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可怜的卫倩
罗嫣是了解卫倩家中大约情况的,此时又见卫倩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想是有什么急事,又不太好意思说当着人多地方说。
罗嫣体贴地停下手中正在忙乎着的事儿,跟沈良娘说了声:“娘,倩儿难得来沈家,可能是有什么事,嫣儿去跟倩儿说会话,耽搁不了多少时间,一会儿就回来啊,请您帮着张罗一点哩。”
罗嫣和卫倩走到无人角落处,罗嫣含笑问道:“倩儿,你这是……?”
卫倩一下子红了眼睛,哽咽着讲了自己的难处,“嫣儿,实是在娘身体不好,倩儿没法子,才来找你借些铜板,不用多,少一些也可以的,毕竟现在你在沈家,万一有不方便之处,你千万不要太为难了!”
语毕,作势就要给罗嫣跪下,罗嫣急心两手托起她,“倩儿,你别这样,嫣儿能帮的一定会帮,只是如今为沈家儿媳,很多事不便……”
罗嫣心中郁闷,就自己那点儿压箱底的现银,前脚差不多给了沈良娘了,后脚卫倩又来这么一出,要见死不救的话心里又过意不去,依稀记得身上荷包里的有点做零碎之用的碎银,最近倒是一直也没有动过,可那也就没多少,统共就这么点家当,一会儿给你一会儿给她的拿走了,自己万一有个急用怎么办呢?
可是看着卫倩那哭哭啼啼的可怜样儿,又狠不下心来拒绝,咬咬牙,二话没说,从袖袋中拿出荷包。
那荷包轻飘飘的一看就知道里面没什么货了,找了一下,在荷包底扒拉了块小小的碎银子给卫倩,“倩儿,嫣儿巳将钱财全数交给婆婆了,你有难,嫣儿只是尽力而为,最近沈家用银之个颇多,也就只剩下这么少了,也只能帮你这一次了,你可别见怪啊!”
埋头只知道哭的卫倩,一开始还以为见罗嫣只打算给几个铜板打发自己呢,待得抬起头来一看,给的竟然是一角碎银子,巳比自己预期的要好多了,来之前做了最坏的打算,还怕罗嫣会拒绝呢。
于是卫倩顾不上抹泪,忙感激地说道:“好嫣儿,谢谢你,不少啦,这下帮了倩儿大忙啦,有了这个,倩儿娘就不用担心被爹爹打骂了。”
来意巳办妥,卫倩罗嫣辞别回家。
她刚走出厨房角,正好沈良娘也要离开厨房。两人笑着打了个招呼,沈良娘也不知怎么样的,热心对卫倩说:“顺路便一道走吧。”
卫倩小心在意在跟在沈良娘身后,沈良娘顺口问了一句,:“卫倩姑娘是这附近的人吧,有些印象的,我好象见过你几面哩。”
卫倩不好意思地陪笑说:“多谢沈家太夫人关心,倩儿家离这儿不远,一会儿就到了哩。”
沈良娘唠着家常一般:“不知家中还有些什么人呀。”
卫倩低着头:“倩儿家中只有老父老母。”
沈良娘象是有说不完的话:“不知可订亲了么?订的哪家人家呀?”
卫倩羞红了脸,可怜地道:“小女子命苦,尚未……”
沈良娘停下了脚步,眼睛仔细地上下打量了一下卫倩,见卫倩衣着虽朴素,却在袖口处和腰际边,绣着灵活飞舞的蝴蝶,不禁指着卫倩的袖口,惊呼道:“卫倩姑娘这么标致的姑娘,手又巧,能绣出这么好的绣活,怎么到现在还没有订下?”
卫倩局促不安地双手交搓着,微红的鼻头微微抖动着,眼睛象蒙了一层雾一般,声音轻轻地像蚊子一样地说道:“卫倩家中境况不是太好,无法给出太多的陪嫁,娘亲又身体不好,爹整日在外瞎忙碌……”
沈良娘叹息着:“这娘可怜见的,真真是可惜了。”
沈良不住挽腕叹息着,忽然想到再过一个月,便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恐怕做点心会忙得很,便乘机问道:“卫倩姑娘可愿到沈家帮忙,也就是在忙不过来时,做做点心打个下手,工钱也不多,有一天算一天,整月的月钱算下来也就三十来个铜钱左右。”
卫倩见沈良娘开口说此话,心中心思一动,倒先有了几分愿意,立刻向沈良娘谢道:“多谢沈家太夫人,倩儿愿意的,就算是没有工钱,能到沈家帮忙也是倩儿修来的福气啦。”
“好好好,这样就说定了,暂时也不忙,你过上个十来天再来沈家帮工就是了。”
“那倩儿先告告辞,多谢沈家太夫人提携。”
后来沈良归家,沈良娘佯装无意地提起,有个叫卫倩的女子上门找罗嫣,那女子一看就是心灵手巧的,又懂礼,模样也俏,说好了让她过几天来沈家帮工做事,沈良也没往心上去,“恩恩恩”地含糊着答应着。
罗嫣哪里知道,自己婆婆在儿子面前一个劲儿地夸别人家的姑娘,她正在马不停蹄地教香竹和香草点心手艺呢。
因为是死契买的奴婢,沈良娘一点也不担心这两个丫头会学会了以后逃离,何况奴婢的买卖文书,也巳让牙婆子李妈在官衙中备了案。
如果这两个丫头敢私自离开沈家,那算做是官家的逃奴,自有官家依法缉拿,出去也肯定不能过上好日子,她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主家的。当然这种死活都掌握在主家手中的奴婢,一般也不背叛主家,把主家的东西私自拿出去给别人用。
至于那慧娘,人家随时可以辞工,沈良娘还是有点戒心的,她没有敢让慧良直接跟着罗嫣,要知道罗嫣弄的可是点心铺真正赚钱的东西哩。
沈良娘虽说可怜卫倩,叫她过两天来沈家帮工,也只是先让她做些杂活儿,以后怎么说先看一段时间再定吧。
没几天,在沈良娘的操持下,沈家的点心铺子挑了日子最近的黄道吉日,热热闹闹地开张了,往田师爷那儿和沈家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各送了一些,这个是当地的习俗可不能免。
从古到今人类对于吃食方面还是挺在意的,要不怎么说民以食为天呢,在开张后,镇上人图个新鲜,起先没什么人光顾。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果不其然。
凡是尝过点心味道的人,大家都赞沈家的药膳食铺子的口味好。
半夜加更一章,腰酸背痛了,求收藏、求推荐票,本书不定期爆发更新,静请期待!
推荐票、收藏都不用银子。只要你注册了起点,就可以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