾是长寿的基础”,这就充分体现出肾和人体生长发育的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人的呼吸虽然靠肺,但它和肾也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人呼出气固然靠肺,而吸进气除了靠肺还要靠肾。中医认为,肾主纳气,纳气就是说摄纳,所以从病理上讲,假如一个人肾虚了,不能纳气入肾的时候,就会出现呼多吸少的现象,西医叫做呼气延长,这就是:肺心病病人。因而我们中医治疗一些肺心病的病人和一些支气管哮喘的病人,除了治肺以外,更重要的是采取补肾的方法。比如中药里的哈蚧、五味子等都是纳气入肾的药,这点和现代医学概念不一样,所以练气功的时候,都有一种很重要的做法——气入丹田,这就是练肾主纳气的功能。
明代有个医学家叫张景岳,他说,一个人要把物质消化吸收,主要靠脾、胃、肾三者的密切配合,就好比熬一锅粥,要锅要勺要火,胃好象锅一样,脾就象一把勺,还要靠肾,肾靠肾阳,就象下面的火,才能把这锅粥熬熟,所以如果肾虚了,脾胃的消化能力必然减弱。例如有的病人早上起来马上上厕所,而且软便不成形,这叫做“五更泻”,很多人不把这当病,有时拖一年,二年,甚至十年都是这样的,有时西医把这种现象叫做非特异性结肠炎,中医则认为是“脾胃虚弱、命门火衰”,这种病人临床很常见,比如说有些病人早起上厕所,吃完早点还上一次,或者坐一个凉的地方,马上也上厕所,这种病用—般的抗生素是没有作用的,而用补肾的中成药治理,疗效会很明显。肾和人体的水分代谢也很密切,当肾一出现问题,即出现水肿,尿少,或尿频,所以一般常见的糖尿病、前列腺等疾病,都应当从温肾补肾入手。另外,肾和人体的脑子关系也很密切,人的思维灵敏程度主要靠肾,所以《内经》上讲:“技巧出焉”,技巧就是聪慧的程度,因而—般智力不好,健忘等也是肾虚的表现。总之,肾脏有多方面的功能,人体的成长、发育、牙齿、毛发等等都和肾有直接密切的联系、一个人肾的精气充足,他的体力就好,智力也很强,我们临床补肾、肾补好了往往反映一组症状的改善,而不是单单某种症状的改善。
1.肾藏精,主发育与生殖: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皆储藏于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先天之精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后天之精又依赖先天之精而化生。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即为肾气。肾之精气的盛衰,关系到人体的生殖和生长发育。人体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就有齿更发长等变化,发育到青春期,肾的精气旺盛,性机能逐渐成熟,男子能产生精子,女子开始按时行经,并有生殖能力;待到了年老,肾的精气逐渐衰弱,性机能和生殖能力减退而消失,形体也随之衰老。所以,肾精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促进性机能成熟的作用。如果肾藏精功能正常,则人体发育正常,生殖能力强;功能失常时,可以出现阳萎不育;遗精早泄,月经失调,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
2.肾主水: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水液通过胃受纳,脾的转输,肺的宣降,三焦的决渎,肾的蒸化开合作用,使清者运行脏腑,浊者下流膀胱,成为小便排出体外,中医将这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即新陈代谢的过程叫做“气化”。如果肾的主水功能失常,水液泛溢周身,可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
3.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藏精,而精能生髓,髓有骨髓和脊髓之分。骨髓居于骨中,滋养骨骼,所以有“肾主骨”的说法,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则骨髓和牙齿坚固有力。肾精不足,骨髓乏源,舛牙齿枯槁,容易脱落,胫骨酸软无力。精与血,是相互滋生的,精充则血旺。而毛发的濡养有赖于血,故有“发为血之余”之说。发的营养虽然依赖于血,但其生机根于肾。因此发的生长和脱落,润泽与枯槁,均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关。青壮年,肾的精气充沛,毛发致密光泽;老年人,肾的精气渐衰,则毛发变白而脱落。
4.肾开窍于耳,司二阴:肾气通于耳,耳的听觉依赖肾脏精气的滋养。肾精充足,听觉才能灵敏,如果肾精不足,或老年肾精渐衰,则可出现耳鸣,听觉减退等症。
二阴即前阴和后阴,前阴包括尿道和外生殖器,有排尿和生殖的作用;后阴即肛门,有排便的作用。尿液的排泄,虽在膀胱,但有赖于肾的气化作用;大便的排泄,也要受肾的气化作用,才能顺利排便。如果肾气虚衰,可出现尿频、尿少、遗尿,或大便溏薄等症。
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注意护肾
1.饮食上应注意,随着年岁的增加有些性寒伤肾的食物要少吃,如梨等,夫妻在怀孕之前,双方应服用补肾强肾的药物,以利于下一代先天充足,体力健壮。
2.寒邪容易伤身,有人爱开冷气睡觉,睡眠时肾阳之气开始入内,寒邪就会侵袭到人体,造成骨骼疼痛,腰疼,这种称做“少阴感寒症”。所以每个人,尤其年龄较大时,肾精肾气弱时,千万注意不要受寒,尤其腿部腰部宁可偏暖些。
3.从睡眠上讲,中医强调睡子午觉,就是午时和子时都要睡觉。我们说,子时(午夜23点至1点)养肾阴,午时(中午11时至13时)养肾阳,阳受伤者嗜睡,阴受伤者失眠。另外就是房劳过度,中医认为房事太多,性生活过度同样也会伤肾,所以要节制房事,以免有伤全身健康。最后我们要谈的是,随着年龄和人体体质的不同可以经常服用一些补肾强身的药物,当然要使用得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造成一些弊症,伤害人的身体,近年来保健药物如雨后春笋,品种之繁多,宣扬之神奇使人真假难辨,因此我们敬告患者务必认真选择不含激素,不含雄性动物器官,无毒副作用的保肾强身药物补品。
胆是人体的谋臣
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胆汁注入肠中,有助于饮食的消化。胆汁味苦色黄,它的分泌和排泄,依赖肝的疏泄功能。如果肝气不舒,则胆汁排泄失常,可出现厌食油腻,胁痛腹胀,口干尿黄等。
胆主要是贮存胆汁并输出胆汁以帮助消化,它不与外界直接相通,不直接参与传化水谷,和胃肠的功能有别,所以又把它列为“奇恒之腑”。由于胆内贮存由肝分泌出来的胆汁(王叔和《脉经》指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比较洁净的,含有精气,故又称“精汁”,不同于肠道和膀胱中的糟粕、排泄物,故有“中精之腑”,“中清之腑”之称。而胆又和肝相表里,“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和胆这两方面的作用相配合,说明胆和肝和部分中枢神经的功能有关。此外,胆和肝内寄“相火”(是和心的“君火”相对而言),病理上容易产生“火”的症象。
胃是人的后天之本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上口名贲门,下口名幽门。它的主要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于胃,经胃的腐熟消磨,下传于小肠,其精微物质通过脾的运化和转输,布散全身以供养人体,故脾胃合称“后天之本”。胃气以和降为顺,若胃气上逆,胃失和降,则为脘胀呕吐、嗳气、呃逆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