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言撫字。則必有撫字之人而後可。言守禦。則必有守禦之人而後可。臣不敢謂天下之無才。而一省之中數十州縣。欲其人人為廉吏。人人崇儉德。人人盡撫字之心。而講守禦之備。其勢有甚難者。需材甚急。而得材甚少。則且以州縣親民之官。至要之職。而委之於銓選。限之以班次。臣恐仕途之壤。靡所底止。不獨捐輸中多囗闒之員。即科目中亦少廉能之吏矣。夫今日之舉貢生監。即他日之州縣。今日之翰林。即他日之督撫學政。既入仕途者。其習不可復洗。未入仕途者。其習猶可挽回。則欲培養人才。首重教職。欲嚴教職。尤在學政之得人。凡教官之賢否。學政得以察之。而隨時考績。分別保參。則教官無曠職矣。而又必嚴其選教之途。驗其立品之實。計其課士之程。開其保舉之路。非恩拔優副貢生。不得捐教。非言坊行表之儒不令到任。士之有實行者。教官詳之學政。而不徒取其文字之末。教官之立法善者。學政奏之 朝廷。而不必限以升轉之階。如是而行之數年。則舉人進士中。必有砥礪廉隅抱負非常之才出焉。以為翰林。則非專工乎詩賦。以為州縣。則必有益於民生。此當今之要務。致治之大本五也。處今日而言捐輸之濫。抽釐之獘。明知其濫而不能減。明知其獘而不能裁。臣不敢執迂闊之見。而為此無益之論也。然而捐例不嚴。無以澄吏治。抽釐無度。何以去民病。向之勸捐猶曰損有餘以補不足也。今之納捐有貧士迫於衣食而借貸以捐者。有丞尉恥為小吏而捐升州縣者。有州縣刻剝小民而捐升道府者。 陛下但知捐數之多。而不知百官之報效者。皆 陛下之民脂民膏也。捐生之報效者。如商賈之資本。而欲取償於民脂民膏者也。無益於下。即無益於上。有害於民。即有害於 國家。而各省抽釐。其獘尤不勝言。名目太繁。委員太雜。愈增愈廣。利少獘多。捐數驟加。而物價騰貴。或一貨而數捐。或一物而加至數倍。幾於無物不捐。無人不捐。其名則出之商人。其實則加之百姓。無損於商而大病於民也。誠能使內外臣工。崇節儉以省費。舉廉吏以養民。則損例亦可稍嚴。而抽釐之政。亦可稍減矣。臣知此議。部臣必以為不然。而醫者之用藥。不以苦口而廢其方。耕者之芸田。不惜小草而傷其稼。何也。獘不去則利不興。此當今之要務六也。臣每見縉紳子弟。不務讀書而專精會計者。其家不昌。謀國之臣。不顧民隱而上下交征者。其國必敝。今諸臣爭言籌餉而不思餉之所以窮。 陛下亦慮無財。而未知財之所以裕。知縣黎庶昌倡罷捐之議。進行鈔之說。而不知天下之漏卮。非空鈔可以補苴。捐輸之窒礙。非一言可以立罷。此臣所以不憚煩言。願 陛下與王大臣等。興儉舉廉。得人而治。不必以理財為汲汲也。然欲致得人之盛。必先正取士之原。務在破除積習。策勵躬行。不以八比小楷為科第之階梯。而以孝弟廉潔為學問之根本。臣一介書生。見聞淺陋。不足知政治之得失。民俗之利病。但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恭逢 陛下詔求直言。大開忌諱之時。不敢引嫌避咎。以自安於緘默。用竭愚忠。略抒所見。伏乞 陛下恕其干瀆之罪。俯賜採擇。天下幸甚。
