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继续说道:“法术固然有限、有尽、有量、有边;但无法术却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的。因而以‘无变’自然能胜过‘有变’了。”
那人终于有所省悟。
我们受到惊扰的无非是自心,只有“无心”,才能免受打扰。但人们往往难以放下世俗之心,整日也就被一些莫名的烦恼困扰着,郁闷得很,总在郁郁寡欢中度日。只有不为身外事物所牵引,才能轻松快乐地去享受生活。
风中的幡
慧能禅师身为一代得道高僧,他经常行教化于世间。
有一次,只见两个僧人在幡下面争论不休。
一个说:“如果没有风,幡子怎么会动?所以是风在动。”另一个听完,马上辩驳道:“不对,没有幡动,怎知风在动呢?分明是幡在动。”二人争得面红耳赤,一直没有结果。
禅师便走上前去,对他们说道:“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在动,而是二位的心在动啊!”
心安心静,世间便是安静的;心急心躁,世界就是纷杂的。一切的一切均是由心而生差别而存在的。如果迷惑于外物,争吵不休,无论输赢如何,还是迷惑其中不知所以。因而,必须离开这些繁琐的分别,让自己的心回归自然,才能体会到那种返朴归真的魅力。
丹霞烧佛
一日,丹霞和尚在一座佛寺里挂单。时值严冬,大雪纷纷,天气寒冷,丹霞就将佛殿上木刻的佛像取下来烤火,寺中纠察师一见,非常震惊地斥责道:“该死!你怎么能将佛像拿来烤火取暖呢?”
“我不是烤火,我是在烧取舍利子!”丹霞和尚用木杖扒了扒灰烬,从容不迫地辩解道。
“木刻的佛像哪里会有舍利子?”纠察师奇怪地问。
“对啊!木头做的佛像当然没有舍利子。既然如此,何妨多拿些来烤火!”丹霞禅师边说边把佛像投入火中。
烧掉了顶礼膜拜的敬畏,烧掉高山仰止的瞻慕,留下那颗烧不掉的平常心平淡度日足矣!
天地有春夏秋冬,日月有阴晴圆缺,此用自然之道;功名利禄,福罪祸骞,皆人事之规则。对于以上的一切淡然视之,全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世间万物,必将达到返朴归真的崇高境界。
一休晒经
一休禅师在比山乡下时,有一日看到一群群信徒都朝山上走去,原来山上的寺院在晒藏经。传说晒经之时,如果风从经上吹拂而过,吹到了人的脸上,能够去病除灾,增长智能,因此,闻风而来的人纷纷涌向山去。
一休禅师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说道:“我也要晒藏经!”说完就袒胸露肚躺在草坪上晒太阳。许多要上山的信徒看到了很不以为然,议论纷纷,觉得很不像话,这样实在太不雅观了。山上寺院的院主也跑下来劝一休不要如此没有僧人的威仪。
一休禅师便认真解释道:“我是在晒藏经呢。你们晒的藏经是死的,会生虫,不会活动。而我晒的却是活的,会说话、会干活、会吃饭,有智者应该明白哪一种藏经更珍贵!”
人们心里往往对事物有一种莫名的执著,正如众人执迷于晒经祈福。与人开示,必须要从人心中的执著入手,让人达到对人性的彻底领悟。
途中珍重
灵训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学时,有一天突然动了念头想下山,因此向归宗禅师辞行。
归宗禅师问道:“你要到哪里去?”
灵训照实回答:“回岭中去。”
归宗禅师关怀地说:“你在此参学十三年,今日要走,我应该为你说些佛法要领,等你整理好行李,再来找我吧。”
稍后,灵训先将整理好的行李放在门外,然后去见归宗禅师。
归宗禅师招呼道:“到我面前来!”
灵训依言前行,准备聆听教诲。
归宗禅师轻轻地说道:“天气严寒,途中多多珍重。”
灵训听后,心中大悟。
世间本为迷途,每个人都迷失了自己的本心。生活也就变成了一种负担和累赘。因此,我们必须找回自心本具的长青之树和不老源泉,才不会被世间种种诱惑所束缚。
棉絮说法
从前,有一个禅者看到一棵古松长得枝繁叶茂、盘曲如盖,就决定栖息在上面,人们都叫他为鸟巢禅师;自从他在那树上栖息后,又引来了许多鹊筑巢在他的周围,神态自在驯顺可亲。因此,人们也称他为鹊巢禅师。
禅师身边有一个侍者,名字叫会通,已经跟随他很长时间了,但有一天,会通突然要向禅师辞行,禅师便问他将要去什么地方。
会通一脸的委屈,回答道:“我是为佛法出家的,可是师父从来不对我垂临教诲,所以我打算到其他地方去学习佛法。”
听完,禅师笑了,接着说道:“要说佛法,我这里倒有一些。”
会通立即问道:“请问师父的佛法是怎样的呢?”
禅师不言,只从身上所穿的衣服里拈出一丝棉絮,“噗”地一声吹向了他。
会通顿有所悟。
人们往往难以从别人的身体动作中有所领悟,却总是需要别人的言语点拨。其实,无论是言语点拨,还是施为运作,人们都可以从中获得开启自身潜能的钥匙。
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以自然为师,以自心为师,相信能够在各方面大有收获。
亲近花的梵唱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清晨,露珠尚在草间滚动,他照例采花去寺院供佛,碰巧遇见元德禅师从法堂出来,元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笑着说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死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静的心呢?”
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如何才能保持花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这一截花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就易凋谢!”
禅师说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调运我们的气质,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非常欢喜地说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元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膊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非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热闹场中作道场,只要自心清静了,处处都可宁静。在修行过程中,最关键的便是心静。只有在心静的基础上进行修为才会有所造诣。否则,自心不宁,即使是身处深山石寺当中,心中也被尘世的喧嚣所扰,难以在修行中有所作为。
盐酱禅
一日,马祖道一禅师派侍者送了三坛酱给弟子百丈禅师。百丈禅师收到三坛酱后,立刻鸣钟集众上堂,拿起拄杖指着酱坛,对大众说道:“这是老师道一让人送来的盐酱,你们若有人能说出什么来就不打破,否则就打破!”
一寺的学僧大众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百丈禅师见大众无语,便用拄杖把三坛酱都打破了。
侍者回到马祖禅师那里,马祖禅师问道:“你把酱送到了吗?”侍者点头称是。
马祖禅师再问道:“百丈收到我的盐酱后,有什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