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是第1位》这本书,你会发现一种截然不同的论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普遍的现实。说好的一面,它能让你自己受益,也许同时能让某个人或更多人受益;说不好的一面,它只能让你自己受益,但不会干扰其他人。即使不好,其实也会对别人有益,因为它让地球减少了一个潜在的负担,而多了一个幸福的人。
本书的作者是罗伯特·林格,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曾写过7本书,其中,有三本畅销书的读者人群估计达1000万,而《你是第1位的》这本书曾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位长达1年之久!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非正统的思想和令人惊异的方式,帮助人们处理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难题。作者不迷信传统,也不简单说教,而是告诉读者他自身的经历和实在有效的方法,从而想让大家都过上一种快乐多、烦恼少的幸福生活。
视野无限,能力才能无限
生活中,遭遇失败,人们最常做的就是自我否定:是我能力太差了!或者就是抱怨自己命运坎坷。面对失败,人们很容易忘记:人生并非为失败而来,而是为成功而来。
不幸的是,不少人已经沉浸在这种消极的思想中:我就是不行,只能一事无成。因此丧失了活力,在生活中漫无目的地游荡,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意义。
如果你无法跨越自己视野的界限,就像推着小推车收瓶子。捡破烂的人,一旦认为自己只能干这个,那么他就会一辈子推着晃晃悠悠的小车子走街串巷收破烂。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心中的“No.1”,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无限的,只有跨越视野的界限,他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能力。
有个人曾给自己十分景仰的人写了一封信,赞美伟人的卓越成就。他收到的回信说:“不,我的朋友,你错了,我只不过是个普通人,没有过人的特殊能力。在大多数事情上,我仅仅略高于一般水平,有些方面我还不如一般人。这当然是受我的身体情况限制:我没法跑,只能走,我也肯定不擅长游泳。要说有什么还可以的话,那就是我骑马的技术还不错,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骑手。我的枪也打得不怎么好,原因是视力太差,必须离猎物很近才能瞄准目标。所以你看,从身体条件来说,我只不过是普通人。从文字水平来说,我也没有优秀的写作能力。我这辈子写的东西倒不少,可我总是像奴隶一样苦干,才能写出点东西来。”
这个人就是西奥多·罗斯福。按照他对自己的评价:他很普通,他也没有任何杰出的才能,但是他如何以有限的能力去做出有口皆碑的伟业呢?
首先,我们要盘算一下自己所有的能力,通过盘点,我们也许会发现自己有哪项才能,有哪些发展的潜力,从而确保获得令人满意的成功。然后在此过程中问问自己:我的能力是否可行。
海军上将理查德·贝理德曾是北极探险队的一员,他深深爱上了北极,对每次的远征都念念不忘,时常回忆自己的探险经历。他想把毕生献给北极探险,可是因为这种探险的次数少之又少,他的雄心抱负看来不切实际。贝理德无法实现自己的渴望,于是变得郁郁寡欢,十分不满,牢骚满腹。坦白地说,他把自己变成了人人讨厌的人。那么除了北极探险,就不能想想自己的社区?还有,邻居有没有什么需要,要不要什么帮助?能不能把那些不谙世事、躁动活跃的少年组织起来,建立少年俱乐部,避免他们乱闯惹祸?或许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带领童子军行军?他肯定会给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点燃羡慕的火焰,让他们学会在极地探险克服困难的素质——勇敢、合作、无私、正直。把这些素质综合起来,不正好可以培养孩子征服未来的素质吗?
如果我们自己也渴望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那也有必要用考试来检验一下。我们的抱负实际吗?是在实践可能性的范围之内吗?如果不是的话,我们应该明智地将热情导入其他的渠道,去探寻为我们敞开的其他机会。一开始,也许你会发现有重重路障,但它们慢慢会变成指引我们的一道道路标。
其次是约束我们的能力,使之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成功需要远见和勤奋,需要思考和关注。细致的准备是我们发挥能力不可或缺的过程。世界上尚未发现的最伟大的资源就蕴藏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发挥自己的能力是我们的责任。
有人竞赛获得了大奖,有人顺利地考入满意的学习,还有的人得到了公费出国的机会。嫉妒的人会说:“这家伙,真走运,他总是那么顺利,命运怎么就那么青睐他呢?”
