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00500000118

第118章 马注的家世及生平(2)

安亲王岳乐其人重视人才,不以民族成分而论,多方延揽人才。马注与其会见时论及兵法、时运,其讨论基于兵家尉缭子“天官时日,不若人事”的观点。马注出示了自己的《烟波钓叟赋》,基本认同尉缭子观点,但同时强调了“兴亡之柄由主而不由人”的观点,表达了以德获喜于主而得天下的伊斯兰宗教观念。得到岳乐赏识,因而得到重视,并善待有加。清初边疆战事未息,安亲王岳乐为武将,招贤实有所图,但马注做诗明志,明确表明不愿从事军旅生涯。安亲王岳乐惜才,安排其在宗学教授汉文,任职教习,其间主要讲授宋明理学。因其教育经验丰富,学识见地颇具吸引力,门徒日盛。客观地讲,作为前朝偏地秀才,能有此等境遇,已经是得到很高的提举了。

清朝宗人府沿袭明制,设于顺治九年(1652年)。长官称宗令,由亲王或郡王选充。宗人府除行政机构外,下有宗学、八旗觉罗学等教育部门,宗学教授汉文,八旗觉罗学教授满文[32],宗学的普通教师为教习,月俸二两银左右,在清初,物价比较稳定,二两银已经足够养家糊口。马注的生活从而安定下来,其是否在北京结婚我们不得而知,但此时他已经有了家室,妻经名法土麦。

马注比较容易接触到穆斯林学者,他与这些人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我们在《海内赠言》中可以看到两位金台经师:杨荣业和马化蛟。杨荣业,字盛之,京都人氏[33]。马化蛟,字云卿,俗称七师[34],昌平州(今北京市昌平区,民国期间州改县,今改区)人。因地缘关系他们二人应都在北京城清真寺开过学,马注与其有过很频繁的接触和交流。在这些经师的影响下,他对伊斯兰教经典、教义的兴趣愈发浓厚起来。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耿精忠起兵反清,安亲王岳乐被康熙皇帝重用,封为定远平寇大将军,率师讨伐吴三桂。其属下幕僚多从军而征,安亲王岳乐有意安排马注以副参谋之职随军征战,但马注婉辞相拒(《郁速馥传》)。清军进剿吴三桂,马注是积极拥护的,但其怜惜的是自己家乡人民,然而自己无力回天,只能听任形势发展,但其认为将自己的才智用于屠戮家乡人民而得荣,非其所能为。另外,此时的马注看到北京人才济济,“自揣才疏运蹇,能者争先”,自己于“文武之途无望也”(《进经疏》),如果说马注前往京城之前,有希望朝廷不拘一格委以重用的念头,那么从此事来看,经历几年的历览、磨砺,马注已无意于此。

随着马注对伊斯兰教经典、教义学习的深入,他逐步“知天命之从来”(《自叙》),意识到自己应该为伊斯兰教的宏传而奋斗,愈发刻苦地钻研伊斯兰教知识,此期间他的阿文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达到了能够将阿文翻译为汉文的水平。他的学术品格比较独立,我们在其著作中没有看到其伊斯兰经学师承,但我们从其《清真指南》涉及内容的广博来看,应该是集百家之长,综合了当时北京著名京师教诲,同时更注重个人参悟。马注广泛搜集伊斯兰教经典、文献,“予抵燕都,经书丛聚之薮,得明武宗皇帝秘藏《天经问难》一集”(《五课》),此可见马注之用心。马注对于“武宗皇帝崇事圣典,迈于前辙,而经传未译,儒习罔闻”(《自叙》)这一现象不以为然,认为应该改变这种状态。当时王岱舆著作已经在各地广泛流传,马注认为王岱舆的作品“可谓清夜鸣钟,唤醒醉梦;苦药针砭,救济沉疴”。在马注的著作正文中,除王岱舆之外未见其他汉文译著者名号,可见其对王岱舆之服膺。王岱舆的著作也激发了马注进行汉文译著的热情,他开始属意于据阿文经典译著一本可“以教天下万世”(《自叙》)的汉文书籍。

