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下了一场春雨,解了春旱的危机,大雨尽情的滋润着龟裂的大地。
好事成双,屡屡犯边的漠北草原胡人被人击败的消息在幽州之地不胫而走,如沐春风般,幽州百姓不禁精神大振,一时间,青州黄远之名在幽州境内风头无两。
幽并百姓长期受到胡人威胁,而幽州刺史刘虞采用怀柔政策,胡人对刘虞敬而不怕,黄远率百人深入漠北草原数百里斩胡令大汉百姓精神一震,当然得知消息的鲜卑一族也一震,只不过是震怒而已。
范阳城内,黄远和典韦太史慈走在大街上享受的不仅是那暖暖的阳光,还有周围百姓如敬神明一般的眼神。
不停向着周围热情打招呼的百姓招手的黄远心里很高兴,刘虞不愧是一洲刺史,已经向朝廷举荐自己为东莱郡的郡尉,至于朝庭的任命还得过段时间才能下来。
一战,自己声名大振,至少,已经有一部分人知道这九州之上还有一个黄远。等日后黄巾军起义后,自己也能靠这威名立旗招募豪杰,如果还是一个无名小子谁会跟自己?
什么,刘备也什么都没有,不,他有一张皇叔的名片,足以让他在这个乱世立足,招兵买马。
黄远什么也没有,一切全靠自己打拼,或许,这才是一个男儿最好的试金石吧,一个猎户的儿子,庄上出过最厉害的人就是一个县城小吏而已,还有一部分族人迁徙去了南阳,可以说,黄远在这个世上毫无靠山,完全自己打拼。
不过,黄远愣是凭着自己一己之力,将黄家庄发展壮大,俨然成为了黄县最繁华的地方,误打误撞收了典高华太史四员大将,现如今居然在北地幽州创下偌大威名。
太史慈对着黄远道“公子,刘大人居然这么好说话,竟然帮你请功在青州谋职。”
黄远一边笑着和热情的路人打着招呼,一边对太史慈道“二哥,刘大人可是皇氏宗亲,说话底气自然也足,还有就是我这也算无意中替他把烂摊子收拾了,他这是投桃报李吧”
典韦根本听不明白,也学着黄远的样子向周围的路人点头摆手,他很享受这种受尊敬的感觉。
太史慈听得似是而非,也点了点头。
国都洛阳,未央宫内。
汉帝刘宏问道,“让父,刘虞上书北地胡人扰我大汉州郡,青州黄远击败胡人有功,封他个东莱郡尉不成问题吧?就不要交买官钱了吧?”
正在侍奉灵帝的中常侍张让听后一愣,莫非是他?!
据那去信都打探消息的张奎回报,阻止了自己杀蔡邕的计划正是一个叫黄县麒麟儿的少年,张让派人前往东莱黄县,得知黄县麒麟儿就叫黄远!
张让继续在刘宏身上按摩,声音尖细道“皇上,这有没有能力不是一次两次可以看出来的,依老奴看,这任命不忙下达,既然这黄远这么有才能,可以先让他去剿灭胡人,若有成效,再让此等人才上任,也让皇上免得个任人为亲才是。这黄远本是黄县县尉,怎么一下跑到幽州,击败胡虏?其中是否有诈,以老奴看,还是有待观察。”
灵帝舒展一下卧在龙塌的身体,道了一句“让父所言极是,吩咐下去吧,让那黄远现在幽州征讨胡人,有了成效再去做那郡尉吧。”
“皇上英明。”张让谄媚的说道。
看着昏昏睡去的灵帝,张让那浑浊的眼睛中冒出一丝冰冷的杀意。
“坏我好事,黄远,我就让你死在那胡人手里!”
漆黑的夜色笼罩着未央宫,夜未央,只是那破晓的光能撕开那凝重的夜吗?
远在幽州的黄远还不知道张让的阴谋和皇帝的决定,他正在琢磨将双面马镫普及的问题,现在自己还未强大,如果暴露出双面马镫只会让自己和大军阀之间的差距渐渐变大。
因此黄远决定,在没有占据一席之地之前,自己不能亮出双面马镫,因为这实不是什么高深的发明,只要见过一遍就可以仿制,无论何时,黄远都相信国人那炉火纯青的“山寨”技术。
借此机会也可以先训练士兵们自身的骑术,因为骑术好的在马镫的辅助下将发挥出更惊人的战力!
冀州信都,童宅。
那位曾做书童打扮的小子,现在一身白衣白裙,挽个十字髻,上面一只飞凤簪,原来他竟是个女子!
