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当一个优等生在进行写作,阅读,学习,欣赏等各种脑力活动时,都会保持一个端正的坐姿,脊柱正直,两肩放平而且轻松,全身处在一个挺拔而放松的状态之中,面部肌肉放松,驱除各种杂念,就能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只有同学们在课堂上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讲话的声音和表情上,就能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在课堂上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在课堂中就能完成对老师讲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我相信——
当我们准备好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会做到挺胸抬头,面带微笑,我们也可以大声讲话,坦然从容。
每一天面对自己都是那么开心,每一天会有笑容在肯定我们的进步,每时,每刻,每一秒钟!
读书:以更轻松的方式环游世界
地球已经存活了四十六亿年,人的寿命不过百岁。
宇宙无限广大,世界纷繁复杂。
就算你一刻不停地将你感兴趣的事情都去体验一番,所得仍将十分有限。这时候,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别人的实践经验,或者是所见、所闻、所听、所感,你都可以拿来学习了解。当然这比较麻烦,还要花力气搜集,最便捷的方式是:打开一本书!
从古到今,书里不知蕴藏了多少丰富的知识。历史和地理,星空和物种,外星人和诡异事件……你能想到的,书里都有涉猎。
让书带你去看看海底的发光生物;让书带你去感受“泰坦尼克”沉没的瞬间恐慌;让书将人类始祖的真实样貌在你面前细细呈现……
世界无限大,而我终将一一抵达!
很多人都是通过读书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我们通过书籍抵达想要了解的历史时空,得来的经验和感悟再拿来对照现实生活,往往就能得出一个更加正确的思考和行动了。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少年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在投考长沙第一师范前半年,他每天都要到长沙图书馆去读书,一开门就进去,关门才出来,风雨无阻。他自己后来回忆说:到了图书馆,就像牛进了菜园一般。
毛主席的读书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包括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他都要拿来研读一番。当然,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读得最多。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会拿来看一看,目的就是要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当下的革命事业,“古为今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确奏效。
书对历史和现实的忠实记录,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爱不释手。而那些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也常常令人为之感动,书中人物的性格、精神通过书本的传递,一点点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
中学时代,不妨多读几本优秀的大部头书,它能帮你解答不少生活里遇到的现实困惑。把心投进去,到主人公所处的年代和事件中神游一番。目力的限制可能会带来时空的隔膜,思想则能够自由穿梭。
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编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打动了几代人的心。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成了人们心目中英雄的化身,而且由于他是从一个少年成长起来的平民英雄,他的故事对我们而言更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我们在书里能看到自己生活里的影子,接受自己的不完满并努力追求美好。书一点一点锤炼着我们的人格和品质,书中人物的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读,一只眼看纸面上的,另一只看纸背面。”
同样的一本书,在不同年龄段,也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比如那些大部头,小的时候看着新奇,再大些看个半懂,年龄增长了,才能领会得更多。
可见,我们并不是为了读书才去读书,而是因为读书为我们打开了更多看世界的窗子,让我们体验到更加丰富的人生美景。
成功人士为什么还要读书:知识升级是以变应变的根本
曾有人问富豪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是的,不断学习就是李嘉诚取得巨大成功的奥秘。
在六十多年的从商生涯中,李嘉诚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看半个小时的书或杂志,学习知识、了解行情、掌握信息。他说,读书不仅是乐趣,而且可启迪人的心智。据他自己讲,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但不读小说。他不看娱乐新闻,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荣膺世界华人首富以后,他并没有退休养老的打算,仍在不断地学习,每天继续在他的办公室里工作。他是一位真正身体力行“活到老,学到老”的杰出企业家。
一个渴望杰出的人首先必须要有知识,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一个人无论他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不去学习,没有知识,那么这一目标只能是海市蜃楼。即使是一个智力平平的人,如果能够象李嘉诚那样去储备足够多的知识,并将之转化为行动的力量,也同样可以出类拔萃。
现代社会信息更新很快,可以说,如果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使自己适应急剧变化的时代,就时刻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
因此,不断学习也是我们青少年的必要选择,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才会拥有一个永远加速的未来。
