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结婚
人为什么要结婚?
《圣经》上说:“人最初就是一个整体,后来上帝将人分成了两半,一半是男的,一半是女的,所以男人女人必须通过结婚再次合为一体。”
柏拉图说:“人到世上就是为了寻找另一半。”
钱钟书说:“婚姻就是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周国平说:“男人因疲惫而结婚,女人因好奇而结婚。”
法国作家泰恩说:“互相研究了三周,相爱了三个月,吵了三年,彼此忍耐了三十年──然后,轮到孩子们来重复同样的事,这叫做结婚。”
老百姓说:“结婚就是为了养育下一代。”
都市男女说:“结婚不过是为了找一个暖被窝的人。”
……
五花八门的答案中,无论哪一种,都是人们对结婚的一种感觉;无论哪一种,关于结婚,古今中外的人们似乎都有着不同的说法,仔细看来当真是风格迥异、趣味无穷。确实,人活一辈子,似乎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关于结婚生孩子这档子事儿了。古代传宗接代思想盛行,男孩女孩往往刚十六七就有媒婆牵线搭桥,门当户对之下常常面都没见着就直接拜堂成亲。而当下,自由恋爱的男女经过前期的你情我愿浪漫约会后也总是果熟蒂落领证结婚,那些过了适婚年龄还未成家的男女也在父母的一再催促之下忙着相亲找对象。结婚,似乎是每个成年男女必须做的事。
想来也是,自从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懂得传宗接代的方法后,人类文明的延续就跟“结婚”挂上了钩,不管是古代群居时期我们不了解的男女成家方式,还是封建时期三妻四妾的大家族做派,甚至于现在明文规定的《婚姻法》,说到底都是“结婚”这个意思。现代,虽说婚恋自由之风盛行,不结婚的也大有人在,但早已约定俗成的“双人生活方式”还是让大部分人都选择结婚,并且守着自己的小家庭或吵吵闹闹或幸福美满地过一辈子。
仔细想想,人为什么要结婚呢?如果是封建时期,顶着“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成亲,可以看做是一种被动接受,那么在现代,面对遥遥无期的缘分和爱情,可以自给自足的男女们是不是就不需要结婚了呢?这个答案谁都不好说,但对“人为什么要结婚”这个问题,进化心理学家倒是可以给出明确的解释。
毫无疑问,结婚跟人类进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知道,远古时期人们生活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就是繁衍后代,传递自身基因。对男人来说,拥有较丰厚的物质资源,并且凭借这些资源找到一个外表漂亮、身体健康的女性为自己养育后代是生活的全部,而对女人来说,找到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男性,靠着这些资源养活自己并且养育后代则是生活的所有。当然,在最开始的男女结合中,一定是没有“结婚”这个明确概念的,男人女人的结合也许只有一顶草帽做见证。这样的一种较为随意的关系,很容易诱发男女之间互不信任,进而造成男性父权的丧失和女性所得资源的丧失。
我们知道,对男性来说,拥有带有自身遗传基因的后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保证自己的女人对自己拥有绝对的性忠诚是很重要的。但困难的是,男性无法随时看着女性,更无法确定女性的排卵期,如果女性在排卵期内跟其他男性发生了关系,那他的女人就很可能会生下别人的孩子,从而导致自己父权的丧失,给别人养孩子是男性所不能容忍的。而对女性来说,虽说目前男性愿意给自己提供资源,但如果男性变心或者有了其他的女人,自己就可能失去这些资源,沦落到很悲惨的境地,这同样是女性不敢面对的境况。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男女双方的结合更加牢靠,彼此都更有保障呢?当然有,这就是结婚。
结婚从形式上解决了男性面临的父权危机和女性面临的资源流失。结了婚的男女之间有了一个名义上的约定,“丈夫”和“妻子”的称谓将两个人绑到同一根绳子上,更牢靠、更安全。结了婚的男性可以充分地提高自己的父权确定性,拥有绝对的跟女性****的机会和时间,从而增加自己获得后代的概率,保证自己的父权。而女性有了婚姻的制约,能降低男性外遇的概率,使女性获得较为稳定持久的资源供应,极大地降低女性丧失资源的概率。因此,结婚作为同时对男女双方都最有利的方式,从远古时代就开始约定俗成,并一代代地传承下来,成了现代男女结合的方式。
正是因为在婚姻关系里男女双方可以彼此牵制、彼此依靠,现代的男人女人们才从骨子里认定人必须要结婚的事实。毕竟,古人寻求“结婚”是为了增加自己繁殖后代的成功率,而人类能够拥有现代蓬勃发展的文明世界,也正是这一选择的结果。试想,如果古人也像现代的一些人一样决定不结婚,那人类的现在,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说到底,人类生存的意义正是在一代一代人的传递中展开的,逐渐发展的科技和文明,逐渐探索出的太阳系和银河系,如果没有人类的延续,也许都还不为人知。也正因为如此,无论剩男剩女大军多么庞大,婚姻面临的挑战多么严峻,祖先传下来的结婚制度想必还是会长久流传下去的。毕竟,进化影响了人类千百万年,人类百十年的新思潮又怎能轻易改变的了呢?