只生得满头丝绸般的青丝撒下,修眉联娟,丹唇外朗,微笑时梨涡若现,胜雪肌肤白里透红,细腻光滑如同美玉,肌若凝脂,气若幽兰,竟是个绝世美人。
这女子独自在闺房内弹着一张一端被烧焦了的琴,若懂音律识琴之人定会惊叹,“焦尾琴”。
相传,当年蔡邕去往吴地,在吴地隐居,有天蔡邕正在抚琴,听得外面邻居做饭将一截木头放到锅下烧,蔡邕听得那木头爆裂的声音清脆悦耳,料定是做琴的绝佳材料,蔡邕不顾火势将木头救下,后来凭借其一身高超的制琴手艺将那半截焦木制成一张琴,琴命焦尾,为中国四大名琴之一。
美妙的琴音自那女子纤纤玉手弹出,响彻这个屋子,一时间弥漫屋子不只有香气,还有美妙的琴音。
蔡邕自外面路过,偶然听到那女子房中传出的琴音,那旋律真挚缠绵热烈奔放,又不失旖旎绵邈,蔡邕陶醉了一会,小妮子琴艺又见长了。
蔡邕老年得女,因此十分宠爱,百加呵护,取名为琰,小名昭姬,这女儿在音律文章方面天资不下乃父,实是蔡邕的一块心头肉,自洛阳回乡时,怕被奸人暗害,蔡邕让女儿扮一书童,没想到后来为黄远所救。
称赞了女儿一声,蔡邕举步继续走,突然,蔡邕猛然停住,刚刚迈出的右脚在半空中悬着,缓缓落地。
昭姬,弹得是凤求凰。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蔡邕看了看文姬的卧房,想了想,还是没有过去,叹了口气,蔡邕回到自己的书房。
身为人父,他何尝不知道爱女所怀之人,这个丫头一向眼光极高,凡夫俗子根本不能入目。
那小子不禁是他两父女的救命恩人,更是才华横溢,诗文歌赋造诣极高,(没办法,黄远就是文科生,诗词不在话下。)武艺精湛,能让老友童渊赞不绝口的天下没有几个,加上此子有一颗赤子之心,创作精忠报国就可彰显他的志向。
黄远这小子,蔡邕很满意,至于黄远是否喜欢昭姬,他就不知道了。
汉末这个大环境下,并不是谁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伴侣。
政治婚姻,家族联姻。为了巩固世家大族的地位,他们采用联姻的方法,增强家族的活力。
河东卫家,大汉王朝响当当的大家族,自卫青大将军之后,卫家一直雄霸河东,世代经营,整个河东已经被卫家盘根错节的统治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望族。
想当年,蔡邕还是东观博士时,年幼的昭姬便和卫家的卫仲道定下娃娃亲。
好在文姬还未到出阁的年龄,只是,一旦卫家前来迎娶文姬时,以女儿的脾气定是宁死不从。
怎么办?是帮助黄远成就一番功名,还是将萌芽在初始阶段斩断,明确告诉文姬,她将要出嫁卫家?
蔡邕脑子里乱哄哄的,理不清个头绪。
黄远在幽州呆着很惬意,向苏双买进了五百匹好马,再加上缴获胡人自己所骑的马匹,一共六百余匹。
黄远怕家里担心,命太史慈带着二十人押送这六百匹马先回黄县,自己和典韦在幽州等待天子的任命。
好在幽州产的马匹好喜群,众人只要照看有无马贼即可,想来,以太史慈的武艺,可以截下这群马的不多。
太史慈等人押运马匹回黄县后,第三天,从洛阳赶来的天使,终于到达了幽州。
众人在县衙接见这位天使。
又是一个小黄门,这个太监长得眉清目秀,只是身上那浓浓的脂粉味让人对其生不起好感。
咳嗽了一声,那天使道“黄远接旨。”尖细的声音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
黄远上前,扑通一声,屈膝跪地俯下身去,“臣黄县县尉黄远,接旨。”
那小黄门清清嗓子,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国泱泱,仁而蕴刚,漠北草原胡人烧杀劫掠我大汉百姓,朕深痛之,黄远于漠北草原击败鲜卑一部,扬我强汉国威,大慰朕心,今胡虏未灭,朕特敕黄远征讨鲜卑一部,使其不敢试我大汉锋芒!
功成之日,黄远即为东莱郡太守,钦此。”
黄远在地上听着,眉头渐渐皱起,黄远不禁不解,按理说,皇上不奖自己也不会给自己安排这么艰巨的任务啊?
难道是有人从中作梗?黄远一下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自己没得罪什么人啊?
难道是王家的王琮,可是他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啊。
强行压下心中疑惑,黄远笑嘻嘻站起身,从袖子中掏出几个金锭,送与那小黄门。
那太监果然很开心,不禁夸奖道“看你眉清目秀,还这么知事理真是难得啊,真不枉张常侍打听你的情况啊!前途无量啊。”
中常侍张让打听一个黄姓的青年这件事在宫中不是什么秘密,像这个小黄门就只知道张让曾查过黄远资料,却不知他们之间的恩怨。
黄远听了一怔,问道“张常侍?”
那小黄门点头道“是啊,张常侍很看重你啊。以后发达了,可不要忘了咱家啊。”
那小黄门抛了个媚眼,黄远不禁起一地鸡皮疙瘩。
送走小黄门,黄远的眼睛渐渐眯起来,中常侍,张让,他怎么会注意自己哪?
当时在冀州时明明杀了个一干二净啊,居然还是让他知道是自己救下蔡邕。
难怪,灵帝会不赏反而排了个苦差,原来全是这老宦官搞的鬼!
兵来将挡,你让我在幽州征讨胡人,我正好将计就计招募军队。
哼!老阉人,你这招棋究竟是帮了我,还是害了我,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