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筋这样重要?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筋。《易经》云:“筋乃人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辅。”可见,最初的“筋”是指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经络。后来,经过时代的演变,筋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逐渐成了韧带和肌腱的俗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筋。
筋附着在骨头上,起到收缩肌肉,活动关节和固定的作用,人体的活动全靠它来支配。可以说,如果人体没了筋,就会成为一堆毫无活力的骨头和肉。在2008年奥运会上,刘翔为什么跑不动了?报道说是肌腱受到了磨损,实际上也就是筋受伤了。中医认为,肌肉的力量源于筋,所谓“筋长者力大”,筋受伤了自然使不出力气来,尤其是后脚跟这根大筋,支撑着身体全部的重量,所以刘翔当时选择退赛是非常明智的,因为这时候他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即使当时拼着这条腿不要了,也不可能跑出好成绩。这样,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一个武功高强的人,挑断脚筋之后就会成为一个废人,因为他已经使不出力气来了。
筋的最基本功能是伸缩,牵引关节做出各种动作,筋只有经常活动,也就是抻拉,才能保持伸缩力、弹性,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练筋。古代有许多功夫高手,能够年过百岁而不衰,与练筋是分不开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练筋还需要特殊的方法,多吃能舒筋活血的食物,如雪莲,《本草纲目》记载,雪莲具有舒筋活血、散寒除湿之功效,多以全草入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民间素有“东北人参,新疆雪莲”之说。另外告诫大家的是我们平常所做的跑步、登山等运动活动的主要是肌肉,由于肌肉组织的粗纤维之间有很多的毛细血管,其活动需要大量的供血来完成,这样会使脉搏加快,造成人体缺氧而呼吸急促,这时体内的筋还远远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因此,需要一种能锻炼筋而尽量不锻炼肌肉的运动,这就需要“易筋”,这个方法我将在下面的小节中讲到。
腰酸背痛腿抽筋,只因寒邪伤人
抽筋在医学术语上叫痉挛,这个在寒的属性里叫收引。收引,就是收缩拘急的意思。肌肤表面遇寒,毛孔就会收缩;寒邪进一步侵入经络关节,经脉便会拘急,筋肉就会痉挛,导致关节屈伸不利。因为寒是阴气的表现,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失去温煦的功用,人体全身或局部就会出现明显的寒象,如畏寒怕冷、手脚发凉等。若寒气侵入人体内部,经脉气血失去阳气的温煦,就会导致气血凝结阻滞,不畅通。我们说不通则痛,这时一系列疼痛的症状就出现了,头痛、胸痛、腹痛、腰脊酸痛。
因此,我们在养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防寒。寒是冬季主气,寒邪致病多在冬季。因而冬季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单独的寒是进不了人体的,它必然是风携带而入的。所以严寒的冬季,北风凛凛,我们出门要戴上棉帽,围上围巾,就是为了避免风寒。
值得注意的是,冬季外界气温比较低,人容易感受到寒意,在保暖上下的工夫也会大一些,基本上不会疏忽。而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时候”,古人说此时“最难将息”,稍微一不留神,就会着凉,伤寒了。因而春季要特别注意着装,古人讲“春捂秋冻”,就是让你到了春天别忙着脱下厚重的棉衣。春天主生发,万物复苏,各种邪气在这时候滋生。春日风大,风中席卷着融融寒意,看似脉脉温吞,实则气势汹汹,要特别小心才是。
那么,炎炎夏日,人都热得挥汗如雨,也需要防寒吗?当然需要。夏天我们经常饮食凉的食物和饮料,冰镇西瓜、冰镇啤酒、冰激凌、冰棍等,往往又在空调屋里一待一天。到了晚上,下班出门,腿脚肌肉收缩僵硬,腿肚子发酸发沉,脑袋犯晕,甚至连走道都会觉得别扭,感觉双腿不像是自己的。这时候寒邪就已经侵入你的体内了。
如果你真的腰酸背痛腿抽筋了,也不要急着补钙,先教给你两个小窍门,试一试再说。
1. 芍药甘草汤
腰酸背痛其实是肌肉酸痛,腿抽筋是筋脉痉挛。脾主肌肉,肝主筋脉,肌肉和筋脉有了问题,就要找准主因,调和肝脾。《本草纲目》中有芍药性酸,酸味入肝,甘草性甘,甘味入脾,因而这味芍药甘草汤被誉为止痛的良药,并且一点都不苦口。芍药甘草汤配制容易,芍药和甘草这两味药在一般的中药店都能买到,取白芍20克、甘草10克,或用开水冲泡,或用温火煮,可当茶水饮用。注意,这里说的芍药、甘草一定要是生白芍、生甘草,不要炙过的,炙过的药性就变了。
