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继续翻书吧,不想那些没用的了。这次翻开的是短篇小说。说到语文又让我想起了《边城》,当时只学了一段。老师只告诉了结果,就觉得挺遗憾的,想着要把剩下的看完,结果这一拖就拖到了现在。好歹是想起来了,现在用手机读书还是很方便的,虽然很想看纸质的,可是很难找,就只能看电子版的了。
不得不说作者确实是描述了一个乌托邦,保留了人性最原始的美好。只是看完后很失落,孤独的翠翠以后怎么过呢,爷爷死了,爱人也不见了。可它毕竟是小说,至于以后怎样,就看读者的脑补了。
之前看过一本《书有独钟钱钟书》说的是钱钟书从小到大的经历,不过真的是厉害,过目不忘的本事不是人人都有的。之后我开始读《围城》,但是读了一半就读不下去了,因为:琐碎。人物对话太多了,容易看烦,后来就扔一边不看了,不过,最著名那句话还是知道的: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比如说:公务员,就像一个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其实公务员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好,坐办公室喝茶看报。那样的都是高级官员,刚进去的人只是个小小的科员,机关里的活儿基本都是他们承包了,还时不时有加班,至于升迁,没有背景的话就看个人努力和运气了。
但现在做什么又是容易的呢?还是看我的小说吧,长篇的太多了,不爱看,还是看短篇吧。几千字就能讲出一个故事,而且是表达出一种道理的,短篇小说就是这样,反正是要表达某种观点的,但写作手法千变万化,有的明显,有的隐秘,需要自己猜的,这点倒是像悬疑片。很符合我的口味,因为这类小说太多了,该怎么选择,我看的是2011年到2014年的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由专门的编辑挑选出来的,质量还是不错的。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学功底,其中一个让我看不懂的就是林白的《去往银角》,真的看不懂,也猜不到结局,其中有对于“性”的描述,真是隐秘,隐秘的看的云里雾里的,什么玩意儿!但是我还是想找到答案的,可是百度没有这方面的回答,知乎也没有,没有的话我就提问题吧,结果就是石沉大海了。
看小说不能白看,是要做笔记的,我的就很简单了。摘抄描述的比较好的句子,还有看完一篇小说自己的感悟。举个例子:她的眼睛死死的盯着某一处地方,一盯就是半天,像是子弹打进洞里,拔都拔不出来。
“二琴的嘴巴蠕动了两下,她想找个话茬接上,但怎么也找不出来,就像一个溺水的人,扑腾了两下,只能无力的下沉。她知道,如果再继续聊下去,她会沉到水底,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这些描述真的都很厉害,没事的时候我也想练练手,但是我只能写一段,因为想不出来剧情,只能写一些场合的片段。这些小说描写的年代都很早了,很多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没办法啊,作者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年代来写故事,要不然怎么叫“故事”,过去的事嘛。有时候也很向往他们生活的年代,大家都穷,活的也很好。总感觉现在社会谋生好难,跨越阶层更难。从一个小康水平提升到中产阶级再到富裕阶段,很难,而且现在中国阶层逐渐固化,要想升段真的要靠创业了吗。
这些都不能多想,还是继续看吧。多明白一些道理也好,有时候觉得现在的状态也很好。坐在图书馆里,泡上一杯咖啡,安安静静的读着别人的故事,读到深处,就仿佛自己置身在作者描绘的世界里,做一个局外人,静静地看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我们总是喜欢沉浸在别人的故事里,却不愿在自己的世界里醒来。因为自己的世界太平淡了,毫无曲折,没有波澜。
而生活本来就应是平淡的,就像煮一罐白水青菜汤,需要时间的酝酿,时间的煎熬,时间的沉淀,但是人的寿命实在太长了,而我还要活到120,这么漫长的岁月,大部分应该都是平淡的,我又急什么呢,什么都不用急,脚踏实地的慢慢过吧,成就一个人,有时候就差一个机遇,而机遇还是需要自身的实力强才能把握住,所以,还是需要慢慢沉淀,慢慢熬。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得,可是都不愿甘于平淡,可是急也没用啊。增强自身的实力才是王道啊,所以还是要稳住,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