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像海浪一样,一浪接着一浪往上走,但是在浪与浪之间有休整与回落,所有企业便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沉沉浮浮,有的顺浪而起成就了一番宏图,有的逆浪而行折戟沉沙。
经济处于调整状态的时候,是企业最难熬的时候,方向不明,问题丛生,混沌的一团。像现在,外有金融危机的余震,内有疲弱的内需,很多企业陷于发展困局。“现在什么生意都不好做!”这成为了大大小小的企业主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生意不好做,企业该何去何从?现在,到了我们要反思的时候,到了我们要思考出路的时候。为此,我们特意把处于风口浪尖的富士康拿出来分析与总结,力图给企业经营者一些启示。
富士康作为国内最大的加工出口企业,作为深圳市的龙头企业,作为珠三角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的代表,它是一个样板,它是中国经济一个历史阶段的缩影。然而,就是这个巨无霸,全球的代工之王,在2010年上半年爆发了一系列悲剧性的事情,表面上看是一个企业的问题,实质上是中国所有加工型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更深一层地来看,是全球经济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问题。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从狂乱中走出的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恰逢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机遇期。中国企业靠低廉的产品价格在全球获得竞争优势,导致中国形成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对外需依存度高的出口模式。这种模式让中国快速积累起庞大的国民财富,GDP年年高速增长,在全球经济碎步慢跑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但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出口已经达到全球规模第一,意味着出口的发展模式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像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本来就在利润的刀片上跳舞,如今更难前行。
“反者道之动”。先贤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事物具有轮回的特性,任何事都是物极必反,当中国的出口模式摸到了发展的天花板时,加快转型,已是当下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主题,也是富士康这一类代工企业所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2008年的爆发的经济危机更是雪上加霜,迫使中国企业加快转型的速度。
转型,意味着变革。企业要解放思想,转换观念,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转型,意味着新生。企业要褪去原来的发展方式,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转型,也意味着痛苦。行业的消失,产业链条断裂,渠道体系破坏,经营模式再造,这些难题都在拷问着企业的生存能力。
在这本书里,我们叙写富士康的故事,回顾富士康的历史,剖析富士康的调整,展现郭台铭的性情,目的在于启发众多中小企业和出口型企业如何面对转型的问题。因为光有一个富士康成功转型不足于强盛中国,需要千千万万个企业强大起来,如此,中国才会迎来灿烂的未来。
历史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也会给你打开更多的机会之窗。面对着轰轰烈烈的扩内需促增长的转型运动,中国企业要求新求变,走出属于自己的全新的道路,为中国的昌盛添砖加瓦。
祝富士康顺利完成转型,中国的企业顺利完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