杜漸防微疏同治二年十月
祁寯藻
臣等恭閱邸抄。本月十四日。御史劉毓楠奏請崇尚節儉屏絕浮華一摺。奉 上諭。逆氛肆擾兆姓流離正君臣交儆之時豈上下恬熙之**** 兩宮皇太后痛念 山陵未安民生未奠孜孜求治宵旰不遑所有內廷供奉業已隨時酌減爾內外大小臣工宜體此意及時振作共濟艱難毋蹈奢靡之習貪耳目之娛用副朝廷崇實黜浮無敢戲豫之至意等因欽此。中外臣工。祗承 訓誡。自罔不力求儉約矣。而臣等猶有過慮者。 皇上沖齡御極。智慧漸開。當此釋服之初。吉禮舉行。 聖心之敬肆於此分。風會之轉移即於此始。則玩好之漸可慮也。游觀之漸可慮也。興作之漸可慮也。嗜好之端開。不惟有以分誦讀之心。而海內之仰窺意旨者。且將從風而靡。安危治亂之幾。其端甚微。而所關至鉅。可無慎乎。方今軍務未平。生民塗炭。時艱蒿目。百孔千瘡。誠如 聖諭。正君臣交儆之時。非上下恬熙之日也。伏願 皇上恪遵 慈訓。時時以憂勤惕厲為心。事事以逸樂便安為戒。屏玩好以節嗜欲。慎游觀以定心志。省興作以惜物力。凡 內廷服御。一切用項。稍涉浮靡。概從裁減。雖向例所有。亦不妨量為撙節。如是則外物之紛華。不接於耳目。詩書之啟迪。益斂夫心思。將見 聖學日新。 聖德日固。而去奢崇儉之風。亦自不令而行矣。臣等區區愚悃。為杜漸防微起見。不揣冒昧。謹合詞恭摺具陳。伏乞 皇太后 皇上聖鑒。
請禁太監演戲疏同治二年
賈鐸
奏為敬抒愚忱。仰祈 聖鑒事。從來君心之敬肆。關繫天下之安危。古帝王念茲在茲。時懍非幾之貢。弗畏人畏。常憂耽樂之從。凡所為好惡有必謹。視聽有必嚴者。雖國家承平無事。猶且業業兢兢。無敢戲豫而況其在多事時也。伏查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奉 上諭。本年十月釋服後除朝廷大典均仍照常舉行外至萬壽禮節向有賞王公大臣聽戲筵宴著一併停止所有昇平歲時照例供奉俟 山陵奉安候旨遵行其咸豐十年所傳之民籍人等永遠裁革欽此。臣恭讀之下。仰見我 皇上孝思純篤崇實黜華之至意。乃近日風聞內務府。又有太監演戲。將庫存進貢緞疋。裁做戲衣。每演一日。賞費幾至千金。竊思 皇上自咸豐十年以來。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旋以 沖齡踐阼。寅紹丕基。全賴 兩宮皇太后勵精圖治。勤求上理。現值逆氛滋擾。生靈塗炭之時。方將宵肝不遑。何暇演戲為樂。臣再四籌維。或係內監人等。信口誇耀。任意妄談。抑係內務府官員。藉此逢迎。為侵漁肥己之計。以致道路傳說。紛紛不一。誠恐傳之日久。中外軍民觖望。所關匪淺。請 旨密飭總管內務府大臣。速行禁止。用以杜漸而防微。並籲求 兩宮皇太后。念切時艱。倍加惕厲。庶 朝政可期肅穆。而外患不難蕩平。則 宗社幸甚。天下幸甚。臣愚昧之見。是否有當。伏乞 聖鑒。
請慎擇宦寺疏同治四年
穆緝香阿
