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必须要讲真诚。因为一个人是否真诚,就是能否守住道德底线的关键。所以,人与人之间要讲真诚,民族之间要讲真诚,国与国之间也要讲真诚,只有真诚充斥于世,这个世界才能长久地延续下去,人类的家园才能充满正义和爱,社会也才能和谐美丽。那么,何谓“真诚”应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一面是真,指人的心性,一面是诚,指人的行为。真是人性美,诚是行为端。“真”是对人自身而言,“诚”是对外界而言;“真”表现为一种起念,“诚”表现为一种结果。对“真”表现的起念,可归纳为心存善良就是真,去除邪念就是真,想着别人就是真,心口一致就是真,心存无私就是真,淡泊名利就是真,实心实意就是真,等等。对“诚”表现的结果,可归纳为处事公道就是诚,以诚待人就是诚,求真务实就是诚,以善助人就是诚,以爱感人就是诚,不欺不诈就是诚,不坑不骗就是诚,说到做到就是诚,尊重客观规律就是诚,等等。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真诚”的定义,就是用真心、真意、真情,实实在在、坦坦荡荡、讲求效果地去面对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件事。
尧和舜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两位既贤明又伟大的君主,被称之为“尧天舜日”,它的喻义,尧如天,舜为日,都能使老百姓得到很好的照顾。所以,后世言必称“尧舜”,尤其对舜非常推崇。传说舜有特别之处,就是真诚到了极点,他闻一善言或见一善行就努力学习,并致力于行善。舜行善还有一个方法,叫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因为他真诚,他行善,就可以用真诚感化他人,让人们都能把善的、真的、诚的方面都表现出来,使人们相处在一起过得很愉快,很融洽。所以人们都愿意聚集在他的周围,真正体现“真诚才有力量”的道理。舜作为君王,能真诚待人,能与人为善,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着实值得后人称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尧、舜之间还有真诚禅让的美谈,也就是尧没有将帝位传给儿子,而是真心诚意地让贤于舜。舜之后也没有传位于自己的儿子,也是真心实意地传给了率领民众治水有功的大禹。
这种真诚率直的高风亮节给后世带来很大影响,效仿者甚多。如战国时期,齐国相国鲍叔牙主动将相位让给了管仲;东汉末年,徐州刺史陶潜主动让贤于刘备;唐朝武则天时代,监察御史张循宪主动将官职让给了一个有才干的平民。其中,所显示的真诚是可想而知的。客观地讲,作为一个人,要真正做到真诚是十分不易的,尤其是在人生处于公私交织、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突显的时候,面对他人和所有的事,要完全表现为真诚是很难的。因此,常常会有人在面对一些人和一些事是真诚的,而面对另外一些人和一些事时,却难以做到真诚;还有些人对“真”与“诚”把握得不好,难以做到“真”与“诚”的协调统一,而处于一种亚真诚的状态。也就是处于真诚与不真诚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表现甚多。如,有的人在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时表现地很忠诚,在遇到挫折困难就会动摇;有的人符合自己愿望时显得真诚,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心存抱怨;有的人要求他人真诚,对自己却网开一面;有的人当着众人的面,信誓旦旦,表现得很真诚,但背后却言行不一;有的人在艰苦条件和恶劣环境中,尤其是在战争年代表现得很真诚,但在优越环境中却禁不住诱惑;有的人待人很真心,很热情,但行为方式达不到诚的效果。记得有一次朋友请吃饭,来的客人较多,其中有些人很讲究,主人却没有这种意识。菜上桌后,主人用自己用过的筷子非常热情地给客人夹菜,结果,有的客人对主人夹的菜一口都没有吃,有的客人甚至在主人三夹二夹的热情下竟然抬脚走了。