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58800000014

第14章 编辑文化学与编辑出版(7)

中国人移居海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更具特点,人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以文化为纽带而形成的民族意识,关心祖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心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中文书刊走向世界来获取和了解的。这种文化源的沟通,使远在海外的华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自豪感。这是华文输出世界各地的地缘基础。美国长青书局前总裁刘冰写过一篇调研性的文章《中文图书在美国》,他说:美国幅员广大,东西两岸都有出海口,早来的移民不是在东岸纽约,就是在西岸的加州,新移民来美,也就随着亲友的住所附近住下来。据非正式统计,大洛杉矶区约有140万左右,其中新移民占了半数以上……这些新移民不但有学问,也是高薪阶层,有购买能力,这些人有时间读书,也有能力买书,是中文图书的主要客户。以上数字尽管是非正式统计,但仅大洛杉矶区约有140万左右华文读者,以此类推,可见中文图书在世界华人区的输出空间是很大的;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华夏文化输出过程中在海外的基石和驿站。正如出版界有识之士所分析的,目前华文走向世界已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华文书刊的输出是指包括版权和图书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输出,其本质是中国文化的向外输出,是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向外输出。从海外发行的华文报纸开始用文字横排版,也可以看出华人区也在注意华文在华人区的最大范围的接受。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陆赴海外新移民越来越多所致。当然,这里面也隐含着市场竞争的因素。

三、双向互动:世界文化格局正在形成

中国的出版业走向世界,与世界出版业相融合;外国出版业走进中国市场和中国的出版业走向世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出版业正在以WTO的游戏规则有序地发生着变化。目前,这种双向互动的出版文化格局正在形成。

首先,是海外出版商(集团)正在以多种形式进入中国,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出版交流与日俱增,世界期刊出版大国的众多品牌期刊,在各种场合纷纷表示了与中国合作的强烈愿望。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从2002年12月开始,中国书报刊及音像制品分销向外资逐步开放,海外资本可以逐步进入中国书报刊零售批发等领域。2003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对外资参与中国书报刊分销业务做出了明确规定。此后,外国出版业进入中国出版市场的速度加快,尤其是期刊。用美国德克斯·罗伯茨先生的话说:“中国正呈现海外期刊淘金潮。”

《文汇读书周报》以《海外期刊抢滩中国》为题,列举了海外期刊进入中国市场的多种形式。由于中国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关注。尤其是2003年以来,世界出版商(集团)蜂拥而入或与中方合作者联合经营,或准许其刊名或内容在中国大陆发行。到了2003年底,发行中文版的外国期刊已超过50种;2004年有望再增加12种。美国《国家地理》已用26种文字出版,简体中文版已在中国出版《旅行家》。在国际数据集团(IDG)主席帕特里克·麦戈文身上,最能体现出对中国媒体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他曾23年87次到过中国。2003年年底,IDG在中国出版发行的期刊已达28种,还准备再增加数种。麦戈文说;“我看到中国正在成为我们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不但在中国发行中文期刊,而且准备在中国创办自己的发行公司,“一旦拥有了全国范围的发行系统,发行大概能实现3至4倍的增长。”

