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最近平城最大的喜事当然就是方家的嫡长子娶媳妇了。
这方家本是乡间农民,一直穷得很。方老太爷见那几亩田了没指望,不得不下海经商,许是上天见怜,偏偏让那方老太爷发了家,从此迁居城里,买了数万亩良田,一面收取田租,一面继续做那生意。
这几年老太爷去了,当家的位置落到了方老爷手中,方老爷为人大胆,生意越做越火,成了平城一贵。
这会儿,方家娶的是平城一个老秀才的嫡亲女儿。
话说虽然这老秀才家财远远不及方家,但是到底是委屈了那女儿。朝廷重农抑商。商贾家财再多,亦只能属于贱民一列,而且三代以内不得入朝为官,除非与那有朝廷授命的人家结亲。相反,只要有授命在身,哪怕只是个秀才,都得受万民所敬重,称一声秀才老爷。
秀才女儿嫁入商贾家,本是文人不耻之举。但是这萧秀才已经年逾六十,四十岁才有了一个庶出的儿子,四十七岁才得了一个嫡出的女儿,眼看高中已经无望,家里也不宽裕了,儿子又不争气,考了三次科举,却连个秀才都中不了。女儿萧小蝶虽然才情横溢,又是个爱读书的,可惜是个女儿身,成不了大事。
正巧那花媒婆来说媒,听见那花媒婆把方家的聘礼说的天花乱坠,萧秀才就动了心,忍着被同窗耻笑,把女儿嫁了过去。
秀才家委屈,方家却得了莫大的荣誉。方家长子方有年娶了秀才之女,这一代人就可以去考取科举了,再不用等下一代了,方老爷因此还催促儿子们加紧用功,好吐气扬眉。还高兴得连摆了三天三夜流水席宴请乡亲邻里,大家都为方家娶到了箫家的女儿高兴。
这方家家大业深,外面道方家家主是方老爷主外事,内事则是方大夫人在打理。箫小蝶进了方家才知道,实际上主内事的是方老太君。
方老太君是方老爷的亲娘。由于当年未发家时穷,方老太爷只娶了一个妻子没有纳妾,后来发家了倒是纳了两房妾,可惜方老太爷已经到了迟暮之年,所以两个妾都没有生育,方老太爷一走,两个妾便被老太君草草给打发了。
方老太君只有方老爷一个儿子。但是方老爷的嫡妻何氏却生育有两个儿子,另外小妾张氏,王氏都有一个女儿,其他妻室均无所处,两个女儿已经早早给嫁了人家,而且被何氏嫁到不是那么富有的人家去做嫡妻,势力不如方家,所以两个姨娘都没了盼望,但到底是做嫡妻,方老爷也很满意,还夸赞何氏爱惜子女。
根据萧小蝶连日来的观察调查得知,这方老爷的两个儿子方有年、方有信。
方老爷和夫人何氏都偏爱小儿子方有信,但方有年是老太君一手带大,所以老太君偏爱方有年。
再观她这个丈夫,倒也生得风度翩翩,为人老实,倒是方有信长年受方老爷方大夫人的溺爱,不但没有规矩,还时常仗着有些小聪明作弄别人,经常寻花问柳,也不爱读书,在外面名声很是不好。萧小蝶悄悄为自己捏了一把汗,幸好嫁的是老实巴交的大哥方有年。
这天早晨,萧小蝶带了贴身的来福丫头,又早早地到了老太君那请安。由于老太君尚在,连方大夫人都要亲自到老太君那里请安去,也不消萧小蝶再跑到方大夫人那再请一会安,就一并在老太君那里请了。
老太君的贴身妇人邓婶是个机灵的,见萧小蝶款款而来,道了个万福,就转身去禀告老太君少夫人到了。
老太君还是挺满意这个孙媳妇的,毕竟商贾能攀上有授命的人家并不容易,而且也是天大的面子,当然不能怠慢,连忙让人请了进去。
方大夫人何氏却不是那么想的,虽然萧家有授命在身,但萧秀才毕竟也老了,官场上没了指望。花媒婆来说媒的时候明明说萧家小姐生得珠圆肉润,一看就是会生孩子的人,可是一看这媳妇,弱柳扶风,大有林妹妹之势,能健健康康已经不错了,和珠圆肉润根本搭不上边儿。但人已经娶过来了,又是有授命的人家,也不能说退亲就退亲,只好忍了这一道气儿,想着以后多给有年纳两个能生儿子的妾就是了,反正娘家的表姑娘也大了,但自己的亲侄女,当然要留给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有信了......
