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
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
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
这是一首出塞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大隋朝尚书右仆射,宰相杨素。千载之后,我们读这首诗仍然感觉到威风淋漓,杀气腾腾。杨素,我们在《三总管之变》那回书当中提到过,他是八路兵马之一。杨素,字处道,是隋文帝杨坚的同族兄弟,其实他们在家族支派上并不近。隋文帝是自认弘农杨氏为宗族,人家杨素是正宗的弘农杨氏传人,名门望族之后,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政治韬略;无论演讲辩论,还是书法文采,杨素都称得上是当时的佼佼者。正因为他集多项才能于一身,所以深得隋文帝的信任和重用,成为大隋朝独一无二的权臣,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早在北周年间,周武帝宇文邕就曾经夸赞杨素的才华,说小伙子你只要好好努力,日后不愁荣华富贵。少年杨素大言不惭,“我其实无心求取荣华富贵,怕得是荣华富贵自己找上门来。”就这么牛气!
开隋四将
咱们回过头来书接上回,都兰可汗挑起战争,南北两家重新开战,这个战争机器一旦开启,就不那么容易停下来。大隋开皇十八年,隋文帝派遣第四个儿子蜀王杨秀为元帅,宰相杨素为前敌总指挥,率兵出征突厥,重创都兰可汗。开皇十九年,隋文帝派遣第五个儿子汉王杨谅为元帅,宰相高熲为前敌总指挥,再次出征突厥,都兰可汗再次战败。在这次战役之后不久都兰众叛亲离被部下所杀,这小子媳妇没娶上还把小命给搭上了。开皇二十年,隋文帝派遣第二个儿子晋王杨广为元帅,长孙晟为前敌总指挥,又一次出征突厥,重创西突厥达头可汗。隋文帝之所以派遣几个儿子轮流为帅,实际上等于是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治国安邦的能力。
公元601年,隋文帝改元仁寿元年。改元,是皇帝在位期间,为纪念天下有大事发生,更换新的年号来纪年,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就在这一年,杨坚派遣宰相杨素为元帅,长孙晟为外交使者,会同启民可汗,调集边境全部兵马,集中全力出征西突厥。把西突厥可汗达头杀得丢盔弃甲胆破魂飞,达头可汗头破血流远走他乡,从此再也没敢踏上草原半步。启民可汗得以恢复旧国重建家园,对大隋朝自然是俯首称臣年年进贡,尊奉杨坚为圣人可汗。
在长期对突厥的征战中,中原也得以锻炼出一匹能征惯战之士,这些经过浴血洗礼的将士们,又将成为一个新王朝历史上的崭新的将星!在这里咱们介绍一位,这个人叫史万岁,听名字就感觉此人了不起,竟敢自称万岁。史万岁是京兆杜陵人,就是陕西西安人,十五岁从军,从一刀一枪一直干到大将军,长拳短打马上步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趣的是,别人越干越大,他是越干越小,因为当时军中发生了谋反事件,史万岁受到牵连,从大将军又****到普通士卒,被发配到甘肃敦煌,戍守边关。史万岁身形矫健,勇猛过人,在戍守边关的时候常常单枪匹马袭击突厥人的驻地。
在有一次和突厥的战役中,双方主帅约定以单挑的方式一阵赌输赢。突厥国派出来一员大将,大隋朝也派出来一员大将,谁打输了谁就退兵。这不是民间小说,这在真正的战场上并不多见,大隋朝派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敦煌戍卒史万岁。史万岁跃马扬鞭,抖擞威风,摇动手中的荷扇板门刀,在两军阵前走马一合,就把敌将的项上人头取下,是威震突厥国。从此突厥上下无不畏惧,只要一提起敦煌戍卒史万岁,无人敢战抹头就跑,史书上说他有当年大汉飞将军李广之风。在“三总管之变”的时候,史万岁也参加了相州之战,不过那时他还跟随着大将梁士彦作战。
有这么多的边关大将,咱们为什么单说史万岁呢?因为在后来唐朝年间,追封古代六十四名将,大隋朝只有四个人入选,国家为他们设庙供奉,这四个人分别是宰相越国公杨素、敦煌戍卒史万岁、宋国公贺若弼、上柱国阎罗王韩擒虎,这就是有名的“开隋四将”。一直到宋朝年间,追封古代七十二名将,这四位仍然入选。贺若弼、韩擒虎两位咱们接下来都会讲到。
因为说书的一张嘴不能说两件事,咱们一直在说如何北扫突厥,就不能再说一统江南。现在,咱们回过头来,穿越到开皇八年冬天,隋文帝调兵遣将下江南。战争未打响之前,隋文帝大兵未动,舆论先行,颁布讨伐檄文,争取民心支持,公开南陈后主陈叔宝的二十大罪状,抄送了三十万张,晓谕大江南北。隋文帝杨坚本人说得非常明确,“我为民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往拯救么?”——我贵为天子,天下百姓的君父,怎么能因为长江阻拦,而不去拯救江南的百姓呢?而后大隋朝调动倾国之兵,兵马五十一万,大将九十员,兵分八路,在万里长江分上、中、下三线同时作战,大有一鼓作气统一江南的气概。为什么隋朝一下子投入这么多的兵力呢?因为江南的陈国继承的是原来中原大国晋朝的老家底,偏安一方经营多年,有相当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中国有一半的地盘还在南陈的控制之下,这一战如果打赢了,南北一统天下一家;打不嬴南北对垒国无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