2.按揉小腿
小腿抽筋的时候,以大拇指稍用力按住患腿的承山穴,按顺、反时针方向旋转揉按各60圈;然后,大拇指在承山穴的直线上下擦动数下,令局部皮肤有热感;最后,以手掌拍打小腿部位,使小腿部位的肌肉松弛。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后,小腿抽筋症状即可消失。不过,这个标虽然暂时除了,病根还在,由表及里,本还没有痊愈。敲打按揉一些经络穴位,固然可以散结淤阻、活络气血,但从病因根本上来论,还是要把寒彻底地从体内祛除,这样你才能身轻如燕,健步如飞。
骨气即正气,养好骨气享天年
伴随中医养生学的复兴,各种保健方法层出不穷,但相对于补肾、养胃、护心、润肺等养生法而言,很少有人会把目光放在养骨上。为什么会这样?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传统养生学中关于养骨的方法本来就少,很多人懒得去开拓、创新,只是将一些过去的理念翻炒;二是因为养骨是一种“慢工”中的“慢工”,短时间内很难见效。
事实上,骨骼对一个人健康长寿的重要意义,绝不亚于身体上的任何一个器官。在我们的身体里,全部的骨和它们的相关结构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骨骼系统,包括200多块骨头和300多个连接骨头的关节。这个强大的骨骼系统,像身着盔甲的战士一样,保护着我们的脑、内脏及体内器官,不仅使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矿物质,还帮助我们的身体进行造血。一旦骨头出了问题,不仅会将其他器官暴露出来,很容易造成损害,还会影响人体的造血功能,导致人体气血不足,阴阳失衡,直接危及我们的生命。
说到养骨,我们不得不谈一谈“骨气”,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但很少有人将其与养生长寿联系起来。在一般人看来,所谓“骨气”,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正气”,指一种刚强不屈的人格。我们平常说一个人有骨气,骨头硬,就是指这个人不屈服,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主张。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有骨气,有的人则没有?为什么古人把这种行为称为“有骨气”,而不是别的什么?骨气和人的健康长寿究竟有没有关系?
在中医理论中,”气”是构成人体,维持延续各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来源于摄入的食物养分以及吸入的清气,其作用是维持身体各种生理功能。所以,血有血气,肾有肾气,那么骨自然也就有骨气。正是由于骨气的存在,才促使骨骼完成生血与防护的功能,人死后,虽然骨骼还在,但骨气已经没了。同样的道理,许多老年人正是因为骨气减弱了,才会很容易受伤。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养骨实际上是在养骨气。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有些武林高手,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依然身体硬朗、声如洪钟,这就说明他们的骨气保养得很好。
由此可知,养骨对于一个人的长寿是至关重要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般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那么,为什么人老之后,骨质会疏松呢?《黄帝内经》中说,五脏之中,肾主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可以生化成骨髓,而骨髓是濡养我们骨骼重要的物质基础,人过了五六十岁,肾气开始减弱,肾精不足,骨头中的骨髓就相对减弱,进入一种空虚的状态;骨髓空虚了,周围的骨质就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就退化了,疏松了。
尽管骨质疏松是人体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并不是说它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从少年开始,特别是在进入骨骼发育并逐渐定型的成人阶段,每天保证足够的身体锻炼,并至少坚持饮用1200克的牛奶或食用富含钙质的乳制品,那么当我们步入老年后,骨质疏松大多是能够预防的。
当然,对于那些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也并非不能挽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骨质疏松症是完全可以缓解乃至根治的:
1.多喝骨头汤,注重养肾
