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90200000020

第20章 微明四法(2)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可见,高贵是建立在卑贱的基础上的;崇高是以卑下为基石的。正是通过正反两种的对比,才顺理成章得出这个结论。一种观念是,握少而知多;一种观念则是惟恐少了,天不得清会裂,地会崩,神会散,谷会竭,万物会灭,侯王惟恐不高贵而失败。其实天道是崇尚知足的,卑下的,知足而足,处卑而高。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孤,是幼年丧父(母);寡,是丧夫或丧妻;不穀,是不善,没人养。这些都是一般人很厌恶的情形,但侯王却常常以此自称,难道这不是以贱为本吗?

故致誉无誉。是故,最高的荣誉是没有荣誉,无誉之誉。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琭,是有光泽的样子,珞,则是没有光泽。玉形琭琭,非常珍贵,石形珞珞,为人所贱。但修德之人,不愿意琭琭如玉,而宁可做为人所贱的珞珞之石!

老子告诉人们一条修德的原则,握少而知多,这是合乎天道的。“一”虽然少,但“一”是一切的本源,也是当下的起点,把握着“一”,一件一件地去做完它,不必贪多,不必求全,不必一步登天!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要工夫到了,滴水可以穿石;只要顺乎自然,滴水可以成海。不要做表面文章,与其像美玉一样外形光彩亮丽,不如本质上如柱石一样,有着充裕的内心。你高贵吗?是因为有所谓的“低贱”衬托出来的,要知道,“孤家寡人”是一个群体衬托出来的,并非显得你高人一等,鹤立鸡群,而是你自己把自己置身于卑贱的对立面。想到这里,你怎能不有高处不胜寒之感?你怎能不有势单力薄的危机感?你怎能不对所谓的“低贱”俯首道谢呢?最高的荣誉不必贪求,宁可没有荣誉,因为自然大道本来平平常常,哪有什么荣誉!真正的德性是不需要别人羡慕、获得称赞的,你要不够德高望重,别人称誉你德高望重,你不惭愧赧颜吗?坦然一些吧,姿态低一点,欲求少一点,你做得怎么样,天知道,地知道,别人也知道。一枝花里可以看到春天,一滴水里可以看到大海,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

【核心提示】

境界要高,为人要平,路子要宽。长久的要妙就在这里,高了、平了、宽了,何必要那么多名与货,何必在乎得与爱?

多藏必亡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今本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帛书本)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楚简本)

老子反复申说无欲的益处,坚持他的“四不一没有”基本原则。本章的意旨其实在其他一些篇章都阐述过,这里只不过是集中地阐述其中的辩证关系。

老子的教导,真的像水一样,自然,清澈,贯穿到底。然而,这些像水一样的不言的教导,天下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人们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人们把名声看得过于重了,把财物看得过于重了,把得看得过于重了,把爱看得过于重了。名誉与身体哪一样亲近呢?当然自己的身体与自己最亲近,若是没有了身体,要名誉名声有什么用呢?

身体与财物哪一样最贵?当然身体宝贵,生命只有一次,而财物繁多,数不胜数,也不可能全数得到,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孰重孰轻,自不待言。更何况区区一个身体、一次生命怎么可能拥有天下的财物呢?

得与失哪一样更有害?有得必有失,无得则无失,欲得和得都是有害的,失去了也许可惜,但或许还是摆脱了一种烦恼。要想得到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先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没有付出就不可能得到任何东西。而要想没有就简单得多了,我不要,我就没有,我没有任何东西,我就不必付出任何代价,不付出代价也就没有困难了。

