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00500000121

第121章 梁檀(1)

马明达

梁檀,明末清初山西太原的回族书画家,是一位品格高洁、精研教理的伊斯兰学者。

梁檀与傅山(青主)有很深的交情。傅山是清初山右遗民领袖,又是一代博学通儒,平生操持严正,不轻易品题人物,但独对梁檀推敬备至,对梁“自标一宗”的书画风格也有很高的评语。傅山的《霜红龛集》为我们提供了梁檀事迹的基本材料。作为书画家和诗人,梁的作品多已不传,仅有少量画卷和题画诗幸存于天壤间,这些遗迹,对我们探索梁檀的艺术造诣和胸襟风致,亦大有帮助。

梁檀,太原人,明末诸生出身。字乐甫,号不廛。别号甚多,见于其画迹的钤记者,有天外野人、石崖士、蒹葭主人、芦鹜居等。明亡以后,以诗画隐遁,自甘贫寂,不求仕进,并专心致志于宗教修持。梁檀之名能传之久远,与傅山对他的揄扬分不开。傅山曾写过一篇《太原三先生传》,举梁檀为“三先生”之一,而三传中以梁传用墨最多,写得也最精彩。为便于考察,兹将全传照录如下:

太原老诸生梁檀者,先回回人,聪慧人未曾有。工绘事,年三十许,前后殚精临摹古人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无所不造微,即不屑细曲,一味大写取意。然亦应人责,得意画极少。字不合格,而孤洁秀峻,径自标一宗,要无俗气。家亦贫,旧居南关,小斋傍水,号芦鹜斋。古书桐琴,独寤歌也三十四年间。

回向精奉其教主事,日夜忏悔,不敢散逸。山与同宿三五夜,以一床事卧山,自卧地上一席,山听之,终夜不睡,时时呵斥唤叹,如先生责让幼学者。山闻之起,深敬省,如闻晨钟,乃知其教之严净,非异端也。今七十矣,而奉其教不衰,可不谓用力于仁者哉!

傅山曰:梁君居芦鹜时,山恒以绘事访之,梁老辄叹曰:“有登天堂法不问,乃屑屑问此!”然谓山可与言,为山出其教青纸金书经,制度精净,为山讲之。然大概讲之,严克细微,颇近西洋天学,而复译辨之,非西洋学也,西洋似颇叛道矣。山敬之不敢议。斋壁挂青纸泥金画一副,法用小李,宫殿层复。指谓山曰:‘此天堂图也。’又画果树一幅,寓其教分布枝叶之相顾。壁间琴上有燕子结巢焦尾,山奇之,为赋《燕巢琴》一篇记之。出斋门而东,临所谓芦鹜溪者,青渺渺然,映带乎萧索门庭,山指顾曰:“梁伯鸾在其中哉!”遭乱后避居西山一年,有即事诗画手卷子,山未全见也。[1]

应该承认,这是一篇引人入胜的佳作,因其出自傅山之手而更具吸引力。

明清以来,回族产生过许多史传存名的人物,但具有鲜明民族与宗教标记的传记却很少见。本族人握管有术者颇不乏人,但往往耽湎于儒术及制艺之学,民族感情渐趋淡漠,其中某些曲学阿世之徒更不屑于为此。出自汉族士人之手的传记文字,一般很少涉及到传主的族属、信仰,以至我们要确认这一点时,常常须借助于其他材料的印证,借助于繁难的考证。傅山此传,梁檀的民族信仰彰明昭著,执笔人不但不回避传主的特殊信仰,相反,竟以显而易见的敬慕心情,描述了传主的信仰之诚和修持之严。这部分文字约占全传三分之二,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梁檀其人,而且也是研究明清之际北方伊斯兰教传播问题的重要史料。

从传文中不难窥见,傅山对梁檀的推敬之情可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是梁檀力求脱俗的书画见解与成就;中层是梁檀数十年“奉其教不衰”的宗教专注精神;其深层,也是用笔不多而寄意最浓的一层,乃是梁檀的隐士本色及入清以后甘守穷庐而不肯与时俯仰的遗民志节。这三个方面,除了信仰异趣之外,其他无不是傅山本人苦心孤诣为之追求者。在我看来,这篇传文之所以写得文情并茂,就是因为傅、梁二人思想志趣若合一契,傅山写梁檀,未尝不是在表彰遗民志节,阐扬自己所苦苦追求的精神境界。