婚姻以互惠为原则
2011年,《婚姻法》的最新解释让整个中国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其中“不支持第三者索赔,婚后买的房不一定就是共同财产”的条目更是在网络乃至民间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名为“婚姻与房子”的讨论,诸多早已被“房事”搅和得七荤八素的“房奴”们,终于群情暴涨,或激动或沮丧地发起了“牢骚”: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过时了,得改为‘嫁得好不如干得好’了!”
“还想找个‘富二代’?算了吧,万一离婚还不是啥都捞不着,还不如找个‘潜力股’呢!”
“还‘有房人终成眷属’呢,还是按老套的来,‘有情人终成眷属’才靠谱!”
……
想来也是,在丈母娘选女婿要房要车,漂亮女人找老公以“富二代”、“傍大款”为主的21世纪的中国,靠夫妻关系谋取经济利益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也早已成为很多女人的座右铭。不过,虽说很多人都心照不宣地以爱情的名义谋求“财产利益”,但还有许多真爱至上的爱情童话和纯洁无私的婚姻存在,使爱情和婚姻保留着浪漫和美好的面纱。而《婚姻法》的全新解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彻底炸开了婚姻底层的坚固堡垒,将隐藏其后的真实和残酷****裸地暴露出来,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童话彻底粉碎成现实冰冷冷的算计和利益分成。对此,那些崇尚“真爱”的人们怎能不伤心?那些以“嫁得好”为目标的女人们和那些想方设法用尽心思要房子的男人女人们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面对此情此景,一些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婚姻,难道仅仅是一种基于养育孩子而结成的利益联盟,身处其中的男女难道仅仅是一种利益关系?那么,爱情又是什么东西呢?”是啊,当婚姻演变成一种以财产和金钱为目的的博弈,当同床共枕的人瞬间变成争夺财产的“敌人”,人们不禁要怀疑爱情的实质、婚姻的实质了。不过,质疑的人不能因此把婚姻展露出的这种“利益关系”当做“洪水猛兽”而肆意谩骂敬而远之,要知道,这其实只是漫长进化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繁衍而流传下的一种既定本性。
说到底,远古时期的人类还是以繁衍后代为最大目的的。在那个时期,男性为了最大限度地确定自己的父权,而女性为了从男性那里获得持久稳定的资源供应,由此产生了婚姻机制。婚姻,可以产生对双方的制约作用,防止男性出轨分散供应给原来配偶的资源,同时限制女性的外遇活动,保证男性的父权。从一开始,在婚姻诞生的那一刻,男女之间其实就是一种互惠的关系。男人通过婚姻给女人一个承诺和约定,保证把自己的资源供应给女性及其子女,从而得到拥有自己遗传基因的后代;而女性通过婚姻给男性一味安心剂,保证自己的性忠诚,从而获得丰厚的物质资源、优良的生活环境。此外,通过婚姻对彼此信守承诺的男女,还可以获得很多的共同利益,如有效地实现能力互补、劳动分工、资源共享、一致对外等,同时拥有适合养育子女的良好家庭环境和更加广阔的家族网络。
当然,从反面理解婚姻带给男女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是可以的。假设没有婚姻,男女双方之间没有这个约定的承诺来牵制,那么一旦双方中有一人出现问题,两人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建立起的亲属网络会被破坏,子女因此失去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共有资源会因此有所减少并且分散,而无法成功留住配偶的行为也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其他异性对自己不屑和耻笑。对男性来说,如果他的配偶出轨,离开了他,那么他不但失去了传宗接代的机会,还会因此被其他男人和女人嘲笑,更难获得配偶,大大降低自身基因遗传的概率。而对女性来说,如果配偶离开,她将失去直接的物质供应和父系投资,陷入艰难的生存境地,同时还会因为年龄增长或者容貌的改变而失去吸引力,大大降低重新择偶的概率。