过分的贪爱必定导致更大的耗费,不仅耗时、而且耗神。人类自从有了理性和意志以来,就产生了情感,因为理性使人类自身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类,是一个需要普遍联系的整体,而“爱”的情感就是把个人与个人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个对等原则,只有彼此相互的爱,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如果光是你爱我,而我不爱你,是建立不起相互亲爱的关系的。而爱,则必须要有一定的付出,即我付出我的爱,才能得到爱的回报。如果光想要别人来爱我,而我任何东西都不付出,那是任何爱的回报都得不到的。所以要想去爱一个人,或者是爱很多人,就要付出代价;而过分的爱,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更大。因此要懂得,保持住一定的爱就行了,如果需要更多的爱,就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更多地收藏必然要导致更重的损失,在第三章里老子就说过,“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正因为你珍视那些难得的宝贵的财物,才有人想来偷盗,因为他没有而又想拥有。如果你不珍视它们,视它们为平常、平凡之物,那么人们也就不会去珍视它并且去偷盗它了。所以多多地收藏那些难得的宝贵的财物,就会有人来偷盗,就会有人来抢劫,就会有人甚至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将你消灭,从而使那些难得的宝贵的财物属于他自己。

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就可以保持长久了。因为大道无私无欲,所以天和地并不收藏什么,并不去偏爱什么,并无意得到什么,更不会去考虑什么名誉,所以天长地久。天和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就是因为它们创造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故而能够长时间生存。

所以圣人效法天和地的这种精神,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而能首先感受到天和地的原理和法则;把自己置之度外而能够生存,不正是他们没有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吗?故而他们能够生存下来而且自然而然也就能够获得利益了。

荣毅仁曾经说过一句箴言: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走,就是境界要高,为人要平,路子要宽。

这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立场都是相关连的。有人就认为这个世界上“钱”是最美好的,它可以买到一切的一切,而许多人又认为钱财乃身外之物,并不能买到一切,尤其是人的感情。所以,一旦你占据了钱财,你最终会失去它;而没有占据钱财,也就无所谓失去了。占有他人感情也是同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产生感情,是双方心灵的感应,若是将自己的感情强加给对方,或是强迫对方对自己产生感情,或者占有对方的感情,都是办不到的。

长久的要妙就在这里,高了、平了、宽了,何必要那么多名与货,何必在乎得与爱?

【核心提示】

回心向内,体会原本富足,这才是永远的富足。

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今本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效(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帛书本)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翻开典籍,只见天下“有道”“无道”,几乎成为古人议论批评时政得失的一条核心标准。

天下之道是什么道?世道,世道清明则有道,反之则无道。国家统一,权力集中,社会稳定,人际和谐。这四条标准一般被认为是天下有道。老百姓一言蔽之,即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几乎又成为“天下有道”的代名词。

天下有道一词源于老子。意即治理天下顺乎天道,自然无为。

走马以粪,走是使马奔跑,一说“走马”是战马。粪,多有争议,一说让马去耕田;一说让马去肥田;一说让马去播种。粪的本义是粪除,《说苑》转引孟子的话说:“人知粪其田,莫知粪其心。”此外,也作“粪肥”讲,《韩非子》云:“积力于田畴,必且粪溉”。有人说,原始的施肥方式就是将动物停留在田中,让它直接给大田施肥。这种方式在大田收获之后当然可以,那么在大田有庄稼的时候怎么办?可见,肥田说亦不贴切。话说回来,不管是耕种还是肥田,都表示马已经不用在战场上了。所以,“走马以粪”,就是马放南山,让马去种地。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戎马就是战马。天下纷乱,马都被征召上前线,怀胎的母马,也只得在郊外生产。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三句的意思都差不多。罪、祸、咎都是指不幸,凶事;欲、足、得,都是指贪欲、不知足。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之足,是以知足为满足。知道满足的人才能得到满足。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面时常是快乐的,乐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这才是永恒的足。这也是“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天下有道,国泰民安,战马退回田野,耕种农作。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向往的祥和之图。天下无道,战乱不息,怀胎牝马,只得生于郊野。这是战争给人带来的莫大的不幸。为什么会有频繁的战争?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统治者永远也满足不了的贪欲,欲壑难填。当然光有贪欲还不能肆意掠夺,手中还要有强大的权力,而权力来自于哪里?权力是天赋的,但是天赋的权力并不能让你为所欲为,必须合乎天道,否则就是逆天而行。是故,恩格斯说,贪欲和权力是历史发展的两大杠杆。最大罪过莫过于有贪欲,最大祸害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罪咎莫过于掠夺占有;由此看来,能回心向内,体会原本富足,这才是永远的富足!老子正是想在贪欲和权力这两大杠杆中求得一个平衡,以什么来维持平衡?以天道!天道的本源是富足的,知道天道,就是要知道天道的富足,不能强求为个人所有,要顺乎自然,顺势而为,顺势而得,知足常乐,乐在知足。当然这种知足,不是要你假装富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图发展,而是要知道体会这种满盈的感觉,极为自在而可贵!

