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的道路上,我们或因才华出众,或因事业有成,难免会遭到别人的嫉妒。如果我们不能宽容别人的嫉妒,轻者造成朋友反目、同事疏远,人际关系恶化;重者会引发矛盾和纠纷,损坏我们自身的形象。面对别人的嫉妒,我们既不可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也不可低声下气讨好别人,求得“谅解”。这样做是于事无补的,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加重别人的嫉妒心理。正确的做法是宽容别人的嫉妒,以宽容之心去感化嫉妒者的狭隘胸怀,让他从内心接受我们的才华和成功,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消除别人的嫉妒心理。
大家都知道“负荆请罪”的故事。
说的是赵国有个叫蔺相如的宰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廉颇想:我为赵国拼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面对廉颇的嫉妒之心,蔺相如笑而避之。蔺相如的门人觉得蔺相如太过容忍,没法受这口窝裳气。于是,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文官、武将一条心。现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就会给秦国造成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关系和好,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
相反,那些心胸狭隘之人,对于他人的能力,往往是心存嫉妒。三国时期的周瑜一生征战无数,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抱负。他少年得志,风度翩翩,文采超群,有口皆碑。18岁出山辅佐孙策平定江东,立下汗马功劳。每次出征,指挥若定,扬长避短,出奇制胜。在遇到诸葛亮前,可以说周瑜的人生道路太一帆风顺了,几乎没吃过大的败仗。历史好像对周瑜开了个玩笑,就在他事业达到顶峰时,偏偏出来一个才高八斗的诸葛亮。当周瑜发现自己的才能在诸葛亮之下时,心中愤然怨恨苍天“既生瑜,何生亮”。他不能容忍一个比他更强的人!三气后终于吐血命归黄泉。
嫉妒心使得如此英才早逝,实在可惜。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宽恕他人的嫉妒之心,正确对待其优点和长处,并给予肯定,不仅可以使他人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及价值,也能使周围的人认识到我们所具备的优良素质和高尚品格,不仅利人而且利己。对别人的成绩和优点视如眼中钉,肉中刺,人前讽刺,人后诽谤,其实是害人害己。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到下雨天,雨伞就得到主人的重用,因此,它过得很快活。
可好景不长,雨衣得到了重用,雨伞感到非常失落,对雨衣的态度很快由羡慕变成了嫉妒。
一天,雨衣刚工作完,就舒舒服服地躺在一边睡起觉来。雨伞觉得这是个大好的机会,于是就来到雨衣旁,用伞头把雨衣扎了个大洞。干完了这一切,它满意地回到了角落。
又是一个雨天,主人把雨衣拿出来,发现有个破洞很心疼。他于是就用剪刀,从雨伞上剪下来一块布,缝在雨衣上。因为主人的手巧,补丁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雨衣比以前更漂亮了。而雨伞却被丢在了垃圾箱中哭泣。
嫉妒者的痛苦比任何人的痛苦都大,因为他既要为自己的不幸而痛苦,又要为别人的幸福而痛苦。
弗兰克林说过:“良好的态度对于事业与社会关系,正如机油对机器一样重要。”在工作中,可能有人在某些方面不如我们,却比我们提升得快,或许他的才干不如我们,但他们的人际关系肯定比我们处理得好。面对这种情况,没有必要去嫉妒被提拔者,而是要相信“是金子早晚要发光的”。同时,也要检讨自己为什么空有才华而不被重用,是性格有问题,还是人际关系不好?
宽容别人的嫉妒,用一颗宽容之心来浇灭他们嫉妒的火焰,这对我们,尤其是对优秀的人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支持和关心。如果我们不能宽容他人的嫉妒,有可能三人成虎,我们的形象有可能就在一片嫉妒声中受到破坏,这对我们的进步和成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一个优秀的人也是一个宽容的人,宽容别人的嫉妒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