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业是企业管理,而我们班的简称是企管一班,有一次被一高中同学听得糊涂了,什么,器官一般?
军训刚结束的生活里,很快就迎来了学校各大社团招收新成员。那时候我的心中早已有了理想社团,就是军训期间来做做宣传并慰问我们的“外联部”!
“外联部”是“大学生对外联络中心部门”的简称。学长宣传的时候说:“我们外联部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外联络,负责跟各大公司和企业谈判,为我们商学院的所有活动提供经费,拉得赞助!在这里,我们只需要精英!”
仅仅是这么一句简单的介绍而已,但是几乎所有商学院的学生都沸腾了,因为听起来这个部门是最适合每位商学院学生的呀,谁不想拥有跟企业家接触洽谈的机会,谁不想在现实生活中锻炼自己?
所以商学院招生的社团多达35个,光是组织就有很多,比如学生会组织,分团委组织部,兴趣特长组织等等,旗下有着外联部、办公室、轮滑社、吉他社、体育部等等35个社团部门,但没有哪个部门的热门程度超过外联部。外联部这里,光是收发简历就能把学长忙到吐血。
外联部的面试分为四轮,第一轮是简历筛选,第二轮是自我介绍,第三轮的场景演习,第四轮才面试。
第三轮场景演习对我来说十分简单,因为我天生擅长演戏,尤其是在这帮“知识分子”里,我独占鳌头。
商学院一共600多人,收到简历400多份,最终场景演习的有40人,能面试的有20人,最终录取的是10人。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竞争的残酷,因为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二。
面试的时候学姐问我:“你准备参加哪些部门?”
“额,我只报名了外联部。”我如实回答。
“为什么?你要是没被我们录取,大学你就没有部门了,你为什么只选择外联部?”学姐看我的眼神很惊讶,因为几乎没有同学会选择只面试一个部门。
“与其准备那么多面试,我不如把精力都花在外联这一个部门上。与其对自己没信心,同时选择那么多部门给自己留那么多退路,我不如破釜沉舟,或许还能逼出自己的全部潜力!”我答得铿锵有力,很明显这些问话我早就有所准备了,这就叫作“有备无患”!
当然,我被外联部录取了,全学院只有10个人,最终能留下的只有8个,而李媛媛落选了。李媛媛得知我竟然进了外联部的时候,看我的眼神都是闪闪发光的,因为至少在那时候的李媛媛看来,自己都进不了的部门姜龙却进了,了不起!
慢慢的,开学的新奇渐渐冷却,随着各大社团招新的落幕,我们的重心慢慢落到学习上。大学的学习其实真的很轻松,但是大一的学生却是热火朝天。高数课的时候,早上我们宿舍提前半小时到教室,前六排就已经满满坐着人。
其实要说大学里的有趣现象,那是说也说不完的,比如说各大笑话书以及杂志上是这样调侃大学食堂的。到食堂吃饭,吃了第一个菜感叹道“天,这世上还有比这更难吃的吗?”吃了第二个菜哭了:“妈妈呀,还真有!”好在我们学校食堂的菜色确实不错,甚至比大多数餐馆的味道更好,只是我短时间内不适应江南市的饮食风格罢了。
再比如说上课的占座现象吧,刚开始前六排坐满了人,再后来是放满了书,到了大二前三排绝对是鸟无人烟。我们后来学生会做宣传的时候,区分大几学生的依据是,前三排坐满人的的大一的,后三排坐满人前三排空着的是大二的,后三排睡满人的是大三的,教室里稀稀拉拉几个人的是大四的。
我们宿舍也是奇葩,我们宿舍的灯有问题,每天晚上统一熄灯的时候我们宿舍都是亮着。所以大一的时候隔壁宿舍的同学们大约十点左右就全都上床睡了,我们基本要玩到十二点以后,大二的时候其他宿舍玩得火热,每次过来敲门的时候发现我们都睡着了!
大学时间就这么过着,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们上课都是大教室,一个教室里坐着三个班,所以我们一个班的同学每次上课都坐得稀稀拉拉的,这样子我们的班级慢慢会变得不像一个班级,事实上这几乎是所有大学班级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我怎么办?
无意中我在《青年文摘》上看到一篇关于清华大学男生节和女生节的文章,让我灵光一闪:“对啊!我们班为什么不能搞个男生节女生节呢?”
于是在我们宿舍商量后,晚上组织的班会上我宣布:“以后每年11月11日是我们班的男生节,全班女生需要一起策划给全班男生过节,而每年的3月7日呢就是女生节,全班男生必须全力以赴给女生过节,大家意下如何?”
“为什么女生节是3月7号呀?”许多女生都这么问着。
“因为三八是妇女节啊,7号比8号早一天,所以7号你们还全是女生啊!”说完引得全班一阵哄笑。
虽然绝大多数同学都觉得这个点子很赞,但还是有同学提出不满,最后举手表决的时候,觉得很赞的有29人。
那时候我其实有些生气,这明明是个完美的决策,我费心费力,为什么班里居然有同学会不同意呢,难道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集体”?在之后的团队决策中,我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当一个团队大了人多了,想要再100%达成一致几乎不可能,永远都会有人持反对意见或者保持沉默,能有三分之二的人通过就已经算是完美决议了。
同时我之后也学乖了,以后再有类似决议的时候,我的问话方式变成了:“不同意的请举手!”因为中国人都明白“众矢之的”的道理。
事实上我的这项决议的确是正确无比,我们的男女生节一直保持到大四毕业,每次全班几乎都能到齐参加集体活动,从而我们班的凝聚力高于绝大多数班级。
但是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单靠这么个节日和集体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也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