老子讲话,往往是“三段论”,第一段提出天道的原理,第二段,或列举有违天道的事实或现象,第三段,以天道作结,以证人道。这构成了老子道论、治国、修身三位一体的思想格局。

【核心提示】

在老子看来,万物生长靠大道。道大概就是起着这么一种“光合作用”。

知止无穷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今本第三十二章)

道恒无名,(朴)唯(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谷(合),以俞甘洛(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浴(谷)之与江海也。(帛书本)

道恒无名,朴虽细,天地弗敢臣。侯王如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也,以逾甘露。民莫之命而自均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楚简本)

万物生长靠太阳。可老子不这么认为,在老子看来,万物生长靠大道。道大概就是起着这么一种“光合作用”。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对这句话的理解颇有分歧。关键在断句,今本这种断句,是说道是无名的,“常”字无意义。其实不当。正确的断句,我认为应为:“道,常,无名,朴,虽小”。这里涵盖了道的三种质的规定。第一是常,就是恒久长在;第二是虛空无名;第三是朴,就是原始自然。这是为下文铺垫。它虽然小,天下却没有东西可以役使它。因为,仅仅讲道无名,是不足以使天下无法支配它的,必定要有“常”“朴”这两种更本质的属性。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当今的侯王如果能遵循大道,万物都将自己归附。“宾”,宾附、归附。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就如同天地乾坤、阴阳之气,和合相感,云行雨施,自降甘露,而人民不必去想方设法使它自然均谐。“民莫之令而自均”,有的人理解为,不必去命令人民,而人民自然调和。这显然有误,这里“民”是主语,而不是侯王。令而自均,令天地所降甘露也。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前面几句话都没有新意,都是老子在前面的章节里曾经反复强调申述过的,道是永恒的、自然的、客观的存在,天地万物任何人包括统治者都应当遵循天道。从这句开始,老子提出“知止不殆”的新命题。

始制有名,就是开始制定了一些人为的规定,“有名”,就是人为的规定。那么,人为的规定既然有了,也就应该知道适可而止。

知止,可以不殆。殆,在这里只能理解为危险,而不能再理解为疲惫。第四十四章也重复过这一命题,“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意思是,能够知其所止,这样才能免除危险,长盛不衰!

同类推荐
  • 走近孔子

    走近孔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学派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却也在有意或无意间造成了偏离,也变得僵化。当我们今人剥开它在外面固化的硬壳后,却可以发现其核心的东西——孔子的思想,其实是富有多么鲜活的务实精神与人性表达的意义。比如在孔子那里,礼仪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的,不是人性的泯灭而是弘扬;孔子也不讳言自己求富贵的愿望,以及孔子对“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勇武血性的颂扬,等等。本书就是一部力图将历史与当代接轨,立足于当下社会的现实和中西文化参照对比来解读和还原孔子思想的哲思随笔著作,作者以清新隽永而又饱含理性情感与思辨精神的文字,对承载孔子的儒学思想的《论语》等著作进行探赜发微,对其所蕴含着的人生价值、生活哲理、社会伦理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从一般道理进入智慧层面,赋予孔子思想崭新的价值观照,是一部能够直抵孔子内心的作品。翻开书的当下,你会被作者创造性的解读所吸引,在书中遇见孔子,走近孔子。
  • 菜根谭(第八卷)