其次,中国期刊业已融入世界文化的大潮之中。在国外专家们的眼里,新世纪的前20年将是中国杂志业飞速发展、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杂志的发展速度将超过其他媒体。国外的出版商看准了中国广大的文化市场,但我们面对目前激烈的竞争,也在充分地把握着机遇,在中外相融的文化互动过程中展示我们的优势,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一是借助期刊展出向世界展示中国期刊。2003年12月,中国期刊在澳大利亚举办展出并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作了广泛的宣传。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华人聚集较多的国家之一,在这里举办展出,深受当地华人及各方面人士的欢迎。2004年3月举办的第24届法国图书沙龙的主题:中国文学。巴黎图书沙龙是世界上重要的国际书展之一,今年的主宾国是中国。这次沙龙,不但邀请了中国数十位知名的作家和专家参与沙龙,而且由商务印书馆等30多家出版社、《读者》《女友》等多家杂志参展,约2000余种、近3万册中文图书展示给读者和出版商。这种未曾有过的文化交流形式,同样成为全力地推进中华文化走进世界的独特的平台。这次出版展出活动,全方位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浓郁气氛:大红灯笼、中国结和古色古香的廊柱支撑的中国式的展厅,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性内容如祈年殿、孔子像、京剧脸谱、甲骨文等历史文化点缀得熠熠生辉,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当代的优秀文化都得到了展现。中国出版、中国文化将借着这个平台会更快地走向世界。另据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先生谈:2004年6月要在巴塞罗那举办“B2B”期刊研讨会,11月在伦敦举办“国际期刊市场交易会”,这些难得的机遇,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二是借助时代大潮走向海外。《读者》杂志与美国大路文化传播公司签署协议,在北美分印出版;《女友》杂志在澳大利亚注册出版《女友》澳洲版;天津北洋音像出版社创办的《中国人》,已在北美越办越红火。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设立了发行机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发行商也看好这份华文期刊的发展前景,纷纷前来洽谈并做《中国人》杂志在当地的发行代理人。这些期刊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将中华优秀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由此可见,国外的期刊已经进来了;国内的期刊也开始走出去。从商家的角度,“出”与“进”是礼尚往来的事,它显示了市场的运转规律。“出”与“进”已经将“期刊”置身于国际化竞争之中。凭实力,我们暂且还不能与已经有半个世纪乃至百年左右期刊发展历史、且已产业化了的世界期刊出版强国相比,但这种进出的渠道一旦畅通,我们在借鉴与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有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底蕴和后盾,我们的优秀文化的输出,一定会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世界读者的青睐。

四、中华文化:未来世界的主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汉语正在走向国际化。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海外华人世界是最为重要的解读地域。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政治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性走向已成为历史必然。这不是遥远的未来,近两年的社会发展进程已经说明了这些。近年,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中华文化传播的媒介——汉语的认同和学习。据报载,目前全世界有85个国家的2100多所大学在教授中文,另有不计其数的中小学、社会办学机构也在开展汉语教学,学习中文的人数已达3000万人。学习汉语的国家分布极其广泛。传媒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力的提升,汉语将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有望成为新世纪世界第二大传媒语言。2003年6月,由世界五大洲30个国家参加的第二届“汉语桥”比赛,牵动了热爱中华文化的世界各民族的学子。英国语言学家葛拉铎(DavidGraddol)预言:50年后世界流行说中文。他在《科学》期刊上撰文认为,中文在50年后仍将成为世界最多人使用的母语;在未来10年,中文很可能成为全世界人必须学习的外语。他还借用英国牛津大学中文研究所所长杜德桥(Glen Dudbridge)到吉隆坡考察时说的:“中文现在已成为亚洲国家的共同语言了。”葛拉铎说,现在方块不但进入电脑与互联网,而且借中国与海外华人经济腾飞之势,在网络世界茁壮成长,使中文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更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立志学习中文,此“中文热”形成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之初,热潮更是势不可挡。

无论国内学者的数据评析,还是外国学者的卓识预言,都在向世界展示一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信息。尤其是国外学者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的角度,与世界语言环境日趋多语并用的未来历史相衔接,预言50年后世界流行说中文。这种世界文化的大趋势和未来世界文化的环境,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出了良好的信息,提供了世界性的传播舞台。

五、“本土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根

所谓“本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21世纪世界文化的趋势和潮流,应该是世界性与民族性。作为文化载体的出版业如何负载中华文化,怎样走出国门?世界性、民族性这一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是出版人视野中的一片蓝天,是中国出版业丰厚的文化资源的根基。“本土文化”与“国际化”,从品牌战略的意义上是一致的。品牌的国际化,体现的是文化载体的内容质量和装帧质量。品牌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资源,与文化人有着很好的亲和力。成功的文化传播过程,都体现了品牌的魅力。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至今已在中国大陆印行140万册,研究者在分析畅销原因时认为:村上春树迎合了中国读者的“娇宠”心理。青年的孩童化倾向在日本社会中表现较为普遍,而类似的情况目前在中国青年中有着同样的表现。读者并不是心仪东瀛的风情,而是他体验中的孩童世界。村上春树写的是日本青年的生活,却迎合了中国读者的“娇宠”心理,作品遂在中国大为流行。富有传奇色彩的法国出版人拉马蒂尼埃创办了拉马蒂尼埃出版社。他成功的秘诀:懂得广大读者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同时,他与作者们的关系非常好。现在他已成为“法国头号独立出版社”。