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幸运、机遇、突破和成功几乎没什么关系。所谓的“幸运”,通常在“有所准备”碰上“机遇”的那一刻才会出现。即使曾有一段时间,被机遇“拉”着走的人会占一会儿上风,但最终还是“推”着机遇走的人会代替被机遇“拉”着走的人。真正的成功其实有赖于我们的实实在在的努力。
居里夫人的女儿为母亲写了一部传记,描述了居里夫人在发现镭的漫长征途中执著不懈的拼搏。居里夫人和丈夫都对镭的存在确信不疑。于是,他们在简陋的试验室里开始了漫长的而艰苦的奋斗。那是一段充满困惑和失落的日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炼出镭。两个人以惊人的耐心,面对成吨成吨的沥青混合物残渣,把它们分成一公斤一公斤的样本。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沮丧甚至是绝望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镭。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没有一个使命和目标,他们随意漂流,浪费了能力,拒绝了成就和自我的实现,于是也就失去了与自我实现相关联系的满意和喜悦。
这些人之所以没能发挥出他们的能力,就是因为他们无法超越自身视野的障碍,总认为自己能力轻差,所以也就一事无成。
无法改变就主动接受 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教师,有一天在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教师故意失手,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这时学生们发出了惋惜声。教师指着咖啡杯的碎片说:“你们一定会为这只杯子感到惋惜,可是这种惋惜也无法使咖啡杯再恢复原形。今后在你们生活中无论发生了什么无可挽回的事,请记住这破碎的咖啡杯。”
玻璃杯再也无法复原,所以,当你无法改变失败和不幸的厄运时,就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十五世纪的教学遗迹,在它的大门旁有这样一句让人过目不忘的题词:“事必如此,别无选择”。
生活时常给我们惊喜,但也时常让我们措手不及,当灾难到来时,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让灾难主宰了我们的心灵,那我们生活就会永远地失去阳光。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心甘情愿地接受吧!接受现实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汉斯小时候曾和几个小伙伴在密苏里州的老木屋顶上玩,他们爬下屋顶时,在窗沿上歇了一会,然后跳了下来。汉斯的左食指戴着一枚戒指,往下跳时,戒指钩在钉子上,扯断了他的手指。
汉斯尖声大叫,非常惊恐,他想他可能会死掉。但等到手指的伤好后,汉斯就再也没有为它操过一点心。有什么用呢?他已经接受了不可改变的生活现实。
后来汉斯几乎忘了他的左手只有大拇指与三根手指。
有一次,汉斯在纽约市中心的一座办公大楼电梯里,遇到一位男士,汉斯注意到他的左臂由腕骨处切除了。汉斯问他这是否会令他烦恼,他说:“噢!我已很少想起它了。我还未婚,所以只有在穿针引线时觉得不便。”
英王乔治五世在白金宫的图书室里挂着这样一句话:“请教导我不要凭空妄想,或作无谓的怨叹。”我们迟早都会明白我们必须接受并配合不可改变的现实:“事必如此,别无选择”,虽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应该懂得环境并不能决定我们是否快乐,决定我们是否快乐的是我们对事情的反应和心情。每一个人都应该相信,我们都能度过灾难与悲剧,并且战胜它。也许我们察觉不到,但是我们内心都会有更强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我们都比自己想象的更坚强。已故的美国小说家塔金顿常说:“我可以忍受一切变故,除了失明,我绝不能忍受失明。”
可是在他六十岁的某一天,当他看着地毯时,却发现地毯的颜色渐渐模糊,他看不出图案。他去看医生,得到了残酷的事实:他即将失明。有一只眼差不多全瞎了,另一只也将接近失明,他最恐惧的事终于发生了。
他是否会觉得:“完了,我的人生完了!”然而事情并非如此,这让他也觉得惊讶,他甚至是愉快幽默的。这些浮游的斑点阻挡他的视力,当大斑点晃过他的视野时,他会说:“嗨!又是这个大家伙,不知道他今早要到哪儿去!”
完全失明后,塔金顿说:“我现在已接受了这个现实,也可以面对任何状况。”
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在一年内得接受十二次以上的手术。他放弃了私人病房,而和大家一起住在大众病房,想办法让大家高兴一点。当他必须再次接受手术时,他提醒自己是何等幸运:“多奇妙啊,科学已进步到连人眼如此精细的器官都能动手术了。”
平凡人如果必须接受十二次以上的眼部手术,并忍受失明之苦,可能早就崩溃了。塔金顿却说:“我不愿用快乐的经验来替换这次的体会。”
他因此学会了接受,并相信人生没有任何事会超过他的容忍力。
诗人惠特曼曾说:“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在面对不可避免的现实时,如果改变不了,那就接受吧!
别让团队变成阻碍
在你兴高采烈地加入到这样那样的团队中前,你是否会擦亮眼睛,细细地打量?
很多团队总是宣称自己的宗旨如何,它能使你达到怎样的目的,它们不断地向人们推行各种各样的主张,或是消除现有的主张,或是打破现有的局面,也许你已经是其中的一员,你正积极地参与其中,可你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而它很可能成为你追求更好生活的绊脚石。
“难道所有的团体都是具有阻碍性的?”你忍不住问。
当然,生活中的团体并非都是具有阻碍性的,就目前的社会状况而言,只有一小部分这样的团队组织。它们总是把自己打扮得合理合法,因此单从表面现象来看,你是无法认清它的真面目的。所以,你要时刻注意,小心掉入这样的团队陷阱中。
不知你是否发现,在生活中人们似乎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总是要想尽各种办法把自己的生活复杂化。举个例子,如果做一件事情有两种方法,一个是简便的方法,一个是复杂的方法,人们经常会选择复杂的方法。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其实是人心理上的一种反应,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这样做不合理,而大多数人也并不愿过一种理性的生活。
也许你并不知道:一项运动、一种事业或者一次团体的行动,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形成一个障碍,使你的生活复杂化。但是,如果你有很强的能力,那么,这样的团体行为就不一定能够影响到你的生活。要做到这一步,我们必须仔细分析这样的团体行为,看看它都是由什么构成的。
综合分析,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团体都会给一些人贴上标签,这就是应该远离团体的充足理由。但是,跟一般的归类与贴标签不一样的是,团体都是有组织的,而且因为有正式的名字,就摆出很让人信服的姿态。一个共同的事业,不管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都会把涉及其中的人联合在一起。这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说,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因为你支持一个事业,所以其领导人就会替你说话,于是你就自愿牺牲掉自己的很多个性,自动参与到某个团体的行动中去。
如果不参加进去,一个团队组织就不可能对人产生危害,但是,这样的团队组织时常会变成热门的活动。例如,麻将俱乐部是一个完全无害的俱乐部,只要其成员坚持在俱乐部成员之间玩牌就行。但是,如果他们“走火入魔”,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来玩麻将,并且发动很大的一场运动,通过一些施压手段招募新的成员,这就变成了一个团队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