康熙十八年(1679年),发生了一件令当时伊斯兰教人士震动的事,“皇上狩于蠡城,登清真阁,见架置天经,徘徊不忍去,诏寺人能讲者来,蠡人无有应诏者”(《援诏》)。当时这件事情马注应该也有所耳闻,对他刺激很大,但此时他的阿文、波斯文水平还未精进到足以翻译“天经”,故其暗自发奋,更加刻苦钻研伊斯兰教典籍。马注一边从事教学,一边加强阿文学习,同时还撰写书稿,辛劳之至。

马注将其书稿定名为《清真指南》,这可能是受到刘三杰的影响,刘三杰有《御览清真指南》一书传世,其生年或较马注更早,马注对伊斯兰教书籍相当关注,极有可能读到这本书。根据马承荫的《指南序》所记,这本书的初稿应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之前已经完成。这个初稿应该包含了二到七卷的大部分。初稿有译有叙,计十余万字,内容“上穷造化,中尽修身,末言后世,天地之秘,神鬼之奥,性命之理,死生之说,巨细隐显”,反映了他的主要思想。由马承荫为其作序这件事可以看出,马注在京期间,交游甚广,穆斯林各界知名人士他应该都有所接触。

这一年,康熙帝平三藩,云南安定,其兄写信屡屡催促马注返乡,但马注“以圣教为忧,而进退不可已”,马注此时虽有返乡之意,但他没有遵兄命立即返回,而是反复思量自己如何以一己之微,解伊斯兰教衰微局面。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他书《请褒表》希望康熙帝能按照封孔子的旧例,比照宋、元、明历朝对其祖上穆罕默德、赛典赤进行褒扬。此表更凸显他的忠孝观念,反映了他渴盼伊斯兰教能在中国宏传的急切心理,同时也有谋得康熙知晓自己的意味。然而他“疏屡上而机未遇,囊罄裘敝,颜色益悴”(《郁速馥传》)。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马注为此颇费财力、心力。同年秋,“西域国臣以天经进,上谕礼部侍臣即传京师内外,诏能讲者来,皇上登景山以待。时日将哺,次日欲幸五台,及诏至,乃教领之能诵而不能讲者。侍臣复旨。上曰:‘今朕亦忙促,令彼暂回。以率伊众,俟游五台回,宣能讲者,勿虚朕望。’及旋,而诏不果。”闻此消息,马注决定将《清真指南》付印[35]。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元旦,马注将《清真指南》付印,这是《清真指南》的首印,其内容已经经过了北京很多穆斯林学者、教内教外人士的指点与校阅了,在手稿基础上略有改动。马注之所以付印,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是他已经有离京的打算,并想带着这本书请教各地名师,而抄誊亦多不便。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三月谷雨,马注自己为《清真指南》作序,他在叙中写道:“因闻得悟,领诲明师,或见或闻,著为《指南》一集,登堂入室,贤愚便览。虽其中之得失余不自知,然未尝不可为泛汪洋者东西之一助。知我者,其惟斯书乎!罪我者,其惟斯书乎!人道苟明,又岂敢避罪我而负知音?”(《自叙》)并“幸冀高明,起而教我”。此后他可能在密云向康熙帝献《清真指南》而未果[36]。虽然屡经挫折,但他还能够自我调适,“抱道不出,其咎在己。既已出而道不行,非人力之不周。吾之不遇皇上,主也。皇上岂知我哉?”(《郁速馥传》)但他仍然不放弃一切可能的机会,仍抱一丝希望能为康熙帝所知。

(三)返乡之旅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当马注获悉康熙帝欲南巡[37]后认为,这可能是他能够得到康熙亲见的一次好机会。于是决定先于康熙帝离京,在中途迎驾。同时他也作好了计划失败的安排,那便是寻访名师。康熙帝这次南巡主要是沿京杭运河而下,而运河沿岸多回族聚居,马注此行也相当方便。康熙帝月底出发南巡,马注已经在德州迎候,但这次依然没有能够得到召见,献书之事也不了了之。