何氏正在胡思乱想之际,萧小蝶进来了,向老太君道了万福,待老太君让了起,又向大夫人何氏道了万福。
何氏赶忙收回心神,忽然不知道哪里起的念头,想在这媳妇面前立立威,竟没叫起,还慢慢地品起了茶,直到老太君用咳嗽的声音提醒,大夫人才让萧小蝶起了。
大夫人抬头对上了老太君不满的眼神,也暗暗吃了一惊,简直把自己的肠子都悔青了,自己婆母在此,那到自己当场教训媳妇的地儿,这不敬婆母的罪是她万万担当不起的!
想到这里何氏不禁往后缩了缩,这一系列的表情,逃不过萧小蝶的眼睛,她在心里暗暗发笑,想这个婆母真真太不沉稳了!不说自己没犯错,哪怕自己犯了错,这老太君没发话,就到不了这个做儿媳妇的先发话的份儿。
请过了安,又闲话了一会儿家常,老太君今天心情特别好,想是得了新孙媳妇的缘故,竟让她们两婆媳都别走,就在这地儿陪她用起饭来。
老太君发了话,两婆媳当然不敢拒绝,连忙答应下来。又闲谈了一会儿,邓婶进来说是摆好饭了,请老太君和两位夫人过去。
老太君从贵妃榻起来,何氏连忙上前去扶,看那样子是驾轻就熟了,萧小蝶也不敢怠慢,连忙动身跟了上去,老太君在主席位置落座,而何氏坐在左侧。
萧小蝶见了,站到老太君与何氏之间的空位,老太君狐疑,问道:“蝶儿这是干啥子?怎么不好好坐下用饭?”
萧小蝶盈盈一笑,道:“孙媳准备侍候老太君和娘亲用饭呢。”
老太君听了,觉得新鲜,开怀道:“蝶儿懂事,但咱家不消这个,坐下吃饭就好,一家子也别见外的”
但何氏听了不乐意了,轻声对老太君说:“太君有所不知,听说城里的大家都兴这个,做媳妇的侍候婆母用饭,表示孝道。”
老太君见何氏出口,有点不高兴了:“那为什么你知道这规矩却一直不侍候?”
这一句话说得何氏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她本是乡下小富人家,嫁到方家时方家还发迹不久,家业还没现在一半庞大。乡间人不消这个,她那晓得?还是后来陪着老爷到别人家里作客,看到城里的媳妇都这样做,问了仔细才晓得。回到家后还真想这样侍候婆母一回,谁知道婆母嫌她手脚慢,不用她侍候。后来日子久了,也就没了这回事。现在被婆母误会,想是婆母忘记了当初自己也曾想这样侍候过,但又不能为婆母提醒,免得拂了婆母的面子,又想为自己辨析几句,又是不敢,心里又急又燥。
这何氏脸上的颜色也没有逃过萧小蝶的眼睛,萧小蝶轻轻地说:“想是老太君祥和,心疼着娘亲,才把这些规矩给免了,倒是蝶儿不知情,惹得娘亲和老太君不高兴了。”
老太君见这话说得乖巧又变着法子夸赞了自己,然笑逐颜开。何氏见萧小蝶为她解了围,也十分开心,对这个媳妇更是另眼相看。逐拉她的手让她落座。
萧小蝶坐到了老太君的右则。只见桌上摆着一盘子白粥,一碟蒸肉包,还有下粥的小菜三碟。
这早饭的菜色若比起贫穷人家,倒是丰盛得很,但是相对于富有人家,却是寒酸得很了。
就连那萧小蝶败落的娘家也比不上。但萧小蝶到底是有修养的,朝见这一桌饭菜,面子也没有一丝不快,只是默默地喝着粥,不时夹一筷子小菜。
老太君见了,心里更是喜了几分。
想当年老太君初嫁给老太爷时,老太爷穷得都没银子聘媒人婆去接,老太爷是央了隔壁的好命大嫂去接老太君过门的,老太君的送嫁是自家的大嫂和隔壁的林嫂。
到了老太爷家里,得那几亩瘦田,更是一穷二白,每顿只是糟糠白粥,连顿白米饭都吃不上。老太爷创业那些年,更是有一顿没一顿的,终是熬过来了,虽然发了家,老太君却思忆当年的苦,轻易不花钱,崇尚节俭。
有了老太君做代表,府中个人更是以节俭为荣,不敢多用一分一毫,怕被人告了去,连方有信平时的大手大脚,两夫妻也是瞒着老太君背地里支持着,倒是大孙子方有年由老太君带大,很得老太君思想,也崇尚节俭。现在见这媳妇对着这白粥小菜,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心中哪能不喜。
用过了早饭,老太君又拉着萧小蝶和何氏拉了一会儿家常,直到老太君累了,才把何氏和萧小蝶都打发回各自屋里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