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99200000062

第62章 大气台商:左手传统哲学,右手欧式管理(4)

7.阿里山上的神木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决定了,绝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

8.鸿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

台基大佬:,该拍板时即刻拍板

用十年培养一个人很难,用十分钟否定一个人同样不容易。

台积电老总张忠谋撤换接班人蔡力行一事让人们知道,商海之中,有些事,用感情是说不清楚的。

有时,人的命运会因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发生改变,比如一封信。

大概是2009年2月份的时候,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的手里多了一封薄薄的信件,没有人会料到,这封信竟成了他与自己亲自选定的接班人蔡力行决裂的导火索。

写信的人可谓声泪俱下的恳求张忠谋放自己儿子一马,不久之前,他的儿子刚刚被台积电辞退。据张忠谋了解,这次的辞退,实质上是员工的自愿离职,既然是自愿离职,为什么会有这封信的出现?张忠谋亲自找到该名员工和其主管了解情况,谁知,他得到的答案竟是:这个人是个非常优秀的员工,曾经因为业绩优异被总部奖赏,他忽然被打入百分之五裁员的冷宫,只是因为去年妻子怀孕,需要多多照顾,工作就稍微耽误一些,在人力资源部强力要求拿出百分之五的裁员名额后,他就不幸的成为了“替罪羊”。

看了这封信,张忠谋有些生气,他慢慢地将信折好,找了一根雪茄点上。

在他的记忆中,他曾经跟总执行长蔡力行说过,“如要裁员,一定要我同意”。但事实与他的想法背道而驰,信中说的那样的人不在少数。

有时,张忠谋会回想十年前蔡力行刚进公司或者四年前经自己提拔当上总执行长的情形,那时,他说过一句话,“我喜欢用有团队精神的人,不抢功,不当明星。”所以,蔡力行只在今年接受了第一次采访。

但渐渐的,张忠谋觉得局面有些难以掌控,是之前放权太快?还是给蔡力行的紧箍咒太松?他说不准,但有一件事已经下定决心:他决定出山,代价就是撤掉蔡力行。

2009年6月11日下午,一封电子邮件发到了台积电每位员工那里,打开一看,全场一片哗然:“台积电董事会一致推举张忠谋博士续任董事长”。台积电的董事大部分在国外,要做出一致的决议必须有一个人牵线搭桥,这个人是谁?必是张忠谋。由此可见,撤换蔡力行肯定是谋划已久之事,虽然做出这个决定,只用了短短十分钟。

“一定有什么事不对劲。”

蔡力行遭到张忠谋的撤职后,公司议论纷纷,唯一统一的一点是:“他触动了老爷子的底线”。盲目裁员的事让他愤怒异常,他觉得他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

“再怎么说,我也是台积电的创始人。”

张忠谋的这句话没说完,他的后半句应该是: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是公司的老板。即使,已经选出了接班人。

如果裁员事件尽早平息,张忠谋的怒火可能小掉很多,但负面影响仍在继续。

直到今年3月末,张忠谋还被蒙在鼓里,直到有人给他悄悄传话:“董事长并不知道公司对我们做了什么。”他才让人彻查此事。一查他就知道自己该下狠手了。

借假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裁员。让这位台积电大佬无法忍受,就在他强势介入公司的日常事务的同时,网上的批评接踵而来,“台积电不诚信”、“台积电不忠义”。在成立台积电几十年的时间中,张忠谋似乎从未像今天这样颜面扫地,“说台积电不诚信,等于甩了老先生一巴掌。”

管理团队执行不力,犯了众怒。老爷子要来收拾残局了。

他先是呼吁被裁员工回到公司,因为个人原因不便回归的,他将会提供其他方面的安抚。再者,原本只是两周上一次班的张忠谋,露面的时间大大增加,几个月后,上班的次数已经提高到一周两到三次。人们已经明显感觉到,这个已经78岁的江湖大佬再阔别前线四年后,又一次回来了。

其实,张忠谋想做的很简单,他不是想颠覆什么,而是让公司重新归入正轨。这个正轨不是一定要大权在握,而是公司的发展不发生大的纰漏。即使是自己亲自挑选的接班人出了问题,他也该处理就处理,绝不姑息。

在重新披上战袍的那一刻,张忠谋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的人担心他是不是空有余志而力不足?他却回答说:“肯定不会。大家看到我们走对了路会感到高兴。而过去几年他们跟回报的,我都了解,我到底是创办人。”听了这句话,有些人应该会感到战栗。张忠谋原来一直没有远离台积电,他就像一个为莫如深的老者,只是远远的看着,关键时刻才会现身。

至于蔡力行,张忠谋也没一棒子打死,他给他委派了一个新职务,“干好了,一样可以回来。”

在宣布重新出山的当天,董事曾经问了张忠谋两个问题:一个是现在没有了接班人的计划,撤掉蔡力行后,以后该怎么办。

张忠谋说:这次续任,不是短暂性的接班,会留给董事会足够的时间选人。

第二个问题是,张忠谋现在已经78岁,如果健康出现问题,该由谁来主掌公司大局?