竊維我 皇上沖齡御極以來。 聖學日深。則知識日廣。而左右侍從之輩。尤宜豫加慎選。勿使將來蠱惑 聖聰也。溯自漢末以及前明。朝政之失。半由宦寺。蓋宦寺進身之始。每以小忠小信。便捷逢迎。無非善其固寵邀恩之計。及至黨與已成。則驕肆專橫。而箝制其上。雖英明之主。竟有百計不能除之者。當時臣民。無不切齒痛恨。終歸無可如何。我 朝 列聖相承。遠邁前代。不但不准此輩干預政事。雖應對進退之間。亦不假以辭色。使無由讒諂面諛。浸潤膚受。是以二百餘年。從無斯患。雖然。如此嚴防。尚有防不勝防之慮。而嘉慶癸酉之變。猶有通賊者。是此輩之反復無常。已有明徵也。今 皇太后垂簾聽政。早能洞悉其獘。杜漸防微。有鑑於前。不使宵小蒙蔽。所以知人善任。 朝政於以肅清。即數年後我 皇上親政之時。亦斷不致寵任此輩。貽囗事機。又何待臣下鰓鰓過慮哉。然殷殷獻曝之忱。有不能已者。當此之時。正 聖學擴充之際。雖臣工皆能盡心輔佐。而宦寺尤宜加意斟酌。臣以為宦官之設。無非效奔走供指使而已。萬不可使年輕敏捷之人常侍左右。請 皇太后選擇忠正老誠者。為我 皇上朝夕侍從。庶將來親政之時。必不致受其欺蒙蠱惑。而無疆之 聖德基此矣。臣愚昧之見。用敢披瀝直陳。不勝戰慄悚惶之至。
金陵告捷請加敬慎疏同治三年七月
吳廷棟
竊臣恭讀本月初三日 上諭。自古君臣安不忘危治不忘亂即令今日已治已安猶當戒慎恐懼不自滿假等因欽此。方今江甯克復。元凶授首。四方指日蕩平。普天臣民。同深慶幸。乃 聖心猶戒慎恐懼。不自滿假。諄戒統兵大臣督撫等。及內外大小臣工。慎始圖終。無荒無怠。此誠四海臣民。萬世無疆之福也。而臣竊有慮焉。萬方之治亂在 朝政。百工之敬肆視 君心。事不貴文貴其實。下不從令從所好。敢為 皇太后 皇上敬陳之。夫治亂決於敬肆。敬肆根於喜懼。從古功成志遂。人主喜心一生。而驕心已伏。宦寺即有乘此喜而貢其諂媚者矣。左右即有因此喜而肆其蒙蔽者矣。容悅之臣即有迎此喜而工其諛佞者矣。屏逐之姦即有窺此喜而巧其夤緣者矣。諂媚貢則柄暗竊。蒙蔽肆則權下移。諛佞工則主志惑。夤緣巧則宵小升。於是受蠱惑。塞聰明。惡忠讜。遠老成。從前戒懼之念。一喜敗之。此後侈肆之行。一喜開之。方且矜予智。樂莫違。逞獨斷。快從欲。一人肆之於上。囗小煽之於下。流毒蒼生。遺禍社稷。稽諸史冊。後先一轍。推其故。祗因一念之由喜入驕而已。軍興以來。十數省億萬生靈。慘遭鋒鏑。即倡亂之民。莫非 朝廷赤子。大兵所加。盡被誅夷。 皇太后 皇上體上天好生之心。必有哀矜而不忍喜者。況旗兵乏食。根本空虛。新疆缺餉。邊陲搖動。兼之外患偪處。窺伺要求。異端肆行。人心煽惑。豈惟不可喜而實屬可懼。假使 萬幾之餘。或有一念之肆。雖 綸音告戒。而囗臣第奉為故事。多方且視為具文。積習相沿。徒為粉飾。將仍安於怠惰廢弛矣。是非堅定刻苦。持之以恆。積數十年之恭儉教養。有未易培 國脈復元氣者。夫上行必下效。內治則外安。而其道莫大於敬。其幾必始於懼。懼 天命無常則不敢恃 天。懼民情可畏則不敢玩民。懼柄暗竊則諂媚必斥。懼權下移則蒙蔽必照。懼志易蕩則諛佞必遠。懼邪易升則夤緣必絕。凡皆本於一心之敬而已。蓋懼者敬之始。敬者懼之實。敬則 大智愈明。神武愈彰。 天之明命。常顧於目。民之怨咨。如聞於耳。 一人篤恭於上。盈廷交儆於下。囗帥知懼。