尔后马注沿陆路到济南,抵济宁,在这里他拜会了在此开学的李延龄,李延龄是马化蛟的老师——胡登洲的四传弟子。此时与李延龄一同开学的常志美已经归真,李延龄也已年近八旬。李延龄自幼善诗[38],为他赋诗一首赠别。在那里他还拜会了李延龄的弟子王兴文经师,王兴文也有诗赠马注(《海内赠言》)。他在济南、济宁没有长住,准备在康熙帝返回途中再次上疏,请求御览自己的著作。于是沿河南下,大概在徐州一带又作了短暂停留,并见到了古砀教领马廷瑞[39],马廷瑞为其校订了书稿的三、四两卷。继而在扬州作短暂停留,在那里他拜会了古之瓒,古之瓒览其全书,并为其校阅了二、三、四、五、七卷。在这年的十一月他抵达南京,在这里他第三次请求御览,但依旧没有如愿。对此,马注虽然有失落感,但此时他已经能够坦然面对了。

南京自元明以来就是回族聚居地区,也是伊斯兰教学者、经师云集的地方。在这里他拜会了刘三杰,也应该见到了刘智[40]。马注与刘三杰有比较深入的交流,刘校阅了全书。马注非常敬重刘三杰,可能是得到了很多的指点,故在《清真指南》中将其列在卷首校阅者首位。马注在南京停留了近一年的时间,这期间他广泛接触南京的伊斯兰教人士,当时著名的经师袁汝琦[41]、马之骐[42]与之都有交流,马之骐为书稿提了不少意见,特别是第六卷、第八卷[43],这几位均有赠言见录。

在南京期间,马注与同为赛典赤后人——马哈只之后郑氏家族联系比较紧密,并得到他们的眷顾,生活上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为表示感激之情,更为表同宗的荣誉,马注将郑之璧、郑士昌两位“博文”的诗录入《赠言》中。在南京期间,马注看到了郑氏家谱,我们可以想见,郑氏在明朝时期,地位相对显赫,又居于主流文化中心地带[44],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对待族谱的重视程度应该很高,当时的郑氏家谱应该是比较全面系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对马注续修家谱的信念产生激励作用,从后来马注的行动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马注在南京停留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可能由教内人士介绍,马注到达安徽皖城(今安庆),安庆有回族马氏为望族,现有《怀宁马氏宗谱》存世。“明洪武远祖哈直(又名马天方),官安庆卫指挥,因家焉。”[45]著有《中国回教史鉴》的马以愚先生便是安庆马氏后裔。《怀宁马氏宗谱·志尚公弁言》载:“吾族系出西域鲁穆。始祖讳系鲁穆文字,汉译马依泽公,遂以马授姓。”马注或是在南京知道了安庆马氏,故特意到那里核对家谱,但现在还不能知道他们核对家谱的具体结果。但从他后来取道河南来看,可能存在宗亲关系,因为安庆马氏系由河南出[46]。《授书说》中有“丙寅(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春正月朔五日,予自燕旋滇,舟次皖城,率家属暂寓”。他在那里应该从事一段时间伊斯兰经堂教育,以伊儒兼授的方式传播伊斯兰教。他在那里“承教亲爱予甚笃”,在他离开时,曾将《清真指南》一部留在那里。这一年里他写下了《进经疏》,并将其归入《清真指南》,这可能是其最后一次上疏请求御览时所作,收入该书以明其志。

这之后马注大概是由安徽出,首先溯江逆流,抵达湖北境内,可能在湖北拜会了他久仰的皇甫经。皇甫经是胡登洲的四传弟子,湖南常德人[47],但从日程上来看他不大可能再去湖南。马注由湖北取道河南奔西安,完成他祭奠西安咸阳王陵的心愿,同时以其《清真指南》就教于方家。

他先到达开封,在那里拜会了许多伊斯兰教人士,其中孙必第(字后山)为其校订了第五卷和第七卷,马绥泰为其校订了第六卷和第八卷。马绥泰有赠别诗见录。马注随即西走潼关,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的初秋到西安,他在西安同样拜会了一些经师,在赠言中收录了冯通宇、舍起灵诗。《经学系传谱》之中有舍起灵见录。该谱中录:“蕴善舍先生,讳起灵,字蕴善,渭南人氏。”[48]疑与马注所记为一人,或为同宗。冯通宇和舍起灵同是常志美、李延龄弟子[49]。应该是通过这一师承关系,马注到西安后得以便利相知。