张忠谋不假思索的说:可由副董事长曾繁城接任。

大佬存在,江湖就有硝烟,有硝烟的地方,就有大佬的身影。

张忠谋的这次回任与其说是临危受命,不如说是主动出击,因为一切尽在掌控,所以他的每一步都那么的胸有成竹。现代企业,无论你已经交权还是即将交权,当公司出现问题,复出便是义无反顾的抉择。拿掉之前的接班人不是颠覆,而是在公司整体利益上的权衡。利害得失往往就在一个决定的选择上,该拍板时即可拍板,即使否定的是从前最看好的人,也在所不惜。

【商海大事记】

1958年,作为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硕士生,他与半导体开山鼻祖、英特尔公司创办人摩尔同时踏入半导体业,与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科比同时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1972年,先后就任德州仪器公司副总栽和资深副总裁,是最早进入美国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华人。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争做世界第一。

1985年,辞去在美国的高薪职位返回台湾,受台湾方面邀请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为台湾半导体业的崛起和产业升级贡献卓著。

1986年,创建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并迅速发展为台湾半导体业的领头羊。

【商道妙语】

1.一个世界级的企业,需要符合主流的价值观:1、说真话,不说谎话。2、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要赴汤蹈火履行。3、遵守法律。4、不贪污、不贿赂。5、担负起社会责任

2.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第一要求的是诚信、道德,能力还是其次。能力当然也重要,没有能力的话,不会成功,但没有道德的话,就算成功也只会成为社会的祸害。

3.假如我还是四十、五十岁的话,我宁愿重新从零开始,而不要去撑一个很成熟的事业。可惜我不再年轻了。

4.竞争对我们来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一九八七年我们创立时,就只我们一家,后来添加的人愈来愈多。我们是想最好的策略,最好的运行。

5.领导人要清楚知道两件事:一是有人跟着你,二是你知道什么方向是对的。没有人跟的领导人,不叫领导人。知道方向,领着大家往对的地方前进,才是真正的领导人。带着大家打圈圈的,不是领导人。

很多人会说,在不同时代,领导人所需具备的特质不一样。但我认为,如果只有在某一种情形下、时代下才表现得好,这样就不配称为好的领导者。

6.做为一个世界级企业、能够「forallseasons」的领导人,都是要了解总体经济的,也就是能够知道消费者市场的。我常常碰到跨国企业的领导人,他们也是相当能讲经济走向的,大家一起开会见了面,总是会谈经济!不会只谈自己产业内的事,只顾自己公司赚不赚钱。

【商圈故事会】

痩鹅理论

1941年前后,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物资极端匮乏,农村也严重缺粮,人都吃不饱了,当然也没有剩余食物饲养鸭、鹅等家畜,只好让它们在野外觅食,吃野菜和野草。几个月下来,这些家禽瘦得皮包骨,每只都只有两斤重。

这些瘦弱不堪、价值偏低的鹅群卖不出什么高价,正是这一契机,让王永庆看到了商机。他发现,当时农村采收高丽菜之后,都把菜根和外面一两层的粗叶丢弃在菜园里,而这些被丢弃的菜根和粗叶正是鹅的饲料,可是一般人并没有察觉到。

看到了这一点后,王永庆雇人到四处的菜园捡回菜根和粗叶,再向碾米厂买回廉价的碎米和稻壳。把菜根和粗叶切碎,混合碎米与稻壳,就制成绝佳的鹅饲料。随即,王永庆向农家搜购瘦鹅,农家见到自家的瘦鹅竟有人搜购,求之不得,纷纷低价卖出。

王永庆把来的瘦鹅集中起来,用自制的饲料喂食。饱受饥饿折磨的瘦鹅,看到食物就拚命吞食,一直到喉咙塞满了饲料才暂时停下来;几个小时之后,等胃里的食物消化完毕,立刻又狼吞虎咽一番。经过王永庆两个月的饲养之后,重量高达七、八斤,非常肥大。这一段饲养瘦鹅的宝贵经验,让王永庆深深体悟到,不论遇到多大困难,也要像瘦鹅一样具有强韧的生命力,才能够长期忍受折磨,度过重重难关生存下来。

同类推荐
  • 心灵鸡汤激扬人生全集

    心灵鸡汤激扬人生全集

    本书收录了数百个语颇隽永、发人深省的故事,内容涉及心态、宽容、感恩、幸福等十大人生课题。帮你在人生的旅途中梳理你纷乱的思绪,找到你人生幸福的密码,为你的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帮你端正人生态度,找到你生活的正确方向,成就你美满的人生。
  • 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

    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

    当今世界,什么最重要?回答是口才、金钱和电脑!——这是美国人乃至整个西方发达国家所推崇的口号。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就把“口才、金钱、原子弹”看作是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战略武器,20世纪60年代以后,他们又把“口才、金钱和电脑”看作是最有力的三大法宝。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电脑”取代了“原子弹”,而“口才”始终独冠“三宝”之首,可见,口才的作用和价值是何等重要。
  • 火红人生