我们不妨逐层作点分析。

以绘画言,梁檀的画风,“即不屑细曲,一味大写取意”的风格,也是傅山本人的画风。傅山作画也以写意见长,他喜作山水,“皱擦不多,邸壑磊落,以骨胜”[2]。偶尔也画墨竹松石之类,很像他的草书,“卓然尘表,不落恒谱”[3]。也就是说,经常是率性而作,表现笔墨意象,并不以出规入矩、状物写实为能事。所以一般认为傅山是以书家而兼画家,是以书法的运笔之道描绘自己胸次中的块垒,仅寄其形状于山水花鸟而已。传世的《江深草阁寒图》最能体现他这一精神[4]。

与傅山不同,梁檀曾潜心临摹古人作品,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无所不造微”。这表明他走的是“专业画家”的路子,并在具备了相当深厚的笔墨功底之后,才由工细造意一变而为大写取意。作为画家,他很可能以此为生计之补,故不能不多有应酬敷衍之作,“得意画极少”,亦可反映他懒得追逐俗名的落寞心境。壁上的“天堂图”是值得注意的。这可能是一幅“克尔拜图”,傅山说是用唐李道昭(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法画成,则可能是梁檀亲笔所绘,证明“一味大写取意”的梁檀,同样能画金碧辉煌式的工细山水。中国画家以青绿山水画法画“克尔拜图”,见于记载者,梁檀似乎是第一位,这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在中国与阿拉伯文化交流史上,都值得记一笔。总之,在丹青之道上,梁比傅更专长些,傅自言“山恒以绘事问之”,表明傅在绘画上请益于梁。邓之诚先生曾说:“梁辈行既高,为青主所敬事,且数从问画,知青主之画,实出于梁而微变之。”[5]这一分析无疑是有道理的。

说到书法,颇以此道睥睨古今的傅山,对梁的字也有很高的评语。他说梁“字不合格,而孤洁秀峻,径自标一宗,要无俗气”。以傅山的标准而言,这个评语给得相当高,等于说梁的字已入“脱俗”之境。何谓“脱俗”?傅山有自己的界定,或者说有他自己特定的审视角度和评品标准。傅山在其著名的《家训》中还曾谈到梁檀的书法。其云:

梁乐甫先生字,全不用古法,率性操觚,清真劲瘦,字如其诗,诗如其人。品格在倪瓒之上三四倍,非人所知,别一天地也。[6]

这段评语与传文中的评语基本一致,只是进而由字论诗,由诗论人。称梁的“品格”更在倪瓒(云林)以上,并特为点出:“非人所知,别一天地也。”这些话蕴义深曲,如不加以剖析,则很容易让人感觉傅有偏爱溢美之嫌。

傅山在明清之际的书坛上卓然一家,他尤以书论严刻著称,有人譬之如“老吏断狱,严而少恩”。概括起来,其特点主要是两点:一是反对柔媚流俗之体,力主苍遒古拙,不拘体式。他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7]的著名观点,对清代书家影响很大,实际上开了清中期以后勃然崛起的阮元、包世臣及晚近的康有为等尊碑派的先河。二是他论书最重人品,重名节,毫不隐讳其因人论字的倾向。最典型、也最为大家所熟悉的,是他对赵孟(子昂)书体的一段议论: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无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脉,盖自《兰亭》内稍变而至此。与时高下亦有气运,不独文章然也。[8]不赞赏赵字的某种熟媚习气,这并非傅山独家之论,明清间持此论者往往有之,至于露骨地提出“薄其人,遂恶其书”,“熟媚绰约自是贱态”,这是前无古人之语,而实际上已超出论书的范围,其政治寓意十分显豁。