这年八月初一,马注在西安带领全家拜谒了咸阳王陵。咸阳王陵的位置,据马注记载,“长安东十里铺浐河之岸,东界坝河,南界长老铺,西界光泰门”,但当他举家拜谒时咸阳王陵已破败不堪。马注见后悲痛不已,慨而作《赡思丁公茔碑总序》以记之。马注的《赡思丁公茔碑总序》结合正史,同时可能参考了南京等地赡思丁后人家谱的相关内容,尽管其中有很多溢美成分,但它仍不失为后世研究赡思丁的一份有益资料。

马注了却自己的心愿后,遂由陕入川,先到了利州(今四川广元)。利州地处陕甘入蜀要道,元宪宗二年(1252年),八月,忽必烈率军“次临洮,命总帅汪田哥以城利州闻,欲为取蜀之计”[50]。当时马注的先祖赛典赤·赡思丁负责元军后勤粮饷,《元史》记载:“宪宗即位,……帝伐蜀,赛典赤主馈饷”[51]。后来在至元元年(1264年)赛典赤任陕西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至元三年移治利州,八年移治成都,也即1266~1271年的5年之中赛典赤治于广元。赛典赤属下有很多穆斯林,而且他的后裔亦有留居。马注《赡思丁公茔碑总序》中称:“居于……利州者是为伯颜察儿之后。”伯颜察儿是赛典赤之孙,元代封奉元王。《重修广元县志稿》称“元回教盛于元明寺立今之东街三元宫”[52]。由此可知,元明时期穆斯林在广元有一定的数量和影响,但是马注到达广元后,除与宗族人会谱之外没有见到其他活动。

同类推荐
  • 回味元朝

    回味元朝

    蒙古帝国瓦解后,元朝没有能经受住一个世纪的风霜。在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文化冲突中,在大自然给予的无情灾害中,在帝国内部不断的争权夺利中,在统治者的腐化堕落中,元朝退出了历史舞台,最终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之中。今天我们来阅读这段历史,就是希望尊敬的读者们,能在茶余饭后的小憩中,对这段历史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如果能够通过了解历史,了解这些帝王将相的功过成败,得到某些启迪,或者产生某种共鸣,抑或得到一些知识,便使作者心中足感快慰。回味历史,历史早已消失在了昨天,而在那段历史中的无数个鲜活形象,以及那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件,却久远地记载在春秋史籍中。
  • 三国之追随曹操

    三国之追随曹操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天下英雄辈出,群逐其鹿。当主角降临,是随一代奸雄曹操肃清寰宇,还是身死道消、是否还有三国之分?请待主角降世。。。。
  • 大唐第一咸鱼恶魔猎人

    大唐第一咸鱼恶魔猎人

    王寅:“系统咱们来大唐干啥来的啊?”系统:“帮助大唐发展壮大争霸世界”王寅“我靠那岂不是很累啊?要不咱别干了吧?当条咸鱼挺好的啊”系统:“宿主的决定为第一执行序列通过。”王寅:我靠这都行?
  • 小白在三国

    小白在三国

    本是刚刚踏足社会还未想好如何报效国家的路人甲,一次意外却是让他深陷三国,深陷那个混乱、动荡的年代!且看一介小白如何在乱世中立足,如何一步步上位?
  • 英贼

    英贼

    吐一口秀气,便是半个锦绣山河。八百乾坤,三千世界,英雄美人,浮生若梦。谁人与我一同醉,请君共饮三千杯!林某人说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大俗,即是他奶奶的大雅!(醒世格言:做无耻的君子,写风骚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情,娇妻腹黑又重情重义

    重生之情,娇妻腹黑又重情重义

    一朝穿越,变成了一个废物月家大小姐。技能烂的不得了,还有一个渣男未婚夫,好不容易赶走渣男又来了一位不要脸的三王爷。“跟她谈的怎么样。”“月姑娘她死活不愿意,说要去找慕容天羽......”“是吗,你去告诉她,本王同意她去找,不过......就怕她找不到!”“王爷,您这话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呵。”某三王爷冷笑一声,“毁尸灭迹。”好吧,王爷你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光的传递

