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要懂得自重。首先要看得起自己,并努力做到自重的三要务。第一,要端心术。去年,各省电视台相继播放了名为《心术》的电视连续剧,剧中以一群坦荡无私、心地善良的医护工作者为主人公,比较完美地诠释了“心术”和如何去端心术,使人受益匪浅,懂得了要端心术,必须使心术正大而不偏私,宽容而不刻薄,诚实而不诈伪,谦逊而不狂妄,仁爱而不仇视。总的来讲,就是以一颗仁爱之心、宽容之心、诚实之心和磊落谦逊的美德对待我们的每一位同志和每一项工作。第二,要端品行。人的品行是每个人生而为人的具有,是展示个人生命价值的关键。一般来说,人有好的品行胜过好的学问,人有好的德性胜过好的才情。所以做人要有品格,做事要有品德,生活才有品味,也才能彰显出人有好的品行在处事态度上的合理性、道德性和创造生活的多样性与美的感觉。因此,做人要注重品行,才能历久不衰。历史的事实证明,一个人拥有再多的财富,拥有再多的学问,拥有再大的权势,如果做人的品行低劣,那也只是一时的荣耀,表面上的光荣,终究不过是历史上的匆匆过客或跳梁小丑,不值得歌咏和赞叹。那么人的品德如何端正,我觉得,为人起码要做到廉洁不贪污,爱惜不菲薄,沉稳不浮躁,宽厚不刻薄,端庄不轻佻,朴实不虚浮,老诚不奸猾。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无贪欲品自高。第三,要端学问。学问就是人经过学习得来的收获,因此,端学问首先要注重学习。对如何注重学习,蜀国丞相诸葛亮在他所写的《戒子训》中写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大意是学习的意志要坚定,学习的方向要明确,学习的精神要刻苦,这样才能通过学习获得真知,使人们的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增长,发扬光大。如果一个人以纵欲放荡、消极怠慢、烦躁不安、草率应付的态度对待学习,那么人的精神和才情就会随时日流逝而消磨殆尽,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一般衰亡下去,而不能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固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这个《戒子训》是诸葛亮在54岁时写给儿子诸葛瞻的,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也是他以强烈委婉的语气表现了对儿子乃至后人的教诲和期望,着实值得我们深思,并从中获益。荀子在他所写的《劝学篇》中也谆谆教诲后人要励志学习、刻苦学习。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有一句圣训,“知识远在中国,也要前往求之”,也阐释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劝告人们树立对学习的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念,要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学问端正的人。端正学问,一要沉潜而不浮躁,就是学问要不断地积累和力求扎实精进,不能学一点就自满自足、心浮气躁;二要实落而不剽窃,就是说学问应是自己所拥有的,不能假借别人的名义和学问来炫耀自己有学问;三要静养而不奔竞,意思是说学问要养,要在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中积累,不能把学问当作招摇过市、竞相争斗的资本;四要勤苦而不安逸,就是说学问要靠勤苦的学习精神来获得,不能在安逸之中去寻求学问,更不能学一点就故步自封、处处张扬;五要实用而不空悬,意思是说有学问要用在实处产生效益,直接对社会、对人民有益,而不能将学问束之高阁,派不上用场。如果以上各条都能努力做到,自己所拥有的学问就会端正。
在懂得自重、首先看得起自己的同时,也要防止不能太看重自己,否则就会看不清自己。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一些非常看重自己的人,他们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知褒扬自己,贬低别人;总以为自己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一心只想干大事、创大业,从不看重别人的价值;总以为自己是个能工巧匠,别人什么都不行,只有自己最行;总以为自己出身高贵,苦活累活是别人的事情,自己怎么能吃苦挨累。于是,稍不如意便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说穿了这是太看重自己导致的心理失衡。据《史记·甘茂列传》记载,丞相甘茂对秦武王说,当年魏文侯命令乐羊攻打中山国,这一仗打了三年才打胜,乐羊班师回朝,趾高气扬,上书为自己请功。魏文侯看完奏章后,什么也没说,随即命人搬出来一个大筐,里面装满了这三年告乐羊的谤书。乐羊一看,赶快向魏文侯说:“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太容易看到自己的贡献,就很容易忽略他人的价值和努力。就拿乐羊和魏文侯来说,乐羊伐中山,在乐羊看来,自己劳苦功高,应大加封赏;在魏文侯看来,所有的功劳都是我支持你乐羊的结果,没有我哪有你。他们都看重自己,都只看到自己的贡献,其实乐羊的辛苦和魏文侯对他的支持都应是攻取中山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相反,也有许多既看得起自己,但也善于看轻自己的人,他们懂得自己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分子,不会自高自大,自命不凡;懂得只有努力奋斗,开拓进取,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人生的高峰;懂得善于看轻自己是一种有智慧的人生策略,可以使人做到谦虚厚道,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和敬重,尤其是可以与人和谐共处,充分体现自己和别人的价值。清末名士顾炎武就是这样的人,他到处褒扬别人,贬低自己。他曾在《广师》一书中说:“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读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杨雪臣;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坚守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任臣;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在一些人看来,顾炎武不顾自己名士的面子,一味地贬低自己、抬高别人,实属傻子。但殊不料,正是由于顾炎武看轻自己,看重别人,不仅使自己没有丢了颜面,反而使自己的名望越来越高,不少人争先效仿顾炎武的言行举止。顾炎武曾说过很简单的一句话,“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被许多人当作座右铭,奉行不二,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这句话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感召作用。顾炎武看轻自己,看重别人,懂得尊重别人的价值,他不是傻子,而是君子之为,高人之傻。
实际上,太容易看重自己而看轻别人,涉及人在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的问题上常犯的三个错误:一是自高自大,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与自己不同的人的力量。二是自以为是,总以自己为尺度来衡量别人。三是自欺欺人,面对出现的严重问题,常常抱侥幸心理。之所以会出现这三个错误,主要源于一些人的思维定势,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人和事;总是习惯于以自己和长处、优点来和别人的短处、缺点来比;总是习惯于出了问题,尤其是严重问题,避重就轻,推卸责任。因此凡事要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要有团队精神,不做孤家寡人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