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嗔心如猛虎,如飓风,如刀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怒火一起,不仅使人失去理智,甚至完全失去理智,完全顾不得人情义理,而且会采取极端手段烧毁功德之林。当然,人都是性格之人,在为人处世中也免不了发脾气动怒,但决不能随意发脾气。因为发脾气也有境界之分,倘若为一己小利,为显个人尊严,或为泄一时之念而大发脾气,脾气越大,形象越小,甚至误事误人。常言道,发怒是缺乏理智的行为,常常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发怒最容易让人疯狂,使人失态、失智乃至失败。所以有德行、有修养的人都把制怒、防嗔作为戒条来防范。故而,清朝道光年间的名臣林则徐就以“制怒”二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经常提醒和警戒自己要防止动怒发火而伤身误事。三国时代有位名将叫张飞,是蜀国皇帝刘备的结义兄弟,此人武艺超群,威武勇猛,战功卓著,特别是在与曹操率领的大军血战长坂坡时,大显神威,故而后世留有“张飞长板桥上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使前来追赶刘备的数十万大军闻声而退由此声名大噪的故事。但此人脾气暴躁,时常动怒。为此,刘备经常告诫张飞说:“你脾气太过暴躁,施行刑罚又太过严苛,经常鞭打部下,却又让他们在你身旁做事,这是自取祸患的根子,一定要注意呵!”但张飞对刘备的告诫充耳不闻,暴躁脾气仍然不改,而且越发越大,令他的部下切齿胆寒。果不其然,正如刘备所料,张飞在率军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时,因其部下张达、范疆没能完成他交代的事情,怒火中烧,竟鞭打二人,并下死命令让其二人完成难以完成的任务。逼使张、范二人深夜潜入张飞的帐篷将他杀死,并带着他的头颅顺江而下投奔了孙权,使一颗璀璨的将星为此陨落。与之相反,有些人发脾气能分境界,而留下美名,如东晋时代的名臣王导,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建国功臣,十分受司马睿的倚重和尊重。在隆重的登基典礼上,文武大臣陪列两旁,司马睿却当众提出,要王导升御床并坐。由此可见,王导在当时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故当时流行“王与马、共天下”之说。按说以王导尊贵的身份、卓著的功劳,应该是颐指气使,派头十足、脾气很大的人。但事实并非如此。据言,东晋的司马政权是从中原跑到南方建立起来的,不为南方士族所接受。王导为了联络与南方士族的感情,主动向南方士族陆玩请婚,没想陆玩不仅不答应,还出言不逊地讥讽王导说:“小山上长不了大树,香草臭草不能放在一起。”以王导的身份地位,听到这样的话,不大发雷霆、一刀剁了陆玩才怪,可是王导却能控制住自己的怒火,不仅没有发脾气,还放下身段学说南方士族的语言,与之周旋、沟通。就这样,王导很快就赢得了南方士族的心,使北方移居过来的东晋政权得到了南方士族的支持。尽管王导虽然在这件事,受到了侮辱也没有发脾气,但此人脾气却很大。据说在晋成帝时,苏峻发动叛乱,一直打进了东晋首都建康(今为南京),百官四散而逃,偌大的宫殿只有王导及光禄大夫等人一同护卫成帝。此时的叛军气焰嚣张,无所顾忌,想加害皇帝。一向温文尔雅的王导脾气大发,他凛然厉色,斥责叛军的叛逆之行。苏峻为首的叛军为王导的气势所震慑,始终未敢加害皇帝。直到这时,人们才发现王导不是没有脾气,只是未到爆发时。由此可见,人发脾气也有一个境界的问题,不能随意而发,任意而为。但该发脾气时,也不可收敛。
除了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意发脾气,还不能随意发牢骚。因为随意发牢骚,都可能使自己的终生要为这几句牢骚话埋单。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就是这样的人。阿巴泰原是能力超强的人,战功卓著,是后金统治圈子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人物,本应前途远大,但他对皇太极名不正、言不顺地成为后金圈中的老大十分不满。一次在家对下人发牢骚说:“以后皇太极请我吃饭,就是吃龙肉,用八抬大轿抬我去,我都不去。人有脸,树有皮,他不怕寒碜,我还怕丢人呢!”不料这几句牢骚话传到了皇太极耳中,使皇太极对阿巴泰心存芥蒂。没多久,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昂坤杜棱率部向皇太极投诚。皇太极设大宴招待昂坤杜棱,要求贝勒们作陪,为此,专门派人去请阿巴泰赴宴。阿巴泰执意不去,并让人带话给皇太极说:“我不去赴宴,一不是有事,二不是有病,就是让我和小贝勒们挤在一起陪酒太过尴尬。”当下使皇太极很难堪。就是这么几句牢骚话,使阿巴泰和皇太极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也使阿巴泰空有一身好本领却没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由此可见,随意地发怒、发牢骚,常常无益而有害,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