    星光的传递

    一对冤家的暴走日常。每天一早的日常从薛诗琦跟叶小文的大眼瞪小眼开始
  • 爷有喵妻,爷骄傲

    爷有喵妻,爷骄傲

    苏玖璃本该被体弱多病的妹妹害死,却莫名其妙的变成一只猫。为了弄清真相,她打算找“好哥们”抱抱超级大腿。烟纱岛岛主阎墨白的脾气不太好,而且还有个怪病——全身寒冷如冰川。只要被他的双手触碰,无论人或物,都会在五秒内冻成冰雕。某一天,原本没法和活物零距离接触的人不但养了只猫,还整天抱在怀里,捧在掌心。这下,全岛人民沸腾了。面对大家认为的荣宠不断,风光无限,苏玖璃只能给出三个字,呵呵哒!【片段】晚上,某猫正辛辛苦苦的给阎墨白踩背踩胸踩腹肌。踩着踩着,忽然发现哪里不太对。“喵!”喂,你这块肌肉松的挺厉害啊!得多练练才行。阎墨白淡定自若:“不用肖想了,爷是你这辈子也得不到的男人。”啥?苏玖璃满头雾水,顺着对方的目光看向脚底,吓得一蹦三尺高。踏马哒!她什么时候踩到这家伙的宝贝二弟了?猫身落下。“嘶!”男人闷哼,脸色瞬变。……半个小时后,某猫竖起前爪,立起后脚,委屈巴巴的脸靠墙而站。阎墨白饶有兴致:“感动吗?”苏玖璃斜眼看了看他手中的剃毛器:“喵!”不,不敢动。注:①男主不正常,女主不正常,至于剧情正不正常,得看了才知道。②收藏,追文,开心就好。
  • 神级系统

    神级系统

    新书《全职业武神》已经发布,精彩的异界大陆等你共闯!炼器系统、融武系统、召唤系统、兑换系统……装备商店,药品商店,声望商店,功法商店……真气水、灵气水,恢复能量的蓝药水,修复伤势的红药水,还有各种能量卷轴,阵法卷轴,进阶丹,任务称号……这是一个游戏系统,肖叶是游戏中唯一的角色,完成任务,解封系统与各种功能,获得丰富的任务奖励!秒学功法,融合武技,召唤神兵!神级系统,万象神通,游戏异界!
  • 石途

    石途

    大道无疆,修行之路漫漫。其间庸才无数,如过江之鲫。而天才就像夜间繁星,熠熠闪光。天才有天生灵根者,修为可一日千里;天才有心如赤子者,感悟天道若行走坐卧;天才有大修转世者,武力强绝,横压一世;……然而任谁都想不到,最终站在大道巅峰的,不是漫天神佛,各路仙魔;更不是无数天才,诸多强者。而是一个资质略显驽钝的少年。
  • 浪漫少爷冷漠女

    浪漫少爷冷漠女

    司马诺在她五岁的时候,亲眼看到父亲被警察带走,她却被送到了孤儿院,然后被人领养。当她一直思念着父亲,盼望着父亲有一天能够早日回到身边的时候,却在生日的当天,传来了父亲死在监狱里的消息,据说是因为在监狱里烦乱,试图逃走,却不想被人发现,战乱中误杀的。司马诺从来不相信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残暴的人,领养她的是父亲的世交,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带她长大成人,教会她很多东西。司马诺的心里,她一直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被人杀……
  • 有保无险:社会保险政策法规解读

    有保无险:社会保险政策法规解读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为社会成员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提供基本经济保障的制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综观当代世界,凡是追求社会公平并想获得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国家,必定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凡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备的国家,通常都能够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反之,凡是不重视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障制度残缺的国家,通常也是社会矛盾相对尖锐、社会排斥与社会对抗相对严重的国家。
  • 时代新兵

    时代新兵

    在已知的银河系相邻滴宇宙中有着一个铯钡镧铪系
  • 湛然禅师宗门或问

    湛然禅师宗门或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