平时多喝点骨头汤,最好是牛骨汤,因牛骨中含大量的类黏朊。熬汤时,要把骨头砸碎,以一份骨头五份水的比例用文火煮,大约煮1~2小时,使骨中的类黏朊和骨胶原的髓液溶解在汤中。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坚果,像核桃仁、花生仁、腰果,这些果子都是果实,是植物为了延续后代,把所有精华都集中到那儿了,有很强的补肾作用。”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精充盈了,骨髓、脑子就得到补充了。
2.多参加体育活动,以走路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适当的锻炼,肌肉对骨组织是一种机械应力的影响,肌肉发达则骨骼粗壮。因此,在青壮年期,应尽量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到了老年,最好的锻炼是每天走路,走到什么时候呢? 走到身上微微有汗,气血开始运动起来就行了,这时内在的废弃物已经排出了,这就达到目的了,不要大汗淋漓。
3.补钙要科学
在饮食上,骨质疏松的患者首先应选择含钙、蛋白质高的食品,如排骨、蛋、豆类及豆制品、虾皮、奶制品,还有海带、海菜、乳酪、芹菜、木耳等。其次,适当补充维生素D。再次,应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维生素C。
忌吃食物
减少动物蛋白、盐、糖的摄入量;
尽量少用含太多镁、磷的饮料和加工食品;
******、酗酒也会造成钙的流失。
素食养骨,从里到外滋养骨骼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往往摄入过多的酸性食物,而且还处于不断增多的趋势。这些食物主要包括肉类、快餐食品、甜食、咖啡、尼古丁、酒精等,再加上现代人缺乏运动、心理压力大,使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放慢,身心承担过重。新陈代谢差时,无法很好地将重要的食物营养素转化为能量、将毒性物质排出体外。结果体内废物和毒素不断囤积,新摄入的养分又无法及时转变为能量,身体就进入一个不良的循环,整个机能开始下降,疾病也就来了。
从养骨的角度来说,也许很多人都还停留在“吃什么补什么”的思维中,想补充钙质就马上想到炖个骨头汤等。实际上,养骨未必需要特别摄入动物类的食物,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动物类食物属于酸性食物,在大多数家庭的餐桌上,酸性食物已经偏多了,如果为了补骨而额外添加摄入,则不但骨汤里的钙质在不平衡的酸碱度环境里根本无法被身体吸收,还增加了体内酸性负担,破坏天然的新陈代谢。其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的肉类食品都来自于专门圈养的动物。为了更快地进入市场,饲养者都会给动物吃含有过量营养素,甚至激素的饲料,以至于这些添加剂始终停留在动物的骨、肉里,被人体摄入。这已经成为导致许多慢性病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这里给男人提个醒,要转变一下传统的观念:多吃素食同样可以补骨、养骨。
多吃素食好处很多,例如它能够保持肠胃畅通、降低心血管负担,还能够促进全身新陈代谢。在养骨方面,很多专家经过多年来实践的积累,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食疗方法。下面提供几个素食养骨良方。
1.山杞粥
主治:肾虚腰痛,偏阳虚,腰膝疼痛,怕凉,遇劳痛增,下肢不温。
材料:山药30~6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煎山药、枸杞,取汁与粳米煮成粥,即可服用,一日两次。
2.补肾壮骨汤
主治:肾气不足,骨质疏松。
材料:海带500克(用水泡发、洗净,切成丝状),黄豆芽150克。
做法:加入适量的油、盐、姜等调味品,每天煮汤喝。
3.天杞酒
功效:补精益髓、强筋壮骨,抗衰老,延年益寿,适用于精血不足,脾气衰弱,常常倦怠乏力、头昏目眩、早衰白发、腰背无力。
材料:黄精、炒白术、枸杞子各250克,松叶300克,天冬250克。
制法:上述材料共研成粗粉,浸入适量米酒内,过滤后即成。
用法:每天三次,一次30毫升。
要想血管年轻,多吃碱性食物
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衰退老化,血管老化以后由于全身各组织供血、供氧受阻,人就易得冠心病、脑血栓等动脉硬化引起的疾病。所以推迟老化进程关键在于延缓血管硬化的过程。但只要注意科学饮食,多吃碱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这里所说的酸碱性,不是食物本身的性质,而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留在体内元素的性质。一般来说,大米、面粉、肉类、蛋类等食物几乎都是偏酸性物质,应少吃;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土豆、豆制品及水产品等则都是偏碱性食物,应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