赵孟頫是不是一个大节有疵的人,他的字是否真有腼颜事仇的“贱态”,这类说法流布甚广,本值得认真讨论,但显非本文所应涉及者。仅就傅山上面一段评语而言,平心而论,我以为是有失于偏颇的。而问题在于傅山是清初遗民群体中的中坚人物,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他本人坚定不移的民族与政治立场,使他的艺术观蒙上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鲜明的反异族统治意识。于是,以宋室诸王孙身份入仕元朝的赵孟頫,便成了他痛加指斥的对象,其弦外之音一听便知。与此相应,他对梁檀书法所给予的崇高评价,也具有因人重字、以字论人的倾向,所谓“脱俗”,所谓“全不用古法,率性操觚,清真劲瘦”等,是评字,也是评人,其中寓含着对梁檀品格的赞赏与认同。

傅山认为梁的品格甚至在素有“清高绝俗”之誉的元末画家“倪瓒之上三四倍”,“非人所知,别一天地”。这是一个意味幽深、耐人寻思的评语。我以为这里面可能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傅、梁二人在遗民立场上志同道合,有很深的政治隐情,无法公诸笔墨,在这方面,傅以为梁比之为躲避乱世而遁迹于湖山的倪瓒来高出多了[9]。其二,指梁的宗教信仰和修持。与倪瓒相比,倪瓒固然颇具清雅绝尘的飘逸风格,但终究脱不了落拓文人的习性,而梁有始终如一的宗教追求,二人精神世界迥然有别,这就是“非人所知,别一天地”的底蕴。

梁具有很深的汉文化修养,但他又是虔敬专一的穆斯林,其信仰之诚与遵行之严,使傅山大受感动。由“其教之严净”,得出“非异端也”的结论。令人感慨的是,当傅山以丹青之道频频请教于梁檀时,梁却劝说这位名播海内的大儒接受“登天堂法”,并取出“青纸金书经”——《古兰经》——为傅山宣讲,使傅山对伊斯兰教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严克细微”的评语,“深敬省,如闻晨钟”“敬之不敢议”的态度中,都可以窥见傅山对伊斯兰教的尊重和心态。这当然同尊重梁檀本人是分不开的。在梁檀影响之下,傅山成为明清之际南北大学者中唯一一个对伊斯兰教作出中肯评价的人。这不同于黄宗羲对回回历法的研究,因为黄宗羲仅限于一隅之学,而并未涉及对整个伊斯兰教的评介[10];更不同于顾炎武对回回的诋毁。以顾氏的宏通博大,竟针对回回民族讲过一些非常偏隘的话[11],我以为这同长期形成的隔阂与陈见有关,如顾炎武也结交过梁檀一样的回回人物,他的观点肯定会大为不同。

梁檀虽然是前明诸生,但似乎国变以前就过着摒绝仕念、超然物外的隐居生活。他住在太原南关傍水而筑的芦鹜斋中,以古书桐琴为伴。“日夜忏悔”,凡30余年,傅山比之若东汉的隐士梁鸿(伯鸾)[12]。这一比喻,除见于前引梁檀传文外,还见于傅山《题梁乐甫画》一诗中,诗载《霜红龛集》卷七:

同类推荐
  • 蜀中龙庭传

    蜀中龙庭传

    春秋过后,骊阳王朝一统天下百余年,太平之世下暗流涌动。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寥寥百年事,不过一笔。让书页去铭记每一个值得歌颂的小人物和大人物的故事,些许不同,皆是温柔。捏杯酒眯着眼,要专心看人间,关山点酒,一柄玉扇,一段故事,一程人生。
  • 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大唐开国

    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大唐开国

    风云三百年的大唐盛世从“窝囊”的李渊开始,在他的前面,是千古暴君的典范,隋炀帝杨广;在他的后面,是千古治世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在儿子的阴影之下,李渊只能感叹:谁动了我的唐朝。唐朝三百年太平盛世掩盖了内部的钩心斗角、人事沉浮,把沉闷的历史放在轻松幽默的文字里搅拌,解构王侯将相的荣耀光环,表面上看是平淡无奇的炒冷饭,其实却是针针见血的翻案文章。
  • 问鼎天下

    问鼎天下

    铁骑纵横处,饮马黄河岸,男儿生当如是!
  • 北大学生最关注的100个事件

    北大学生最关注的100个事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了:仓颉造字——告别蒙昧时代,从此跨入文明;禹传位启——“家天下”取代禅让制;武王伐纣——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共和行政——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百家争鸣——“轴心时代”结出的累累硕果;儒家思想——儒家文化圈的基石;道家思想——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南针的发明——指引人类探索世界;秦灭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专制集权王朝建立;商鞅变法——奠定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焚书坑儒——中国第一场文化浩劫等。
  • 轮回极品才子