所以说,从远古时期开始,婚姻就以一种互惠的关系存在于男女之间,这是一种为了生存繁衍而产生的直接的互惠。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婚姻的本质就逐渐传递下来,到了今天依然影响着无数的男人女人。不过,婚姻的前提毕竟还是爱情,没有爱的婚姻是极少长久存在的。由爱建立起的两人关系到了婚姻阶段就会形成更深一层的现实利益分化,靠着这利益分化和博弈,男人女人才能更加稳固、长久地维持婚姻,并渡过现实中的各种险境。
明白了进化的影响,再次面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要嫁就嫁有钱郎”的做法,我们会释然很多,这是新时代女性对进化严丝合缝的遵守和执行,是最正常的、直接的潜意识反应。当然,面对以前夫妻间“你的钱就是我的钱,我的钱就是你的钱”的不分彼此,到如今《婚姻法》新解释下的“你的钱还是你的钱,我的钱还是我的钱”的180度大转变,很多人一下子会适应不了,怀疑爱情、质疑婚姻,甚至于对男女关系绝望都是正常的反应。毕竟,进化产生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一时半会还扭转不过来。但毋庸置疑的是,以男女关系为基础的婚姻从诞生之初就暗含着夫妻间的互惠关系,这种互惠完全是生活化的产物,现代人与其面对“婚姻和财产”的问题困惑迷惘愤慨,不如坦然认清婚姻的本质,带着爱当然也带着钱去谈恋爱,谈着爱也谈着钱去看待婚姻,这样,或许才是新一代的婚恋观,也是《婚姻法》新解释的深层意义吧!
裸婚,玄而又玄的东西
一部《裸婚时代》把裸婚这种新颖的婚恋方式推到大众眼前,并使其迅速成为80后的婚恋新观念、新做派。无房无车无婚礼无蜜月,甚至也没有钻戒,彼此相爱的男女仅仅花费9元钱领取一张结婚证就算结婚了,此后就可以共甘苦共患难相濡以沫相守到老。这,就是裸婚。
虽说裸婚是通过电视剧、网络催化兴起的新词汇,却得到了广大网友、尤其是80后的极大推崇和全力贯彻,一时间,关于裸婚的话题和讨论络绎不绝,许多敢作敢为的80后更是实打实地迈出了裸婚的步伐。当然,任何一种新思潮刚出现的时候,都会拥有支持者和反对者,颠覆传统观念的裸婚也是如此。
支持裸婚的一方,以拥有新锐思想的80后为主。网络调查显示,热衷于裸婚的年轻人年龄大多在20~35岁之间,其中80后居多。另一项关于裸婚的调查显示,有60%的年轻人赞成裸婚,他们认为,爱情就应该抛弃金钱的世俗,真心相爱才是最重要的。面对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和无房无车的现实重压,崇尚婚恋自由和思想开放的80后们,开始追求返璞归真的爱情,认为用裸婚这种节俭的方式结婚一方面可以走出现实的物质重压,另一方面可以证明自己爱情的纯粹。
与此相对的,反对初婚的一方主要是这些年轻人的父母和父母辈的中年人,在他们看来,无房无车无存款的“三无人群”是没有生活资本的,是难以维系婚姻的。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生活,巧妇也要难为无米之炊,再宣扬什么“爱情崇高论”也不能改变婚姻是实打实地过日子的本质。归根结底,物质的供应是婚姻最基本的保障,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是不牢靠的,更是不可能长久的。
暂且抛开争论,仅仅针对现实来看,80后选择裸婚确实有着直观的现实原因。在有房有车为择偶标准的当代,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许多人只能望房兴叹。调查显示,即将满30岁的年轻人中有50%的人无房无车,而在1981~1984年出生的人群中,这个比例达到了70%。就算不买房子,很多年轻职场人士也或多或少面临“月光”的困境,能维持自己稍微富足的生活尚且不易,更别说买房子奔小康养家糊口了。在这种现实状况下,物质的压力放大了爱情的力量,80后认为:婚姻幸不幸福,跟结婚仪式隆不隆重无关,跟结婚的日子也无关,关键还是看人,如果人合适,不摆酒席不度蜜月不拍结婚照都可以,最重要的还是两个人开心快乐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