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中程周期还是经济长期发展趋势,政府都需要依据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出台即期调控措施,更应当注重平抑中长期经济波动的战略部署,对一些深层矛盾的解决采取适当的战略对策。著者曾多次提出要研究中长期经济波动的战略层面,并先后提出几个重要的中长期对策。
(1)总量平衡主要矛盾的抉择。经济波动说到底是一种经济失衡的表现,而货币市场、商品市场的失衡也根源于产业失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失衡由短缺转为全面生产过剩,即由“短缺约束”转向“需求约束”,市场状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而快速成长与总量平衡的矛盾是制约我国“生长”期的头号难题。一方面,进入经济起飞,需要高投资的支撑,势必产生巨大的通胀压力;另一方面,要解决失业问题,又必须寻求高增长、高投资,否则,失业压力会逐步放大。根据菲利普斯定律和奥肯定律,GNP总产出与通胀、失业三者的关系应当是,要么扩大GNP产出,减少失业而承受高通胀;要么抑制GNP总产出,降低通胀而承受更高的失业率。尽管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通胀与失业并存的滞涨,但是归根到底 GNP与通胀的正相关关系、GNP与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处于“生长”期的国家来说,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就是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主要矛盾已经由短缺转向失业。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应当采用适度膨胀措施,放松银根,以求扩大社会需求,维持经济一定的增长速度。
(2)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为了平滑经济波动,就必须选择有效的经济增长率。这种经济增长率应当是集约化的增长率,应当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增长率。一般说来,工业化低级阶段,主要依靠资源、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来提高经济增长率,增长方式比较粗放。高投入可以带来产值高增长率,但是容易受投入波动的影响,尤其是当受市场约束或者其他外部冲击,投入起伏较大,经济增长率起伏也会比较大。当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表面上看,经济增长率并不高,但是增长的质量较高,产值中附加值比重比较大,增长率受资源投入多寡影响较小,故而,工业化高级阶段经济增长率波动幅度低于工业化低级阶段。据胡鞍钢先生测算,中国经济波动系数大大高于西方国家,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60—1989年期间,中国经济波动系数约为前南斯拉夫、英国和印度的1.8倍,美国的2.2倍,日本的2.6倍,韩国的3.0倍,前苏联的3.4倍,世界平均水平的4.3倍。为此,我们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依靠技术进步,依靠高新技术发展,依靠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才能有效地防止大起大落的超常波动,实现平滑经济波动的目标。
(3)在产业高级化中实现稳定成长。产业结构高级化有两个含义:一是由传统产业如纺织、能源、原材料产业向高加工度化的现代加工工业为主过渡;二是传统工业技术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产业过渡。根据钱纳里的多国模型分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60美元以后,产业结构转换将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就包括高附加值的产业比重逐渐上升到较大比重。目前,我国一方面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应当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以期创造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率。在推进产业高级化进程中下大气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解决今日的生产过剩问题,它也是事关减少未来产业断层危机冲击的跨世纪问题。
(4)突出市场引导的消费拉动。赵晓提出应当突出消费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主动力。投资、消费、外贸历来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针“强心剂”。从近年我国经济增长数字看,投资所占比重逐年加大。但是,投资是为最终需求服务的,若没有最终需求作支撑,投资就可能走进自我循环的死胡同。外贸占我国GDP的比重越来越高,如果不考虑购买力平价以及某些不可比的因素,2002 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已达50%左右,出口所占比重也超过了25%,出口增长率达22%。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有所不妥。原因有三:一是国际经济正处于美国“互联网萧条”带动下的下滑周期,并有可能出现三到五年的中期调整;二是2002年以来伴随美元汇率的贬值人民币相应贬值的因素不可持续;三是出口日益面临贸易保护主义、人民币升值等的威胁。退一步设想,就算外部形势很好,但走在出口导向型道路上的国家是那样的多,而国际经济的波动又是那样的强烈,以中国偌大之市场潜力及经济规模,将最主要的一块宝押在业已人满为患的出口导向型道路上是需要谨慎的。而消费拉动经济的潜力巨大。相比投资和出口,消费这台发动机更为关键。当前,中国已进入一轮以汽车、住房、通讯产品以及旅游等以往消费特征不明显的“新兴消费品”为拉动的经济增长周期。劲升产业包括:在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形成的“汽车族”高增长产业群;在房地产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形成的“房地产族”高增长产业群;“机械制造族”高增长产业群;消费结构升级关联密切的“消费族”高增长产业群。在以消费结构升级为核心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的推动下,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景气循环阶段。需要采取的消费政策包括:修补新兴消费品的“欠课”,挖掘目前抑制消费的诸多政策空间。
行远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
[汉]桓宽枟盐铁论·贫富枠
展望未来,预测未来,分析经济周期的未来走势,这些构成了经济周期研究的重要侧面。经济周期预测除了需要数量计算,也需要逻辑分析,经济学理论界关于经济周期未来走势的研究论著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