拉马蒂尼埃的经营之道有二:一是迎合读者;二是有原创性的作者队伍。这样,既瞅准了市场,又有原创性的文化产品做后盾,他的精明与胆气都体现出来了。但输出的文化依旧是“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文化产品的“市场”,显示的是一种旺盛的购买力。作为文化产品的经营者,市场化的最有效应对就是实施精品战略。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出版物都要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和青睐。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赢得读者的关键还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本土化与国际化是我们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的“两翼”。国际化只有建立在本土化的基础上,才是有源之水;要充分利用本土化文化特点,融入出版业的国际潮流,才会有生命。

民族地区院校学报应办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党历来倡导和实施的文艺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针。贯彻党的“双百”方针,是实行学术民主、繁荣和发展学术的根本途径。当然,在社会科学领域贯彻“双百”方针,必须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因为我们办报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地区院校的学报,只有在贯彻党的“双百”方针的同时,来实施和体现其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这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在通常情况下,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有其相近的一面,也有其不同的一面,就看所在院校处在哪个区域。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每个地方都有它的历史文化,即地方特色。如扬州、开封等。在那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供后人挖掘和研究,但由于其特定的地域环境,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文化特色几乎没有或者很单薄。相反,如地处西南的云南、四川和地处西北的甘肃、宁夏等,民族文化的色彩很浓,在它们身上融会着双重文化的特征。由于地域环境所致,诸如这些地方,既有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又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文化及其特色。这种地域关系及其现状,就给民族地区的高校学报提出一个要求,这就是:它除了反映普通高校学报的共性外,还要在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观的教育和研究的同时,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挖掘和体现出本学报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来。对于民族地区的高校学报来说,现代意义上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内容基本是相同的。民族的就是地方的,地方的也就是民族的。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古、今的问题。

因此,民族地区的高校学报,必须重视民族理论及民族问题的研究。这是一个宽泛的内涵,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领域,涉及的范围广、学科多。正因为这样,对于民族理论及其民族问题的研究,就更有其迫切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理论意义。如何提高民族素质,是当前的现实问题。在这方面,应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党和国家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特别是与民族问题相关的统一战线问题和民族宗教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民族观为指导。讨论和研究的目的,一是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民族素质,即人的素质,二是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在这个大前提下,广泛开展民族、民族理论的进一步探讨和争鸣。

从全国范围看,正因为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地处民族地区,所以,民族地区的高校,它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也是双重的。与全国普通高校相比,民族地区高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民族地区的高校,相互之间也有各自的特色,地域环境使之然。这中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因素。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和个性来。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性文化

    中国古代性文化

    本书包括性文物的宣传与展示,能弘扬祖国文化;被破除性神秘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镜;进行健康的性教育;为与性有关的许多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民俗学、医学、文化艺术,等等,真是太广了)开辟新的发展教育。通过这个研究,目前的性教育既应该包括性的知识教育、性的人格教育,还应该包括性的历史文化教育,当然后者是较高层次的,主要是对成年人进行的,不知这种认识对不对。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老北京古宫殿与内廷

    老北京古宫殿与内廷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西藏生死线

    西藏生死线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最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充满神喻,同时,拥有万千变化。如果不是100年前一个人的真实历险,并在民国以寥寥几十册自印本的形式面世,我们至今不会了解到这段惊心动魄又叹为观止的藏地亲历。
  •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四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热门推荐
  • 我家媳妇会修仙

    我家媳妇会修仙

    任务失败之后就注定迎接死亡,苏小九恨清楚这点,他也很乐意结束这一切。但是,只是,可是这穿越是什么鬼,我只想安安静静的死去好吧。掀桌。先看看设定。少爷,嗯不错,可以混吃等死。不过这追杀又是什么鬼啊。等等,这飞剑是肿莫回事啊……
  • 童年·在人间

