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98200000041

第41章 附录 最新验方攻略(原标题为最新中医验方)(7)

【方名】加味银翘马勃散。

【组成】银花15克,连翘15克,马勃10克,射干12克,牛蒡子12克,山豆根6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2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广西中医药》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一)

【辨证】热毒壅阻咽喉。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方名】复方蒲公英汤。

【组成】蒲公英60克,大青叶30克,黄芩24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刘祥泉方。

(二)

【辨证】热毒炽盛,津液耗伤。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消脓。

【方名】清咽解毒汤。

【组成】人中臼12克,人中黄10克,马勃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6克,薄荷(后下)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戴祖铭方。

(三)

【辨证】肺胃积热,复感风温时邪。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利咽,排脓生肌。

【方名】通泻利咽汤。

【组成】生大黄(后下6~10克),软柴胡6~9克,淡黄芩6~9克,金银花10~15克,连翘壳10~15克,射干10克,夏枯草10克,蒲公英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福建中医药》。

(四)

【辨证】肺胃积热。

【治法】凉营解毒,清咽利膈,收敛去腐。

【方名】清热解毒合剂。

【组成】元参10克,生石膏25克,板蓝根15克,儿茶5克。

【用法】制成浓缩剂型,每日1剂(50毫升),日服2次。

【出处】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儿科方。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一)

【辨证】阴虚内热。

【治法】滋阴清热。

【方名】养阴清热汤。

【组成】生地15克,熟地15克,白芍12克,黄芩12克,丹皮12克,玄参12克,桔梗12克,山药12克,地骨皮12克,女贞子12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栀子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徐治鸿方。

(二)

【辨证】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阴暗耗,虚火上冲。

【治法】疏肝清热,佐以养阴。

【方名】疏肝清热汤。

【组成】丹皮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香附15克,麦冬15克,栀子10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茯苓10-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敬江方。

(三)

【辨证】胃肠燥热,素体阳盛,阴液不足,或热积胃肠,津液披灼,致燥热熏蒸。

【治法】滋阴泻热,增液润肠。

【方名】增液麻仁汤。

【组成】玄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厚朴10克,大黄6-10克,杏仁10克,白芍10-15克,枳实10克,黑芝麻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敬江方。

牙痛

(一)

【辨证】阴虚火旺。

【治法】补肾益阴。

【方名】阴虚牙痛方。

【组成】生地24-30克,熟地24-30克,元参15克,骨碎补9克,二花15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卢学理方。

(二)

【辨证】阳明热炽,胃火循经上炎;或年老阴液不足,虚热上浮。

【治法】清胃泻火,通腑润肠。

【方名】白玉汤。

【组成】生地15克,麦冬15克,知母10克,石膏(先煎)30克,元参18克,花粉15克,牛膝10克,大黄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广西中医药》。

(三)

【辨证】肝胆火旺。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疏风。

【方名】齿灵汤。

【组成】生地12克,丹皮10克,青皮6克,石膏12克,荆芥10克,防风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山西中医》。

(四)

【辨证】胃腑蕴热,循经上蒸。

【治法】清泻胃火,疏风解毒。

【方名】清胃解毒汤。

【组成】生石膏15-30克,知母12克,谷精草12克,银花12克,蝉衣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广西中医药》

儿科

小儿感冒

(一)

【辨证】外感风热,内挟食积。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消食。

【方名】祛风寒。

【组成】金银花6克,钩藤6克,薄荷6克,连翘6克,蝉蜕3克,炒莱菔子5克,甘草2克。

【用法】此为1岁以下小儿剂量,不足1月减半,2岁以上小儿剂量加倍。加水120毫升,煎至6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剂,亦可研细末,每服3-6克,白开水冲服。

【出处】周济安方。

(二)

【辨证】外感温热,饮食积滞。

【治法】清宣导滞。

【方名】清宣导滞汤。

【组成】生石膏15-60克,花粉9-15克,青蒿9-18克,白薇31克,桑叶9-12克,赤芍6-9克,柴胡6-9克,荆芥9克,黄连3-6克,山楂9-15克,建曲9-15克,槟榔6-9克,板蓝根15-3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文火煮沸5-10分钟,去渣取汁,视患儿年龄,适量频服。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作茶饮,不计时服。药后勿外出,宜休息,取微汗。

【出处】王静安方。

(三)

