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原本只是一个小秘书,然而命运之神把她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成为报业集团老总的夫人。后来,她成为这家报业集团名副其实的老板。她靠的可不是她的丈夫,而是“变凤凰”后的不懈努力。她,是怎么做到的?
艰难岁月里收获的好习惯
削铅笔、煮咖啡、复印文件……安娜莉瑟·布洛斯特在德国最大的地方性报业帝国WAZ是从最底层做起的。WAZ建立之初,她已经投身其中,对待工作她认真仔细,踏实也很勤奋。于是这份普通的秘书工作给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她成了报业集团大老板的第二任妻子。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次,安娜莉瑟与这个报业集团的大老板——艾利希·布洛斯特偶然相识了。艾利希对这位勤奋的女秘书的好感不是一般的,他优雅地提问:“您愿意做我的左右手吗?”她愿意,于是有了一段女秘书变凤凰的佳话。
当然,勤奋才是成功真正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无论多好的运气都会溜走。应该这么说,如果没有安娜莉瑟自身的勤奋,即便她认识了报业老板,也不一定能够成为老板的左右手。当然,勤奋的同时有了这么一点机遇,她的人生也就与众不同了。
安娜莉瑟和她的报业集团(WAZ)一起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创业过程。提到那个年代,安娜莉瑟仍然兴致勃勃,她说:“那是一个太棒的时代。每个日子都让人觉得太短。”知道那时候情况的人会对她这样的说法感到惊讶。那时,编辑们三人合用一台打字机,铅笔要自带,为了防盗,灯泡要每天晚上拧下锁在抽屉里,第二天上班再安上。
艰苦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但正是艰苦激发了热情。这份那时四版的报纸每周出版三次,每份的价格是20帝国芬尼。艰难时代培养了她奋斗和节俭的精神。即使在德国出版业最困难的时期,这家出版社仍然有能力创造丰厚的利润。
经历了一段艰难磨炼后,安娜莉瑟的集团终于步入了正轨。现在,这家报业集团拥有12000名员工,在国内外出版发行500多种报刊,并早已参股于电视与广播业。可是他们养成的良好习惯仍然存在。战后育就的那种节省每一个铜板的精神,今天仍然深深扎根在这个集团的每一个人心中。集团宁可投资买机器设备,也不愿意拿钱来翻盖大楼。去过这个报业集团的人说,那里的地毯已经油光发亮,皮沙发都翻出“内容”来了。搞房地产的行家们都知道WAZ的习惯,对那幢大楼敬而远之,没人尝试要去说服他们盖新楼。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打下了历史与时代的烙印。这些烙印总会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逐渐体现出来,有些实在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古板思想可以丢掉,但是那些美好的品质应该保留下来,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扬光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节俭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节俭但不吝啬
我们前面提到报业集团的节俭,当然,这种节俭和葛朗台的吝啬是截然不同的。安娜莉瑟和艾利希·布洛斯特夫妻俩先后建立了艾利希·布洛斯特基金会和安娜莉瑟·布洛斯特中心。报业集团是那样的节俭,他们在社会事业方面可是一点都不抠门。1995年丈夫去世后,安娜莉瑟在这方面也继承着丈夫的事业。她捐款发展德国与波兰之间的民间关系,建造儿童院,还建了多特蒙德大学的一个记者学院。
这些大手笔的捐款和他们本身的节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也就是这种对比体现了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独自富有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和骄傲的事情,真正快乐的事情是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节俭但不要吝啬,在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们应该慷慨解囊,让他们重新站起来。
安娜莉瑟·布洛斯特带给我们的启示: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钱人不要老是视自己为穷人,应该站出来做很多人想做却没能力做的事情。
2.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信条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普遍认可。虽然现在不是艰苦的年代,但是努力奋斗仍是必须的。
安娜莉瑟·布洛斯特个人档案:
WAZ集团老板及董事。
2002年初,财产总额17亿欧元。