    童年·在人间

    《童年·在人间》取材于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当中的前两部,以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为线索,真实地记录了高尔基苦难的青少年生活。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以其凝练朴素的笔调和冷静执著的个人情感著称于世,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书中刻画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主人公阿廖沙的形象影响了一大批中国读者。主人公阿廖沙生活在一个被种种令人作呕的丑事和腐蚀人灵魂的恶势力所包围的环境中,但他并没有被压倒、被毁灭,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
  • 齐珞珞篇(齐家三姐妹之卷二)

    齐珞珞篇(齐家三姐妹之卷二)

    这个胆子只有米粒大小的女人怕事又懦弱,遇上事儿就只会保命逃跑的主儿,怎么就让他楚承然给碰上了呢?她是头一个甩了500元给他当夜渡资的女人,也是头一个再次见面的时候,一脸心虚说着不认识他的女人。想想倒追他的女人都一卡车了,偏偏她像避瘟疫一样地避着他,还满口念念有词地说什么越美的男人越毒辣。该死的,既然她说他毒辣,那么他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灭了她!
  • 凤煞血帝

    凤煞血帝

    被爱人和好朋友双重背叛也就算了,怎么一睁眼还跑到这个胆小,怯懦还是15岁的小丫头身上?家人的欺辱,她在泥泞里重生,却注定傲视天下。与死神缔结契约,一连契约下三头圣兽,从此她凤煞名扬天下!不过人怕出名猪怕壮,看这找茬的一一上门,还真麻烦!
  • 开往二次元的地铁

    开往二次元的地铁

    这是一个平凡青年梦屹晨坐着地铁莫名其妙的穿越二次元的故事,这里没有什么系统强制任务,这里不追求无上权利,金钱,力量,只是随心而动,随遇而安。当然虽然随心而动,但女主当然不会放过啦(滑稽)。还有一个不靠谱的逗逼系统把梦屹晨往二次元世界一放就溜的没影的故事
  • 至尊狂妃:邪魅大小姐

    至尊狂妃:邪魅大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王牌杀手,穿越到一个废物大小姐身上,没人疼没人爱,被自己妹妹推到河里香消玉殒。再睁开眸子的她多面圆滑,冷酷,腹黑,狡诈。创建明月帝国第一情报局,第一兵团,玩的是样样风生水起,她的魅力无限,成就最伟大的势力。风华绝代。吸引了无数男子为她牵肠,为她挂肚。而她,却只驻足于身后那一抹宠爱无限,一直放任她成长给她全部的宠爱的男子的身上。他说:“箫儿,你想做什么放手去做。本王是你最坚实的后盾。这世界,就是本王捧在你手心里的玩具。”
  • 公主要选夫

    公主要选夫

    莫洛洛意外穿越到古代万万没想到这里竟然是女人娶男人……
  • 一动撼天地

    一动撼天地

    九州大陆!一个以修仙为主的大陆!一名皇子,出生之时就伴有七彩鸿光,长大之后,虽天赋妖孽,但筋骨却先天不足。他的心愿是当一位强者,保护自己的亲人,他想要变强,只能比正常人努力两倍,同时修炼筋骨和气海……待他成为最强者之时,就是万恶灭源之时!待他成仙之时,一动便撼动天地!
  • 胡林

    胡林

    生活中,我们是否会问,这是否是“我”的生活。我们用真心面对生活了吗?我们是否真实存在过,存在着?思考,至少我们还有思考。这是一部类哲理小说,尝试以小说、诗歌、话剧、书信、哲学、评论等等形式混合构造,以反映现代人的生活。
  • 神明是我女朋友

    神明是我女朋友

    一名少女突然出现在我的家中,自称是我的女朋友,尽管我都不认识她,于是我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收获了一个女朋友?这还只是个开始,从此我的校园生活变得一团糟。另外还有从世界各地找上门来的人或者非人,天使和吸血鬼什么的。就算我的女朋友是万能的神明,把我卷入到各种麻烦的事端中,之后才知道原来这都是未来的我策划好的吗!为什么拯救世界这件事也要让我来,这样的女朋友真是太......让人一言难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