【辨证】邪在卫分或卫气同病。

【治法】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方名】石膏知母青蒿汤。

【组成】生石膏10-25克(先煎),知母6-10克,青蒿10-15克,甘草3-5克。

【用法】水煎汤频频口服,每日1剂。

【出处】陈进方。

(四)

【辨证】风邪挟湿,阻中发热。

【治法】解表化湿,清热和中。

【方名】新加正气汤。

【组成】苏叶10克,藿香10克,连翘15克,薄荷5克,白芷10克,川连10克,黄芩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为150毫升,1岁以内1次服20毫升,2岁以内30毫升,3岁以内40毫升,隔2小时服1次,日服4次,3岁以上150毫升,分3次口服。

【出处】王传吉方。

麻疹

(一)

【辨证】麻疹出而未透。

【治法】透疹除邪。

【方名】加减达邪饮。

【组成】柴胡2.4克,荆芥3克,防风3克,川贝3克,赤芍6克,山楂肉9克,枳壳3克,陈皮1.5克,甘草3克,薄荷1.5克(后下),升麻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蒋钧堂方。

(二)

【辨证】温热卫营合邪发疹。

【治法】疏卫凉营以透疹邪。

【方名】升降散加减。

【组成】蝉衣3克,芦根20克,钩藤6克,僵蚕3克,片姜黄3克。

【用法】水煎,代茶频饮。

【出处】赵绍琴方

小儿哮喘

(一)

【辨证】痰气交阻,肺气不得宣降,上逆作喘鸣,肺管钥启阖受阻,呼吸艰难,憋闷不畅。

【治法】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方名】蜂龙汤。

【组成】蜂房6克,地龙10克,桔梗6克,苏子12克,白果10克,百部10克,天竺黄3克,诃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丁金元方。

(二)

【辨证】痰热内蕴,复感外邪,内外相合,痰阻气道,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平喘,清降肺热,搜痰止咳。

【方名】麻杏石甘辛茶汤。

【组成】蜜麻黄5克,杏仁6克,生石膏12克,细辛2克,炙甘草4克,茶叶1撮。生姜3片,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长江方。

小儿肺炎

(一)

【辨证】内热痰滞,肺胃不清。

【治法】清宣通化,止嗽定喘。

【方名】麻石葶蒌饮。

【组成】麻黄2克,生石膏15克,甜葶苈5克,瓜蒌12克,杏仁10克,苏子6克,苏叶5克,浙贝母9克,莱菔子10克,半夏6克,焦鸡内金10克,六一散12克。

【出处】瞿文楼方。

(二)

【辨证】外感风温内袭而致。

【治法】降气平喘,化痰除胀。

【方名】葶苈五子汤。

【组成】葶苈子3克,牛蒡子6克,莱菔子6克,炒杏仁6克,化橘红6克,炙苏子4.5克,川贝母4.5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以上为1岁小儿用量。

【出处】孙一民方。

(三)

【辨证】外感风邪,内蕴痰浊,肺气闭塞。

【治法】清宣开闭,豁痰平喘。

【方名】肺炎痰喘汤。

【组成】生麻黄1.5克,生石膏15克(先煎),金银花9克,连翘9克,杏仁9克,生甘草3克,炒葶苈子6克,天竺黄6克,瓜蒌皮6克,元参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马莲湘方。

(四)

【辨证】热毒壅盛,痰闭肺窍。

【治法】开闭,泻火,逐痰。

【方名】苦降辛开方。

【组成】黄连1克,黄芩10克,干姜1克,半夏3克,枳壳5克,川郁金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刘弼臣方。

小儿厌食

(一)

【辨证】饮食失调,喂养不当,影响受纳运化。

【治法】消食导滞。

【方名】消积散。

【组成】焦神曲4.5克,焦山楂4.5克,焦麦芽4.5克,鸡内金1.5克,枳壳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日1剂,包煎,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3次服。病情严重者,用量可加倍。

【出处】舒鸿年方。

(二)

【辨证】脾胃不和。

【治法】清热化滞,理脾助运。

【方名】理脾化滞汤。

【组成】茯苓10克,藿香10克,木香3克,川朴3克,川连3克,砂仁3克,焦曲10克,鸡内金3克,栀子6克,焦谷10克,稻芽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梁宗翰方。

(三)

