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心理产生后的外罚
人们遭到逆境的反应有时是内罚,有时是外罚。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持悲观态度时,即当他已具有一段失败的历史时,多数是针对本人的内罚。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时,多采取外罚的侵犯行为,即侵犯行为针对引起逆境的障碍。所谓外罚,是指个体受挫后产生愤怒情绪而向他人或物发起的侵犯或攻击行为。不是每个人遭到挫折时都会表现出侵犯行为,也不是一个人每次遇到挫折都产生侵儿行为。是否产生侵犯行为,往往依赖于挫折强度的高低、受挫者对挫折情境的理解,以及受挫者的侵犯倾向,如果把挫折看作是无意的、非专断的、正常的或偶然的,他们也就很少采取侵犯行为。但是如果受挫者把这种挫折理解为有意伤害他,就必然会增加他的侵犯性。挫的后外罚的攻击行为有言语攻击和行为攻击,这两类行为又分为直接攻击,间接攻击、转向攻击。选择哪种攻击方式,取决于受挫者对挫折的感受度、受打击程度、受挫者的个性。
言语攻击就是受挫者对阴碍自己实现目标的人施以谩骂、侮辱人格、造谣中伤或散布流言蜚语、制造伤害性舆论等。言语攻击有时也可以到使人痛苦、发疯、有口难辩、被致于死地的。常言道:“人言可畏”“语言是杀人的软刀子”,这正是言语攻击者所要产生的效应。言语攻击者之所以有可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多数人并不去认真动脑分析流言的真假,便信口随便地一传十、十传百;又因为人的记忆差错是避免不了的,在信口传谣的同时也掺杂了自己的理解,最后便传得面目全非,无意中帮言误攻击者中伤他人的大忙。言语攻击多为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即直接谩骂或间接造谣。
行为攻击就是受挫者直接向阴碍自己目标实现、引起自已挫折的人或其他人及物发起的报复行为。行为攻击分为直接攻击行为和转攻击行为。直接攻击行为是指受挫的攻击行为指向阻碍自己实现的人。比如,某人被人侮辱了人格,自尊的需要受到挫伤而感到委屈,产生了逆境心理,于是在委屈愤怒的情绪支配下向侮辱自己的人大打出手,造成此人重伤,自己也犯了伤害罪。许多犯罪者就是在挫折后以攻击行为向他人或社会报复、发泄而犯罪的。转向攻击行为是指受挫者的攻击行为是指向阻碍自己目标实现者有关的人或物。比如,某人因迟到误工被车间主任扣了奖金,使自己不敢直接向主任发泄,便偷偷地用钉子把主任的自行车所坏或者对主任的儿子下拌子。下面介绍一个转向攻击的例子。一个12岁的上海女孩许某,小时候经常遭到父母的毒打,父母离婚后,她整日在外流浪,父母也不放在心上,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她不有得到父母的爱,却经常尝到皮鞭抽打的痛苦滋味,这是爱的挫折。这种挫折使一个12岁的女孩采取了虐待一个小男孩的方式转移自己痛苦的情感。某日,她流浪在外,无处可去,在中山公园里无意中看到与大人走散的6岁男孩贝贝正在哭,她便帮她找到了爷爷。她从心里喜欢这个小男孩,于是,又过几日,她把贝贝从家里领走,想让他陪自己玩几天,当贝贝哭着要回家,她求孩子再陪她玩几天,可是当贝贝骂她“骗子”时,她想:我待你这么好,你还骂我,离开我!越想越生气,就像平时父亲打她那样揍起贝贝来。直到贝贝被她打得哭成昏迷不醒,心脏和自主呼吸均已停止时,她才害怕了,拦隹了一辆出租车,到了医院门口停车时,她自己却打开车门飞快地在夜色中逃跑了,小男孩贝贝经过抢救经于苏醒过来。
心理医生分析了小女孩许某的心理,认为她是处于逆境后的转向虐待。像这样虐待别人的孩子,就是把他们自己对父母虐待自己的不满发泄到别的孩子身上,是对亲身经历的简单模仿和一种情感转移,这也是挫折后的一种典型反应。在第四章“性格与逆境心理的产生”中,我分析了粗暴冲动型性格者多数人从小生活在不幸福家庭或充满矛盾的家庭,所以他们也极易对他人采取的攻击行为,很多情况下是转向攻击。
行为转向攻击,也叫移置攻击,个体受挫后把愤怒情绪发泄到与挫折不相干的人或物上去。常发生于以下三种情况:
当人觉察到引起挫折的真正对象不能攻击时(或摄于对方的权势,或碍于自己的身份,不便直接攻击),便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到其他人或物上去,通称“迁怒”。
挫折来源暖昧不清,无明显攻击对象,有时甚至当事者不知为什么要进行攻击。这种情形可能是日常中挫折情绪积累的结果而产生的综合影响,使情绪转入低潮状态,造成所谓“无名烦恼”,因而,无端地攻击。
由于个全内的因素(如内分泌失常或某些疾病)造成情绪不安,在这种情况下主体找不到明显的对象进行攻击,就将自己闷闷不乐的情绪发泄到与弄虚作假正起因毫不相关的人或物上。转向攻击的对象多是无辜者。
逆境心理产生后的代替行为
当个体行为不能为社会所接受而受挫时,人们往往以另设的目标代替受阴的目标,以的活动方式代替原来的活动方式,以弥补心理挫折的损伤,这种行为称为代替行为。代替行为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做法,它包括升华、同方向目标的转移、补偿。