    菜根谭(第八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笔下的鲲,是一个属灵的生命。它本来只是一个还没觉醒的生命,天天困在海中,等待它的命运就是去死。但它选择了另一个活法,它飞了起来。它为什么飞得起来?因为它有信仰,它相信海运和风可以把它带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因为它的信心,它获救了。它的意志不是出自自己,而是出自信仰,因此意志就大,能力就强。它的自由不是来自自己,而是来自上帝,所以是真正的自由,“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自由不是无所事事,它是一种做事的良好状态。上帝给我们自由与能力,是要我们去完成使命,不是让我们只是玩。鲲化为鹏后,它想的第一件事不是去玩,而是“而后乃今图南”,向更光明的地方飞去。所谓“自由意志”,就是指一颗完全信仰的心。
  • 庄子品读

    庄子品读

    庄子的哲学让人们追思_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_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道家之老庄,实在是能够关照人的本真、使心灵可以自由遨游的精神家园。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成就了多少流水一样自在、行云一样逍遥的人生。
  • 中国易经文化地图

    中国易经文化地图

    本书内容包括:《周易》之基本知识、《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周易》与中国伦理思想等。
热门推荐
  • 浮生梦传

    浮生梦传

    浮生,是忘川河边接待有情人的神官;孟婆,是忘川境内唯一让人错认千年的伪娘判官。浮生每日接待游魂,帮他们恢复前世记忆,安心投胎,可是为什么,每次她身边都会有一个男人来打扰呢?
  • 文摘小说精品-人物卷

    文摘小说精品-人物卷

    中外名家名作之荟萃。或讽刺、或鞭笞、或记人、或叙事,长短不一,内容各异,却一样地穿过时间的隧道,直击我们的心灵,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不一样的内心世界……
  • 我们不孤独

    我们不孤独

    在广袤的宇宙中,空间是有限的,思维却是无限的,现在的我们还没有在空间中找到同伴,但是我相信在思维的领域,我们绝不孤独。
  • 平常的无常

    平常的无常

    故事始于齐路与英的命定的一次遇见。之后,齐路就接替了英,成了那一带唯一的魔女。那之后,齐路就逐渐有了一个新习惯——总喜欢问:“然后呢”?当齐路越来越能熟练驾驭自己的魔力的同时,她遭遇的没法左右的变数就越来越多。简直就像是自然力量的另一种形式的对她使用魔力改变事情发展的程度的同等程度的反弹。然后,故事又突然戛然止于她在一个很平常的下午的很平常的散步。真真的,来不由己,去,亦不由己。
  • 雨后青青青

    雨后青青青

    说的有个美少女与一个乡下小子的爱情故事!
  • 雪鹰领主

    雪鹰领主

    在夏族的安阳行省,有一个很小很不起眼的领地,叫——雪鹰领!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继《莽荒纪》《吞噬星空》《九鼎记》《盘龙》《星辰变》《寸芒》《星峰传说》后,番茄的第八本小说!
  • 末世最靓的仔

    末世最靓的仔

    末世求生,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先知没有作弊器,一切都要靠我们兄弟亲自打拼摸索,未来的路还很长,可不能丢下兄弟一个人先走了···
  • 最强教师

    最强教师

    一代帝王之师穿越地球现代,成为龙门少爷。以万古帝师之名,缔造最强都市教师神话!
  • 宿主已崩拉住柠檬精

    宿主已崩拉住柠檬精

    容家有个小祖宗,打不得骂不得,就恨不得送颗星星上去
  • 我为界主

    我为界主

    天地已经残破,仙道已然崩毁,我在万劫之中倔起,唯有踏着敌人的层层尸骨,才能走上大道巅峰,我为界主,为永恒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