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时人多称为王阳明。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兵打仗,官至兵部尚书,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全能型大儒,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王守仁曾经隐居在浙江绍兴的阳明洞,后来又创办过阳明书院,所以自称为阳明子,也称为阳明先生。
1472年,王守仁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王华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年)中了状元,就举家迁到了北平(北京)。
在王守仁小时候,他是个十足的象棋迷,常常因为和别人下棋而废寝忘食,以至于荒废了学业。这在一个封建的书香门第是绝对不被允许的,父亲曾经多次劝阻,而他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刚被教训玩,就又溜出去找人下棋了。
有一次,王守仁又因为和别人下棋,竟然彻夜未归,这还了得,父亲王华一怒之下,抢过棋子,全部丢进了河里。
平日里就视棋如命的王守仁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把棋子全丢到了河里,非常伤心,不禁哇哇大哭起来。回到家里之后,他仍然想着丢弃的棋子,整日里无精打采,愣愣地坐着,目光呆滞,过了好久也不动一下。
王华看到儿子这个情景,又气又心疼,就摸了摸小守仁的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胸怀大志,怎么能够因为这几颗棋子而贻误了终身呢!”接着他又说了孟母劝学的故事。
父亲的这一席话,让王守仁听得如醍醐灌顶,想想自己实在是在荒废时光,无所作为,于是当场就写下一首立志诗:“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帅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这首立志诗很真实地反映了他的状况,在诗的最后,语意双关,“卧龙”即指诸葛亮,又暗指自己,抒发了其心中的远大抱负。
从这以后,王守仁就静下心来专心读书,再也不沉迷于下棋了,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