外于逆境后的升华。这是指个体改变不被社会所充许和接纳的动机、目标和行为,转向社会所允许和接受的活动。即由原来不合理的目标转向合理的罗高雅的目标。比如,一个人有爱情上处于逆境状况之中,由于自己所爱的人受伦理道德限制(比如表兄妹不能结婚)而不能相爱及结成情侣时,他可能将受逆境的动机转向于写情书、小说、诗歌、绘画、雕刻、塑造等文学作品方面来,借文世作品抒发自己被压抑的真挚情感。再如,服刑中的性犯罪的罪犯,由于入监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喜欢黄色刺激,诸如黄色书刊、****录像等。入狱后无法满足自己这些低级下流的需要,因而产生逆境心理。在监狱干警的引导下,他们转尴学文化、学技术,把需要转向高雅活动,这就是升华。
逆境后的同方向目标转移。这是受挫者的目标本来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某种不利因素的阴碍而无法实现,个体的坚持原醚正确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寻求新的目标。这种转移有利于受挫淡化自己在逆境中产生的负性情绪,并且在对目标的追求中产生肯定的情感,重新振作。比如,失恋而产行挫折感的人,再寻求新的知音,正所谓“天涯何处无草”阿!人际关系的逆境学,此处领导者不赏识,再换个新岗位,一切从头开始,常言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受挫者在寻求新的目标和岗位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接受逆境的教训,反省自己的不足,为实现新的目标做好心理准备。当他的注意力向新的目标转移之时起,就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轻装上阵了,自我感觉也是愉快的。即使追求新目标的过程中再遇逆境,也会比前一次挫折产生的否定情绪少,一直到实现新的目标为止,其主导心境也基本上是以肯定情感为主。这种肯定情感为他实现新目标起推动作用。例如,青年学生高考失利后,不少人心灰意懒、消极抑郁,甚至积郁成疾、精神异常;却有不少人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自学成才。《中国青年报》年初报道安徽省涡阳县的刘玉霞,1983年高考落榜后,回到家乡务农。她发现这里的农民仍沿袭传统的耕种模式,走着低效农业的老路。她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一年后,凭着她的文化知识和钻研精神,她被镇里招聘为科技主任。一年又一年,她坚持不懈地向农民传播科学思想,传授新知识、新技术。辛勤的劳动终于结下的丰硕的成果,她培养和扶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示范户,科学思想和技术终于在家乡古老的土地上所下了根。1995年9月4日,在北京怀柔举办了“95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上,她用自己的亲自经历,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姐妹们介绍了今日中国农农女的成长、困惑和追求。她是典型的逆境后的同向目标转移,她成功了。
逆境后的补偿。初偿是指个全在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逆境或由于本身的某咱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目标时,就以其他可能成功的活动来代替。补偿弥补由失败所丧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手残疾的人用脚练习写字,同样可以达到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目的;一个身材矮注、高度近视的人,无法在篮球场上逞强,却可以刻苦攻读、品学兼优,在学业上成为强者。
逆境后的补偿分为正赂被偿和反向补偿。正向补偿就是对自己的失败哉霜些缺陷做有利于社会的或适应社会的补偿,如上例。反向补偿则是逆境后3做不适应社会的或******的补偿。例如,某人被人骗去了多年来的他部积蓄,做生意的计划彻底落实,在挫折的痛苦之余,他想到了应该补偿,于是便去骗别人,最终以诈骗罪被判刑。问他为什么骗人,他十分诚恳说:“我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为了补偿我被人家骗的钱和痛苦心理。”这便是反向补偿。再如,许多服刑的罪犯,在犯罪后被判刑入狱,对这一人生最大的挫折,一些人采取了反向补偿,即狱内损失狱外补,刑满释放后回到社会大捞一把,补上服刑期间的经济损失和心理损失。这大捞一把的含义,就是偷、骗、抢,或者钻管理不健全的空子,抽以机倒把、搞不法经营等等。当然,也不乏有刑满后靠勤劳合法致富者,这是正向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