【辨证】脾胃阴虚。

【治法】滋补胃阴,增进食欲。

【方名】凉润增食汤。

【组成】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山楂7.5克,麦芽7.5克,鸡内金7.5克,百合15克,每日1剂,日服2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有恒方。

(四)

【辨证】脾失不运,饮食积滞。

【治法】导滞运脾。

【方名】导滞运脾方。

【组成】北条参10克,炒白术6克,炒扁豆8克,炒苡仁8克,炒枳壳6克,砂仁3克,槟榔8克,胡黄连3克,莲米8克,乌梅6克,焦三仙18克。

【用法】上方药量系3-5岁1日煎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

【出处】孟继民方。

小儿腹泻

(一)

【辨证】湿热。

【治法】淡渗利水,清利湿热,健脾燥湿。

【方名】止泻汤。

【组成】匾蓄7.5克,瞿麦7.5克,车前子7.5克,木通5克,滑石7.5克,通草7.5克,党参7.5克,赤苓7.5克,白术7.5克,生甘草5克,莲肉7.5克,扁豆7.5克,薏苡仁7.5克,木香2克,黄连5克,罂粟壳3克,白头翁7.5克。

【用法】水煎服,6个月以下患儿分6日服,1岁以内分4日服,1岁以上分2日服,日服3次。

【出处】宋从有方。

(二)

【辨证】脾虚热,胃失和降。

【治法】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方名】止泄灵。

【组成】车前子(微炒)32克,泽泻(炒炭存性)64克,木瓜24克,胡黄连24克,焦白术24克,炒扁豆24克,生山药24克,党参16克,广木香16克,葛根16克,桔梗9克。

【用法】共研细末过筛,瓶装备用,开水调服,日服3次,3~6个月者每次1.2~1.5克,6个月~1岁服1.5~2克,1岁1个月~1岁8个月服2~3克,1岁8个月~2岁服3~4.5克。

【出处】胡安黧方。

(三)

【辨证】湿热泄泻。

【治法】清热除湿,敛阴固肠。

【方名】龙牡三石汤。

【组成】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生石膏30克,寒水石30克,滑石30克。

【用法】煎汤化水,频频进服,日服1~2剂。

【出处】李志山方。

(四)

【辨证】脾胃虚弱。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方名】健脾粉。

【组成】党参12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面,筛为散。2岁以下每次1~2克,日服2次,2岁以上加量,6岁以上者,每次3克,日服2次。

【出处】郑振华方。

(五)

【辨证】喂养失节,饥饱无时,损伤脾胃,健运失司。

【治法】消导止泻。

【方名】消导止泻汤。

【组成】佛手5~10克,山楂5~10克,麦芽5~10克,连翘5~10克,白术5~10克,陈皮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朱永厚方。

(六)

【辨证】脾胃嫩弱,喂养不当,损伤脾胃。

【治法】消食和中,燥湿健脾。

【方名】健食和中汤。

【组成】建曲6克,山楂6克,苍术6克,麦芽9克,茯苓9克,陈皮5克,法夏5克,厚朴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系1岁左右小儿用量)。

【出处】汪鑫涛方。

(七)

【辨证】饮食不节,脾郁不舒,运化失司,湿邪内停。

【治法】醒脾和胃,渗湿利水。

【方名】新加胃苓汤。

【组成】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桂枝7.5克,厚朴7.5克,陈皮7.5克,炙甘草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柴国剑方

小儿黄疸型肝炎

(一)

【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瘀,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组成】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克(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出处】马荫笃方。

(二)

同类推荐
  • 张院士趣谈整形与美容

    张院士趣谈整形与美容

    本书由德高望重的整形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张涤生教授亲笔撰写。张院士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以轻松、活泼、通俗、风趣的笔调,介绍了现代整形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叙述了多种常见畸形的原因和整形矫治的手术方法,展示了珍藏多年典型的整形病例图片。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作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现代整形与美容医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亦可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阅读参考。相信,不论您以何种心态阅读这本书,透过书中的文字和图片,它都能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中医小秘方

    中医小秘方

    有人说中医药是国粹,更有人说民间偏方是“国宝”,是中华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所谓偏方,指药味不多,大众尚未知,且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药方。中国传统医药,自神农尝百草以来,历经五千年而不衰,留下来的偏方,更是历久弥坚,绝非西洋药品所能替代。民间素有“小偏方治大病”“单方气死名医”之说。有些说法虽有夸张之嫌,但其疗效几乎有口皆碑,深入民心。
  • 中华传统医学丛书:实用伤科按摩学