必協力以靖餘氛。殘寇無難盡掃。大吏知懼。必竭心以圖善後。災黎將慶更生。而 宵旰勤勞。仍復其難其慎。日與二三大臣開誠布公。集思廣益。無欲速。無見小。一切撫綏培養安內懷遠之要。無不次第籌其萬全。庶幾 至誠無息。久道化成。紹 祖宗富有之大業。開子孫無疆之丕基。是皆由 皇心之敬成。而實由 皇心之懼始也。要之存亡決於敬肆。敬肆根於喜懼。唐太宗身平囗雄。貞觀之治。軼於漢文。而以驕矜致悔。明皇親定大亂。開元之治。等於太宗。而以泰侈召禍。若夫帝舜之治。至於地平天成。大禹猶戒以無傲無慢。而虞書首曰欽。此所以成中天之運也。武王之治。通於九夷八蠻。召公猶訓以玩人玩物。而丹書首曰敬。此所以永八百之祚也。喜而肆者如彼。懼而敬者如此。易傳曰。危者使平。易者使傾。懼以終始。其要無咎。詩曰。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可弗以為永鑒與。
同治三年七月奉
上諭吳廷棟奏金陵告捷尤宜益加敬慎一摺剴切敷陳深得杜漸防微之意朝廷宵旰焦勞無日不以奠民生培國脈為念中外臣工亦當體朝廷兢惕之心各矢忠赤實力籌畫務策萬全以期海隅乂安閭閻樂業有厚望焉吳廷棟摺著交弘德殿用資省覽欽此
大局關繫疏同治四年
孫翼謀
奏為瀝陳愚忱。仰祈 聖鑒事。竊臣學識迂拙。忝列言官。夙夜悚惶。思竭愚夫之千慮。而終無一當。故不敢冒昧而易於言。乃今日正有不能不言者。臣惟機趨於所漸移。而患出於所不備。自 皇上沖齡御極。典學為先。未遑親政。 皇太后萬幾躬理。特崇懿親。囗以重寄。使之宣 上德而抒下情。恭親王以議政之權。處危疑之日。此即潔己奉公。尚恐有難寬責備者。況乃身蹈愆尤。 朝廷能為至親而稍恕乎。 皇太后 皇上嚴旨昭垂。使之知愧。 德量優容。使之知感。 天地覆載。永無既極。為恭親王一身計。固誠曲為保全矣。抑臣區區之愚。更有過慮者。今外難尚未盡平。民氣尚未盡復。帑藏之度支。尚未盡裕。善後之事宜。尚未盡籌。言用人。則是非之議論。或無定評。言行政。則通變之權宜。非拘常例。詩曰。發言盈廷。誰敢執其咎。無一專任之人。此後之執咎者誰耶。諸王等之於恭親王。均有戚戚具邇之情。怡怡友于之愛。或引鑒乎前車。循 朝班之常禮。嚴謹太過。忠悃難通。至部院各大臣。每日預備 召見。而進趨不過片時。對答不過數語。即章疏敷奏。亦或未能率臆盡陳。浸假而左右近習挾其私愛私憎。試其小忠小信。要結榮寵。熒惑 聖聰。必至朝野之氣中隔。上下之信不孚。或和光以取聲名。或模棱以保富貴。雖 法宮聽政。自有權衡。意外之虞。萬不致此。而其漸要不可不防也。伏念 皇太后 皇上至誠充積。何所不格。湛恩霑被。何所不容。凡大小獲咎人員。苟有回心嚮道之機。無不在棄瑕錄用之列。況恭親王誼同休戚。更可予以自新。庶裁抑而警其已往者。所以為義之盡玉成。而勉其將來者。所以為仁之至。臣為 國家大局關繫起見。非為恭親王一身進退起見。至可否 酌賞錄用。以觀後效之處。恭候 宸斷。臣不勝戰慄冒瀆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