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人痛苦,但有时候也能“因祸得福”;也是祸的源头。
福兮,祸之所伏。”祸,虽然使福,固然让人快乐,但福往往玄烨由于母亲佟氏遭受冷落,虽然从小就没有得到父皇的重视,但值得庆幸的是少年玄烨得到了祖母的特别喜爱。孝庄太皇太后鉴于对儿子福临少年时教育失败的教训,特别注重对孙儿玄烨的教育。
她派自己的侍女苏麻喇姑加以照看,教他读书写字。苏麻喇姑仅比孝庄太后小五六岁,顺治帝时以姑相称,因此大家都称之为苏麻喇姑。幼年玄烨对待她非常的敬重,为深入学习和掌握本民族的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玄烨五岁时,依照清廷旧制,开始随众站班当差,并入书房读书写字。祖母皇太后规定他每天黎明即起,穿戴着特制的红绒锈顶小冠,四团龙袍及小靴,从乾清门入宫参加朝见。由于他人小,跨不过门槛,就由太监抱进门内。他读书也十分认真,史书中说他:“自五龄后,好学不倦。”除了学习满洲语文、蒙古语文之外,他还要学习汉语文。他在学习汉族传统文化时,就曾给自己规定:每一段、每一篇,都要朗诵一百二十遍,然后再背诵一百二十遍,直到滚瓜烂熟、融会于心。汉语文中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玄烨逐渐懂事之后,这位具有非凡政治头脑的祖母,还亲自为他设计了教育的方案,并亲自给予教诲。史料记载,孝庄皇太后对康熙从小就在饮食、坐立行走和语言等方面以帝王的标准进行严格训练。如“俨然端坐”,太后要求康熙凡人行为卧坐,不可回顾斜视。所以后来康熙亲政后,无论是和诸臣议事,还是与亲属谈家常,都是“俨然端坐”。康熙帝后来就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规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轶,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可见这些都是自小养成的习惯。
祖母还经常给他讲述祖宗当年执坚披锐、艰苦创业的故事。后来康熙回忆说:“朕自八岁世祖皇帝殡天,十岁慈和皇太后崩逝,藐兹冲龄,音容记忆不真,未获尽孝,至今犹憾。藉圣祖母太皇太后鞠养教诲,以至成立。”祖辈们的英雄故事激励了他的人生追求,立志要继承祖业,以天下为己任。顺治十六年,年仅六岁的玄烽与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一起去宫中向父皇请安。当父皇问他们三人长大之后有什么志向时。皇五子常宁刚三岁,不能回答;皇二子福全知道祖母宠爱玄烨,不敢与之相争,于是回答说:“愿为贤王。”玄烨虽年龄一i大,却从祖母的教育中接受了继承父位的思想,于是从容地答道:
“待长而效法皇父,黾勉尽力。”顺治帝听了玄烨的回答后,不仅称赞他有远大的志向,而且也开始对他另眼相看。
幼年玄烨先后遭遇丧父、丧母之痛,他亲眼目睹了世态炎凉,知道了人间冷暖,在磨难中他过早地成熟起来。他从小就决心戒酒、戒色、戒小人。他终生也不酗酒、不荒淫、不亲昵小人。后来他自己说:“幼龄读书,即知酒色之可戒,小人之宜防,所以至老无恙。”玄烨小时候所遭遇的磨难和他所接受的教育,不仅使他初步了解了历史,粗略通晓了古今经典,也为他后来治国、平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玄烨童年出痘,经历九死一生,虽身体痊愈,但脸上却长满了麻子,留下了终生遗憾。也正是这个缺憾,在他继承皇位的角逐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玄烨继位,与他的祖父皇太极和父亲福临都不一样。
祖父皇太极是经过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逐一打击竞争对手,最后通过满洲上层贵族会议推举,从而取得了皇位。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去世。当时争夺皇位的主要有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多尔衮得到两白旗的支持,又有一母同胞的阿济格和多铎做他的左膀右臂,皇太极生前对多尔衮的亲信和重视更是他昀一张王牌;而豪格也有两黄旗和正蓝旗为后盾,还有多年征战立下的卓著功勋为资本,加上皇子继承父位的正统观念已经得到满州贵族的认可。因此,他们互不相让,都不愿意看到对方登上皇位。就在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将要发生一场流血冲突的时候,多尔衮突然提出拥立皇九子福临继位。多尔衮的这一提议,首先排除了让豪格继位的可能,也堵住了要求立皇子继位的两黄旗大臣们的嘴,同时提议济格哈朗辅政,笼络了其麾下镶蓝旗的人心,可谓是一箭三雕。就这样,年幼的福临被推上了皇位。