    中华传统医学丛书:实用伤科按摩学

    本书介绍了按摩简史、特点和分类,按摩的治病机理,按摩的基本治则和治法,分别讲解了头颈、胸背部、关节脱位等70种病症的按摩治疗等。
  • 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本书为医学科普读物。这是一本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读上一篇的有趣的医学科普书。“每月医事”、“医生博客”、“往事”等,其间,据报社编辑、记者反馈,许多文章很受读者欢迎,专栏文章也一直持续到现在。几年来,专栏文章积累起来已有百余篇。读者需要就是动力,也是原因,本选题内容便是作者从已发表的文章中(也有一部分从未发表过的)精选出来的具有科普意义的作品的集结。该书稿主体内容由50个左右小主题组成。每个小题目都是选取自医学发展历程中代表性的、非医学专业读者也都知道一些的医药科技发明、事件等作为切入点,成为一个选题。根据内容特点,书稿分为史海钩沉(事件)、科技的脚步、工具寻踪、另类医史等几部分。
  • 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学

    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学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病,合称心血管病。可根据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三方面分类: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病因分类说明疾病的本质,预示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指导意义,是最重要的分类方法;根据病理解剖变化可分为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病或血管病;根据病理生理可分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压塞等。
热门推荐
  • 虐疾I

    虐疾I

    “小丫头,来,让我抱一下。”“以后又不是见不到了,抱什么抱。”樊...我承诺,我们的约定终会相会于浩渺云波之际......
  • 星河叛徒

    星河叛徒

    既然所有人都以为我是叛徒,那我自然要配合着臭名昭著。
  • 少时九人租

    少时九人租

    在这个冬天里,我和少时等组合带你度过,这个故事有真实的,不真实的,感人的,伤心的。愿你永爱少女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语文课超有趣:部编本语文教材同步学(三年级上册)

    语文课超有趣:部编本语文教材同步学(三年级上册)

    高效语文学习课系列是由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担任顾问并作序推荐,围绕新版教材的课文篇目,同步进行相关知识的汇总、梳理、延伸、启发,帮助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课文周边的国学、人文、社会、历史、科学、自然知识,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让语文教材成为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知识海洋的钥匙。本系列具有突出的知识性、启发性、可读性和趣味性,目标是帮助学生进行主动性、探究性学习,并成为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常备的语文课程辅助读物。
  • 三界灵帝

    三界灵帝

    一觉醒来,孔羽发现自己身处古墓之中,而身旁却是一个赤裸的绝色女子,正当他想要开口解释之际,却得知自己被这女子强暴了!在这个仙魂为天,封印为地的时代,孔羽弱小的实力在一滴金色的鲜血出现后突飞猛进,青云直上。正当他意气风发之际却得知自己已为人父,为了能够与儿子团聚,他一步步的跨过天堑,成为了震慑八方的灵帝。
  • 月夜之夏

    月夜之夏

    “牛排太熟了,我不喜欢!”特级厨师无奈的退到船舱外,接过管家递给他的游泳圈跳进浩瀚的大海,但是他已经对自己的境遇感到欣慰,因为游艇刚出港湾不久,他很快就能游回岸上了。“盘子太花了,我不喜欢!”接着是后勤经理哭丧着脸抱住游泳圈,一步一步,艰难地靠近跳水板,早知道该让厨师大叔等等我,他心里默默地悲哀。“还有你!你的衣服还没有品了,我不喜欢!”终于轮到管家了,他视死如归的跳进大海,嘴里还不忘叫住先走一步的后勤经理。“换掉!换掉!全部都换掉!!”身后那不满意的声音还在大发雷霆。船上的工作人员接二连三的跳进了水里,一幅壮观的场面。豪华游艇里到处都是伊在希的声音,仿佛所有的一切她都看不顺眼。她的声音被海风吹开,海面上也飘荡着她的声音。这声音,连鲸鱼听到了都重新潜回到海底去了。终于,连最后一个船长都无法幸免的跳下了大海,其实她只是不顺眼他的手套。静悄悄的,连海鸥的声音都没有。方圆五百里的海域的生物都避难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