    火红人生

    当我从大学毕业踏上山西大地这块热土,就与建材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我看到山西省建材工业协会辑录的《火红人生》——山西建材行业十七位杰出人物的奋斗历程,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想说、想做而未如愿以偿,20多年后的今天终于看到了它,作为曾经在建材战线滚打多年的老兵,我省建材工业的发展艰难历程、件件往事、风云影响人物不断涌现,似乎置身于当年的奋斗的情境中……
  • 最怕你不甘平庸 还不愿行动

    最怕你不甘平庸 还不愿行动

    本书的作者痕量从国内普通家庭一路奋斗到世界名校的博士,以实际行动撰写了一份漂亮的人生履历。他曾在知乎上为其他学子点拨迷津,并以自身经历为都市年轻人提供一套能够提升自身价值、拓宽见识格局、改变自身命运、成就卓越人生的实践原则和具体方法。其个人奋斗故事与学习方法获得数万粉丝追捧,这本书将会给那些有梦想但又缺乏自律的年轻人,感性、敏感的所谓性情中人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用性意见,助其修炼自控力,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 会社交好办事

    会社交好办事

    本书讲述了交际中的方方面面,与亲友交际,与同事交际,与社会交际。
热门推荐
  • 邪神判官

    邪神判官

    他是从死牢走出的男人,他心地善良却被总被误认为邪魔外道,他秉公执法,屡破奇案大案,深受皇上喜爱啊,渐渐赢得民心人称邪神判官。
  • 族长又对猫妖心动啦

    族长又对猫妖心动啦

    “我俊俏吗?”那猫妖问“丑死啦!丑死啦!”族长回答“你刚刚脸红了,是不是喜欢我呀?”猫妖又问“谁喜欢你啊,自恋狂!”族长红着脸说“你……唔……”猫妖话没说完,就被打断族长擦擦嘴:“老娘喜欢你!怎样?”
  • 蜀山伏妖记

    蜀山伏妖记

    一个被人嫌弃的女孩儿被一位老道长带到蜀山,几个性格各异的师兄,一段段斩妖除魔的惊险历程,女孩儿注定要面对的究竟是什么?而他们面对的一切幕后的万魔之王又是谁?一切终将会揭晓。(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犹见你欢喜

    犹见你欢喜

    姊妹篇《总裁会弯腰》已发,新书求关注【傲娇幼稚谢总裁&娇柔貌美舒老师】谢子谦&舒子沫大二那年,班长在班上询问有没有人拿过国家级证书,可以加学分,沈晗蹭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我我我,我有结婚证沈晗:“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与你并肩,陪你走过余生的许多年。”何慕瑾闻言往后退了一步,站在与她并排的位置,扭头看着自己的肩膀又低头看了看沈晗的肩膀,挑了挑眉,不紧不慢的开口:“并肩?这辈子有可能吗?”沈晗:“......”这人难道没发现她说的是一句情话???
  • 民国土豪

    民国土豪

    河蟹横行,追书困难,干脆自己来做回工兵探探雷!灵感来自接触钢铁雄心不久,刚学会修改资源时所开的一个档,属于超级菜鸟水准!
  • 实干胜于空谈:责任感与执行力培训读本

    实干胜于空谈:责任感与执行力培训读本

    古语有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哪怕是最难堪的失败也可以用实干将它转化成为成功。如果只是坐着空谈、抱怨哀叹,却不积累经验,不积累人脉,不积累能力,那么等到了人生的尽头,成就从何而来呢?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空谈而不有所准备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机会白白溜走。不管做事业也好,做企业也好,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只有平时踏实地积累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
  • 地球人类文明学院

    地球人类文明学院

    本书定位硬科幻,非常硬的那种,请先知悉。 公元3030年,地球人类文明遍地开花,科研人才辈出,积累起浩瀚如海的知识。前代智贤留下的知识,普通人耗一辈子时间都无法学完。 为了增加人类学习知识的效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关疫先生发明了“虚拟幻境技术”。 3076年,年仅10岁的关宙初次进入地球人类文明学院,他将使用“虚拟幻境技术”,在课堂睡觉就能短时间内学到海量的知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情绪调整与潜能开发

    情绪调整与潜能开发

    本套丛书是针对职工进行有针对性、多层次的培养,旨在全面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管理思想素质。增强任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职工培训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 艾玛(英文版)

    艾玛(英文版)

    《艾玛》这部小说是19世纪最有影响的经典小说之一,由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所著。小说主人公是个叫艾玛的姑娘,天资美丽、聪慧而富有。可同时,她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一个孤女,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当那女孩以为自己爱上了地方官时,艾玛才发现,原来自己也爱上了同一个先生。这虽与她一开始就宣布终身不嫁誓言有悖,但坠入情网的她,却也不得不放弃天真誓言。这部作品被多次被搬上银幕,也被多次拍成电视连续剧,在西方受到广泛喜爱。此书稿最初发表于1815年。虽然是部爱情浪漫小说,但作者也是想通过此小说,深刻探索当时英国妇女所面临的困境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