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我叫洛雨绯。
从小到大被夸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名字好听。听爸妈说,我在三四岁的时候,被他们抱着去拜年的时候亲戚总是说:“哎呀,这就是雨绯吧,啧啧啧,名字真好听啊。听着名字就知道,长大以后一定厉害。”
很可惜我并没有因为名字而变得惊才绝艳。相反,我从小到大都普普通通的。普普通通的成绩,普普通通的相貌,普普通通的马尾。我估计丢到人群里没有人能认得出我。这时候,洛雨绯这个旁人都认为很好听的名字在我眼中就成了一种巨大的讽刺。
呵,洛雨绯除了名字都普普通通的。
NO.2
中学一向有句俗话,“男生偏理,女生偏文。”这也就意味着基本上的女生都会是文科好苗子,可惜我不一样,我偏理科。初一的名次一直都在学年大榜的中游徘徊的原因就是因为每次语文英语都会考得一大糊涂。数理化经常只扣一两分,文科就是差到离谱。甚至连我初中那几乎什么事都不管的班主任都找我爸妈认真的说过:“你们家雨绯,就是偏科。”
于是我爸妈就找我“喝茶”了:“雨绯啊,我们不是说你。你瞧你这个脑袋,数理化明明都学得很好竞赛拿奖的,智商肯定不会有问题的啊,你这个语文英语什么的不需要脑子怎么就是上不去呢?文科是不能耍小聪明的,你一定是没有认真学。”
所以我就这样被扣上了“耍小聪明”“没有认真学”的头号。要是包青天在世我一定会向他哭诉:“包大人啊,小女冤枉啊。家父家母说我不认真学习啊。”讲真的,我真的没法理解文科思维。尤其是阅读作文。说我不认真吧,整本新概念1-3册我都倒背如流,语文文常也是拼了命在背。基础还算好,阅读可就麻烦了。像语文那些踩分点,我真是一踩一个偏。再像是地理,整个地图我都能在脑子里呈现,可就是找不出那些大洲大洋什么的。
文科不难?爹妈你们简直瞎扯。
在两位家长要死命的逼迫刷题下,我好不容易考上了学年大榜的前一百名,于是爹妈就冠冕堂皇地说:“看吧,你之前就是不认真,还要更努力啊。”我吐血。
NO.3
很快到了初三。初三时,一切都开始以高考为重,各科考试的满分也都改成了中考满分。所以我的一切也开始沿着我从不敢想象的线路开始发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满分都是120分,科学这门典型的理科却如同过山车一样总分飙到180分,而理科的难度也直线飚升,文科难度直线下降,甚至有点回归初一的感觉。所以说,很多文科好的女生纷纷从学年大榜的顶端滑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男生还有——我。
而这群从学年大榜里滑落的天之骄女里有一个特殊的存在——我姐,亲姐。
我姐叫洛雨潇,和我一胎生下来的,比我早了几分钟名字也好听得没边。可是她和我不一样。她长得好看,成绩也好。所以有着这么一个姐姐的学霸光辉给笼罩着,我这个可怜的妹妹就被衬托得更加渺小了。
哎呀你看,洛雨绯除了名字都普普通通的,她姐姐却包括名字什么都光彩夺目的。
NO.4
就算是双胞胎也一个好看一个不好看的原因就是,我们所有的差别都很小。你看吧:我姐是杏仁眼,我却是丹凤眼;我姐的鼻子稍微挺一点,我的鼻子稍微塌一点;我姐稍微白一点,我稍微黑一点;我姐下巴稍微尖一点,我下巴稍微……圆润一点。
再加上成绩上的差异,我把这一切归结于:我姐先出来,她把所有好的基因都带走了,坏的基因就掉到我身上了。
我属于理科生,我姐属于文科生。最大差别就是,我和她偏好的地方都出奇的好,但是她偏差的地方也挺好,而我差的地方只能说是一般。
只是天不尽如人意,在这理科难度飙升文科骤降的情况之下,我这天才一般的姐莫名从她千年第一的位置滑落到了年级第五——然而,年级第五也是我从前想也不敢想的。然而这巨大的变革,虽然不足以让我登上顶峰,却很造化弄人地刚好比我姐高了一名——年级第四。
所以吃饭时爸妈又把我教育了一顿,顺便开导开导我姐受伤的心灵:“洛雨绯你看啊,我都说了你和你姐一胎生的,天赋都是差不多的,我们生的孩子能差吗?啊?你之前啊,就是没有努力认真,你看这次,成绩不就上来了吗?雨潇啊,你是文科生,这次第五我们觉得已经很好了,再说,不会有人永远霸着第一的对不对……”
我姐还是保持着她学芭蕾时的模样,优雅地点了点头,淡然地瞟了我一眼,放下碗筷,说了句:“我吃饱了,先回去写作业了,你们慢慢吃。”
我突然觉得,第一一定还会是她的。
一定。
NO.5
于是我姐就开启了她学霸的刷题模式,从初一到初三再到校外奥数,她甚至把历年奥林匹克竞赛的题目也给刷掉了。在她身上我完全验证了一个道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刷不到。又由于这个学霸姐姐的刷题模式,我被迫也开启了刷题模式——刷的是语文英语。于是在我传说中“不求上进”的生活模式:吃饭睡觉打豆豆中又加入了一个新成员,于是我的生活模式就成了:吃饭睡觉打豆豆和刷题。
在下一次月考年级排名的时候,我在那红得发亮的初三月考大红榜上找到我姐和我紧贴的名字时,惊奇地发现:我姐回到了第一。然而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比较神奇的事情是,我莫名其妙成了年级第三。所以,刷题这种东西,莫非还真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