皮特·詹姆斯现在是美国ABC晚间新闻的当红主播。在此之前,他曾一度毅然辞去人人艳羡的主播职位,到新闻的第一线去磨炼自己。他做过普通的记者,担任过美国电视网驻中东的特派员,后来又成为欧洲地区的特派员。经过这些历练后,他重新回到ABC主播台的位置。而此时的他,已由一个初出茅庐的略微有点羞涩的小伙子成长为成熟稳健又广受欢迎的主播兼记者。
皮特·詹姆斯最让人钦佩的地方在于,当他已经是同行中的优秀者时,他没有自满,而是选择了继续学习,使自己的事业再攀高峰。一个成功人士,无论自己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都会把不断学习当成自己的习惯。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知识对于所服务的机构而言是很有价值的,正因为如此,他必须时时抓紧学习,不能让自己的技能落在时代后头。因此,当你的工作进展顺利的时候,要努力学习;当工作进展得不顺利,不能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时,那你更要加快自己学习的进度。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里,“学习”是让自己实现可持续成功的保障。当我们试图通过学习超越以往的表现时,我们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人士。
反之,如果我们沉溺在对昔日以及现在表现的自满当中,学习以及适应能力的发展便会受到阻碍。学习和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管你有多么成功,你都要对自身的成长不断投注心力,如果不这么做,学习自然无法有所突破,终将陷入停滞甚至是倒退的境地。
今天的首富、首相和首长等成功人士和精英人士们正是通过不断的继承和学习,才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因为要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绩,就需要不断地为自己补充新的能量。知识就像机器,也会折旧,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原地踏步的。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更宽泛、更自然,随时随地的发现也都成了一种学习。
学习带给我们知识,更带给我们提升自己的最好原动力。认真对待它,学习就会潜移默化地变成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让我们终身受益。
头脑聪明却不用功是一种耻辱
有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却仍然很自豪,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自豪并不是因为在学习以外的其它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是因为他们自认为“头脑聪明”,在智力上高人一筹,“我要是努力,我如果想小丽那么用功,早就排进前五名了”。
也许说这句话的人没有意识到,即使真的是他头脑聪明,那么将造化赋予自身的天然优势搁置起来,任自己的智商老化,使一种“暴殄天物”的行为,让一种优点在自己的身上被无辜消磨而没有创造出应有的价值,是一件值得羞愧的事。
更何况,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别是非常小的,即使有个别天生聪明的人,如果后天不勤加学习和锻炼,原本的优势也会钝化,天才也会变成低能儿或者平庸的人。
方仲永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
方仲永,5岁就写得一手好诗,受到乡里县里秀才们的高度赞扬。同县的人对这个神童的才华感到惊奇,纷纷请他的父亲去做客,花钱求方仲永题诗。
于是方仲永的父亲每天牵着他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再让他继续学习,这等于让方仲永聪明的脑子停滞下来。果不其然,方仲永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他的才华退步了,又过了7年,他完全同平常人没有区别了。
这是一幕活生生的天才少年荒废自己聪明头脑的悲剧,在我们身边还有多少这样的惨剧?
文章最后感叹道:仲永的通达智慧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好的后天训练和培养。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好好使用聪明的头脑,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又怎么可能获得卓越的成就呢?
方仲永遗憾地没有挖掘出自己身上的巨大潜能,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天赋才能,而他的爸爸更是骄傲地以为自己儿子最聪明了,再学习也不可能更聪明了,就扼杀了他继续学习的权利,使方仲永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
中国有句古话“聪明反被聪明误”,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中国古往今来有多少类似的神童,在这样的骄傲中耗费了智慧呢?现在又有多少有聪明才智的孩子因为没有后天的学习机会,或丧失学习的兴趣,而葬送所有智慧的火花呢?
脑子聪明没有什么了不起,每个人都有脑子,只是有的聪明些、有的笨些。笨鸟反而先飞,聪明若骄傲自满也只能是掉队的大雁。
即使你在班上脑子第一聪明,也没什么大不了,如果因为别人赞扬几句,就停下努力的脚步,那就是浪费。
“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听得耳朵起老茧,可是,真正理解其中内涵的又有几个呢?一般,人们将焦点放在赞美乌龟的毅力上,只有那些像聪明的兔子一样,曾经有过打盹经历的人才能体会这其中的意义与价值。
在兔子不屑一顾,咧着嘴嘲笑乌龟的笨拙,而沉入梦乡,美滋滋地想着自己会得到第一的时候,乌龟却凭着恒心,一步步向前,结果反比活蹦乱跳的兔子更早到达了终点。
这其中的兔子就是骄傲自负、不愿意用功而终致落后的实证。
还记得吧,小时候,在你家墙上、床头,总有一些励志名言被写成大大的毛笔字条幅挂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恐怕是用滥了的一句。的确,做锋利的宝剑、成高洁的梅花表达了我们的心声。
有了好的材料还得锤炼、打造,方能变利刃,同样,有了聪明的头脑,不开发、用功,也是枉然。
看看你的班上学习成绩靠前的那些同学,他们的脑子未必就最聪明,而那些脑子聪明的,为什么不肯太用功呢?是他们太有自信,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小儿科、小菜一碟,于是他们不肯谦虚,不肯深入钻研,总是浮在表面。他们高估自己的聪明,没有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骄傲必定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假如你的头脑还不太笨,还犹豫什么呢?这个世界不欢迎等待者,赶紧开始用功吧,骄傲只会使自己的潜能发挥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