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澜《汉宫秋月图》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每当读李白这两句诗,思绪马上就会遥接古代。李白凭虚而悟的飘逸岁月,映照百代。古人阅历而悟的笔墨人生,快意千年。
一个自小取名为月亮、又像月亮一样皎洁美好的女子,幸运地得到了上天给予的美貌,更幸运地还拥有须眉男子的勇气和洒脱,她在给汉元帝留下的决绝书中说:
臣妾幸得备身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独惜国家黜涉,移于贱工,南望汉关,徒增怆结耳。有父有弟,唯陛下幸少怜之。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明四家”之沈石田落花诗: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以后,于公元前33年,结束寂寞的幽禁岁月,平和地放下深宫所有的恩怨,主动选择了离开,拿自己骄傲的青春“赌”一把,让秋日的皇天永远留在长安,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为睦邻之“和婚”毕竟赋予了家国时代的承载,个人的命运便随之揉合在汉、匈共存的历史进程中。但为了大汉的安定,困顿中的誓志,无奈却又坚贞。就这样埋葬昭君一生的幸福!从今就素面朝天,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直人大漠,再没有回过头,给汉元帝留下人生初相见时惊心不灭的美艳,也带来覆水难收的遗憾。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庭三个月后,汉元帝就在石榴花的灿烂中崩逝了。
从此流传千年乐史、凄楚悲切的名曲《汉宫秋月》一直在华夏大地上演奏。在婉转牵魂的飘动音符中,我们感到了她凄楚的容光中透着美丽和忧伤,一直向前张望。忽然,眼前出现一只南飞的大雁,却好像忘记扑动翅膀,定格在空中,最后跌落在茫茫雪地上。这个受伤大雁成为凝固在洁白中的一个点。这个点却勾起了悲天的怜悯、无助的希望……只有想象它飞过家门时把她的思念带到父母的身边,因为此生再也不得相见。有人说她的青冢“晨如峰,午如钟,酉如纵”。草木不生,是因为昭君芳魂不灭,故里难回。可是谁又知道出塞时她究竟是怀着脱却樊笼的欣喜,还是投身异域、命属胡天的绝望?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虽然昭君也青史留名,但是脱去了深明大义的光环,“胡汉和亲,边塞安宁”只是放大幻化的一厢情愿。一个寻常女儿家,没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浪漫,没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没有人记着当年的小女子爱或是不爱,心里什么时候是快乐,什么时候是凄苦。因为对于一个女孩子而言,马上匆行日欲斜,衔春饮恨到天涯,又有什么比爱或不爱更能使人动容。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月亮,还是月亮,月亮总是静静地陪着她那么多的时光。昭君坐在帐外,仰头出神地张望,一轮金黄的圆月从草原的地平线上一步一步地升上来,皎洁而沉静。异域的明月看起来和秭归的月亮没有什么不一样,感觉和长安掖庭宫上空的月亮也一样。可是,对着它的人的心情怎么就是如此的不一样。坐在香溪岸边的月光中,脱去鞋袜,把脚放进清凉的溪水里,那月色像母亲的目光,静静地在身上流淌,再变成小昭君脸上的桃花,一生只开那一次的桃花,够她用一世去留恋。长夜睡不着的时候靠在高墙矮窗边,宫门深似海,孤影对青灯。只能问一问月亮,能不能悄悄地讲一讲皇上到底长得什么样,有没有看到自己的画像,还有没有机会和皇上并肩畅游昆明池啊!月亮啊月亮,你把脚步放得再慢一点,多留一会,难道真没有缘分的天空?关山阻隔,剩下一个人的时候真是很孤单。
上天还是宠爱自己的,想来还是幸运的吧,选了一个合适的时间做了一个合适的决定,才能有机会改变现实的生活,不论爱或是不爱,有了追逐和向往的心,茫茫大漠要比沉沉汉宫开阔得多,一路朔风拂在脸上,心里却感到比深宫的“阴阈”要温暖得多。回首往事,“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生良苦”,后世的着名词人纳兰容若读懂了昭君的心。月亮啊月亮,旧事渺茫关山远,昭君梦不到父母兄长,你路过她那菜花黄、鱼米香的荆楚故乡时,停一停,替她多望一望……
月亮躲在云里,迟迟不肯出来,是去找呼韩邪单于吗?是昭君教会了这个“只识弯弓”射猎的大漠雄鹰看月亮。月亮啊月亮,你四处游走,帮她看一看这个侠骨柔肠的汉子是不是舍不得离去,藏在大漠或草原的什么地方,恨再也回不去昭君的身旁去为她遮风挡雨。
想一想怎样才能不嫁复株累若鞮单于,不要让昭君从他的母亲转身又成他的妻子。“乞归”的奏章是不是被胡狼叼了去,有没有送到长乐宫里,圣旨上“从胡俗”三字真是汉成帝的意思吗?月亮啊月亮,要不要让南归的大雁再带去一份新的奏章?
小孩子没有什么错,昭君想告诉每一个人,复株累若鞋单于有她当母亲,怎么会教年幼的伊屠智伢师待将来羽翼丰满时重夺王位,让他们的手上沾满亲兄弟的鲜血!月亮啊月亮,带着他幼小的灵魂去天上没有血腥的地方吧!
汉宫岂不死,异域伤独没。
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
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
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唐代常建的《昭君墓》诗文运用了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他对昭君流露出淡泊伤感的襟怀,是感慨与期望交织的忘情投人,令人动容。古往今来,人们多次用画笔表现这一题材。
在昭君逝去一千五百年后的扬州,有位后世只留下了画作的人叫罗澜,任何文献也查不到他的行踪。这幅技法高超、内蕴深厚的《汉宫秋月图》,从图像上搜索,远承了刘松年精缜的笔路,参习吸取了盛撤、仇英等人的绘画风格,法度传承有序。以圆润笔法勾出森森树木主干上的节疤,用直率爽劲、细密严谨的线条描绘的汉宫楼台如同仙境一般。造型突出主体建筑,透视准确,气势宏大,抒写他心中“汉宫秋月”这个情结。在此画中,他选取了王昭君在汉宫忘不掉的一个梦:月亮。还是月亮,玉轮空悬,俯望大地,远山影影绰绰,前后奇石相对,华殿雕栏,飞檐斗拱,层层叠叠。宫灯挂于门楣,明烛散排案几,承露台隐入雾霭,昆明池清光潋滟,湖上流萤飞掠,轻舟飘摇,宫苑禁严。几位差人欲把青罗香车里的丽人引进皇庭,是不是汉元帝在等着“她”的到来,将与之浅酌轻斟,琼筵玉宴过后,陪着她一同去看那个“月亮”……将意境渐渐转化为移情,使人联想其中演绎流传的动人故事。
从画面看,罗澜的功夫比同时代的袁江、袁耀父子精进。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广州美术学院都存有与二袁完全相同的构图,孰早孰晚,到底是谁仿谁的蓝本,目前尚不得知。然而这幅以楼阁为主体之“界画”像一个飘忽之谜,了无痕迹地融人这静夜如诗般的月色中,本身就已充满了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