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只有“真”还不行,还要注意“诚”的效果。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人慷慨解囊,资助家庭困难学子完成学业,应该讲,这无疑是善举,是社会道德的体现。但捐款人的目的却不一样,有许多人是心甘情愿、实心实意地捐款,这就是真诚。然而,也有少数人却想捐点钱借机作秀,宣传一下自己,捞点政治资本或为自己谋取更大私利、创造讨价还价的条件。这样的人,他们所表现的真诚恐怕就会被大打折扣,这样的行善也就很难与真诚的行善同日而语,充其量只能算作打广告的“行善”和打广告的“真诚”。现在,也有些人在做好事前,本没有要行善的念头,但在做事的过程中,面对行善还是不行善,就毅然选择了“善”,这就显示了真诚的善。
赵晓宁是一位宁夏的贫困生,母亲多年重病缠身,家庭经济拮据。经过自身努力考取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因手头吃紧,他在上学期间尤其是在放假期间,急需找个差事挣点钱。正巧有个外国人叫乔治,来自美国,带妻子到中国就医,希望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找个学生做他的临时翻译,以方便就诊和生活。经人介绍,乔治找到了赵晓宁。赵晓宁虽答应他的要求,但乔治给他的报酬却很少,心里总不免有些委屈。可赵晓宁还是尽心尽意地为他们提供服务。他不但做翻译,而且还替他们挂号、煎药,几乎成了一个勤杂工。几天下来,赵晓宁已明白,这个美国人没有钱。对此,乔治也觉得很不好意思。这时,赵晓宁的同学又给他介绍了另外一位外国人,这是一位加拿大来北京谈生意的人,由于谈判项目增多,急需找两个翻译,报酬相当丰厚。许多同学劝赵晓宁赶紧辞掉帮乔治的事。面对这两难的选择,赵晓宁既想多挣些钱解决自己的困难,但又舍不得离开乔治和他已患病的妻子。最后,赵晓宁回绝了同学和加拿大人的要求。他对他们说:“他现在已经熟悉了乔治妻子的病情,如果换个生人,在与大夫的交流中,会对乔治妻子的治疗不利。”此时,乔治强忍着眼睛里的泪花,什么话都没说。很快暑假过去了,赵晓宁回到学校。乔治先生也带着妻子离开了中国。不觉又过了两年,赵晓宁大学毕业了,奔走于找工作的艰辛中。忽然,从美国飞来一封信,是乔治先生寄来的。他说赵晓宁的真诚和善良打动了他,他对此念念不忘。如今,他的公司很快就要到中国办厂,需要中国方面的代理人,问赵晓宁愿意不愿意与他合作,初步报酬是每年八万美元。赵晓宁压根没有想过,自己拥有的真诚和向善的选择,却给他带来了如此丰厚的回报。
在国外也有一则既神奇又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叫麦尔宾·达玛的年轻人驾驶他新买的法拉利车兜风。突然,他看见路边有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满脸疲惫,艰难地向前挪动着双腿。于是,他停下车,走到老人身边,关切地问道:“先生,您要去哪儿,我可以载您一程?”老人喘着气说:“我要去拉斯维加斯。”
达玛一路载着老人到了拉斯维加斯,看到老人一身破烂的衣衫,以为老人是流浪汉,便又掏出25美分让老人坐公交车。老人很有礼貌地接过硬币,并向达玛索要名片。临走时,他还说,年轻人,我叫哈维德·休斯,总有一天我会报答你的。
达玛并没有听说过哈维德·休斯这个名字,而且,他也很快把这件小事给忘记了。可几年后,哈维德·休斯的律师却找到了他,告诉他,亿万富翁哈维德·休斯要把财产的六分之一送给他,那是一笔一亿五千万美元的馈赠。达玛惊呆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当初付出25美分,却得到如此丰厚的回报。
这两则故事说明,每一个人都有自由,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但只要做人真诚就会发现为善的力量由内而发,会自觉要求自己孝顺、友爱、关心他人、认真工作、对朋友守信用,等等,这些都是真诚引发的自我要求,使闪耀着人性火花的真诚具有无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