    轮回极品才子

    这部小说写的是主角需百世轮回才能继承帝位的第一世,架空历史型小说,主角无所不精无所不通,做生意做到发家致富,做文学做到三元及第,做将领做到开疆扩土,闲来无事也调戏调戏官家小姐and公主,勾引勾引敌对国美眉
热门推荐
  • 现世唐门之光与暗

    现世唐门之光与暗

    继斗罗大陆原版故事后自编文章:现世唐门之光与暗主角唐帅继承先辈神灵唐三与众神所开辟的星源之力,一路与学院伙伴努力共敌反派罗刹之子与黑暗大帝!
  • 修仙诗画

    修仙诗画

    仙子修行化,飞舞飘渺画。春岚景繁花,诗趣琴语话!
  • 独家婚宠:总裁请深爱

    独家婚宠:总裁请深爱

    (作者是初二的学生,所以周一至周五不更,周末一天一更)“顾寒夜,你真是个大流氓!”洛淅淅愤怒的看着他,可他却一脸平静的说“亲你一下就成流氓啦?那我还有更流氓的一面呢,你要不要试试看”说完便扑了上去。“顾寒夜,你真混蛋,我要离婚!”洛淅淅拿着一张离婚协议书站在顾寒夜面前。“离婚?什么是离婚?”顾寒夜拿着离婚协议书看了几眼,若无其事的把它撕了,然后对她说“淅淅,我爱你”说完便吻了下去……
  • 夏至安以谦

    夏至安以谦

    十年前,她是新进娱乐圈的新人。十年后,她凭倾城倾国的颜值和出神入化的演技夺得娱乐圈影后的位置。十年前,他是乐坛新晋歌手。十年后,他是华语乐坛歌坛天王。结婚后她无奈的说:“我当初怎么就看上你了呢……”他理所应当的回复:“因为你注定要遇上我…”
  • 老鹿王哈克

    老鹿王哈克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之一,收录了作者沈石溪8个动物短篇小说。作者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通过对动物社会的描写,揭示了动物之间情感纠葛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从中引发联想,体会其中的内涵,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动物世界尚且如此,我们人呢?
  • 转生成为元素精灵的我又被召唤了

    转生成为元素精灵的我又被召唤了

    一场车祸,意外穿越到异世界,成为了一个元素精灵。并且还获得了一个名叫‘元素者’的特殊技能。成为九大圣人之一克洛丝·澳特维莉娅三世·莉娜的契约元素精灵,与她一同参与了那场英雄都是炮灰的战争。万年后,战争早已在九大圣人以生命为代价的努力下而平息。而当初那个陪同克洛丝·澳特维莉娅三世·莉娜征战的‘灵王’再一次被人召唤了出来。(自带分类:同人)
  • 十九岁的甜

    十九岁的甜

    温夏觉得,沈深他就像颗柠檬糖,又酸又甜的。沈深认为,温夏她就像颗薄荷糖,冰冰凉凉的。
  • 妙手小厨娘

    妙手小厨娘

    前世遭渣男哄骗蒙蔽,她在新婚之日逃走,却被卖入风尘之地。好在上天垂怜,令娇俏小厨娘一朝重生。做大厨、开酒楼、斗极品、虐渣男,走上致富不归路。山里汉化身忠犬将军,小厨娘独获恩宠。前世今生好似一场梦,梦醒又是一场轮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开十三月

    花开十三月

    九重天上众多的仙人,可那并不是全部,除了九重天,还有几处仙地,这其中仙术最厉害的就是蓬莱和青丘两处,而较为厉害一些的便是青丘一家,青丘花家十三姑娘名为花十三,生来仙体,修炼了几万年,便成为了上神,九重天上的天君于是便赐婚了她与太子,捡了个上神儿媳,整个九重天满是喜气,花十三却是不愿意,凭什么她十三姑娘刚成为上神就被那天君订做儿媳,她倒要看看那个便宜夫君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