玄烨继位,是顺治帝以遗诏的形式指定的,虽然没有经过那种针锋相对甚至你死我活的斗争,但其确定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据缡史稿·后妃传》记载,玄烨有名位的母亲(嫡母、生母、庶母)十九人,兄弟八人,到顺治帝临终时,皇长兄钮钮(牛钮)和皇四弟已经夭折。这时的玄烨还有兄弟六个:
皇二兄福全,这时九岁;玄烨(皇三子),这时八岁;皇五弟常宁,这时五岁;皇六弟奇授,这时三岁;皇七弟隆禧,这时两岁;皇八弟永斡,这时也有两岁。
在这些皇兄弟中,皇二兄福全和玄烨由于年龄稍大,相对来说,最有希望被选为皇位继承人。而与兄弟相比,玄烨还有两个明显的优势:
一是聪明颖慧。据史料记载,福全才赋平庸,顺治帝不太喜欢;而玄烨“岐嶷颖慧”;二是玄烨出过天花。不要小看了这“天花”,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就是因为患天花不治而死的,而出过天花的人,可以终生免疫,可以避免顺治这样的悲剧重演,困此,这可以说是最终选定玄烨的决定性条件。据《若望传》记载:之所以选择玄烨,“是因为这位年龄较幼的皇子,在髫龄时已经出过天花,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症的伤害”。明朝时期就曾经出现过“一月之间,梓宫两哭”的局面。皇帝的突然死亡,不仅是国家大丧,天下震动,而且还是关乎社稷安危的大事。玄烨出过天花,由他继位自然可以保证朝廷政局的稳定。尽管如此,当时在继位的人选问题上,皇帝与太后的意见还是不大一致的。
顺治帝在病危时,他认为在六个皇子中最大的才九岁,最小的仅两岁,年龄都太小,都不能担当国家大任。而且顺治帝自己六岁继位,曾为少年天子,亲身感受过摄政王多尔衮专权,朝廷大权旁落,母子备受磨难的凄苦。他不想让自己亲历的这个悲剧再在儿子的身上重演。因此,顺治帝希望在兄弟们中物色一位继承大清皇位的人。
但是,孝庄太后却不同意顺治帝“兄终弟及”的意见,极力主张“子继父位”。孝庄太后认定:皇位的继承人,要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的直系血统中延续,如果顺治帝的兄弟或从兄弟中的一位继承皇位,那么顺治帝的儿子最高只能做到亲王、郡王,且要递降爵位,子孙后代是很难再有机会做皇帝的。此外,在顺治帝的这些兄弟中,他们都不是孝庄太后所生,如果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做了皇帝,母以子贵,其生母就必定是皇太后,这样一来,势必削弱孝庄太后掌控朝纲的力量,其自身的处境也将相当为难。
好在爱新觉罗宗室中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们一致赞成孝庄太后的意见,认为从皇子中选择皇位继承人,可以平衡宗室关系,避免宗室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最后,顺治帝和母亲孝庄太后终于达成共识,白玄烨继承皇位,并以皇帝遗诏的形式发布:“太祖、太宗,创垂基业,所关至重,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妃所生,年八岁,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1661年2月5日),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位皇帝、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皇帝在紫禁城养心殿驾崩。正月初九,玄烨在祖母孝庄皇太后的亲自主持下,“恪遵遗诏,俯徇舆情”,登皇帝位,改明年为康熙元年(康熙一词在满文中是安定太平的意思)。
玄烨之所以最终成为皇位继承人,并非仅仅因其天资聪颖。他自己就认为:“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玄烨不是生而知之,乃是学而知之。他的过人之处在于天性好学,永不知足。此外,少年玄烨在祖母的培养和教育下,立下了:“以天下为己任、许死而后己”的鸿鹄大志,确定了自己人生的努力方向,这也是他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由少年玄烨屡受磨难,却因祸得福最终登上皇位的经历来看,一个人在年幼的时候,吃苦受罪,经过坎坷,受过磨难,并非就是坏事,反而对其今后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因为磨难锤炼了一个人的品质、意志、见识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